委託單驅動市場與報價驅動市場(Order-driven vs. Quote-driven Market)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證券市場的基本結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委託單驅動市場(Order-driven Market),另一則是報價驅動市場(Quote-driven Market)。

在委託單驅動市場,所有買方與賣方的委託單都會送往集中交易所。可以取得相關資訊的市場參與者都可以看到所有委託單中的出價與數量。

這種交易模式的優點在於透明度高。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知道最近的成交價,還有買賣方的出價。缺點在於,這種市場不保證成交。

譬如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就是一個委託單驅動市場。

在報價驅動市場中,有一個重要的市場參與者叫造市者(Market maker或Dealer)。市場以造市者所提供的價格來進行買賣。

投資人要買進時,是以造市者提供的賣出報價(Ask)向造市者買進。投資人要賣出時,則是以造市者提供的買進報價(Bid)賣給造市者。

只要投資人願意接受這個買價或賣價,那就可以成交。造市者則從買賣價差(Bid-ask spread)中賺取費用。

大多數債券市場與外匯市場,屬於報價驅動市場。

有的證券市場則同時有報價驅動與委託單驅動的機制,譬如美國的紐約證交所。

大多投資人因為常是由股市,特別是台灣股票市場做入門,因此容易將台灣證券市場的規則,也就是委託單驅動市場,當成是全球金融市場通用的規則。完全忽略掉報價驅動市場的機制。

(題外話。我對這點很有感觸。在談論美國券商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投資朋友將台灣的證券交易的規則與制度,當成正統與常態。然後將美國與台灣不同的地方,當成異常。)

這會造成一些投資錯誤。

有些資產較大的投資人,會被銀行推銷單一債券標的。譬如銀行的行銷人員就會拿給客戶看,我們這裡有某某公司發行的債券,年期多久、到期殖利率多高,報價多少,看看你要不要投資。

通常這類標的的共通特性,就是具有比同期的相同貨幣高上許多的殖利率。譬如美金利率1%,這張債券可能有高達4%的到期殖利率。看起來非常誘人。

假如你看著這張債券的報價,覺得自己買進就會拿到比較高的殖利率,完全沒想到債券市場的交易機制,你很可能就正在步入一個陷阱。

你有沒有想過,同一張債券,跟其它債券經銷商買,會是不同的價格?

債券市場通常是報價驅動市場。以造市者的報價進行買賣。假如投資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以為債券市場跟台灣證券市場一樣,以為你現在買到的價格,就是市場上買賣雙方同意的高透明度報價,那麼他就具備當冤大頭的條件。

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大多知道一瓶可樂,當在大型量販超商20塊就能買到,在氣氛高雅的五星級飯店,同樣的東西,可能要花50塊才能買到。

在銀行布置華麗的貴賓理財室中買債券,你覺得比較像是一瓶20還是一瓶50的狀況?

許多人忘了,面對可能有不同報價時,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基本原理。或者,根本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還要比價。結果買到整箱的一瓶50元可樂,不知道自己買貴了,還以為掌握到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通常這些被拿出來推銷的債券,會具有高殖利率或是長天期(或是兩者兼具)的特點。因為這樣的債券,才可以大幅拉高報價,而不對表面上的殖利率產生太大的數字減損。

一張一年期的債券,假如你把報價從1000拉高到1050,那它可能就變成負利率了。但一張20年期的債券,你把報價從1000提高到1100,它的到期殖利率可能只下降0.5%。

結果就是,透過這種方式買進的債券,投資人不僅不知道自己其實有其它管道有機會取得更好的報價,還被推銷買進高風險債券(高殖利率通常反應發行者的信用風險,長天期則代表高利率風險)。

許多人將投資的功夫聚焦於研究經濟動向、投資價值等等,卻忘了花時間瞭解基本遊戲規則。這些看似無趣的規則與知識,其實可以讓人避開許多因為不瞭解而犯下的失誤。這些失誤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假如你不知道這些規則,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被占了什麼便宜。

你以為跟你推銷債券的人會好心的跟你講解債券市場結構與交易機制嗎?

這絕對不是他們的工作要點。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買債券,還是買債券ETF划算—以TIPS為例(It’s Not Necessarily Cheaper to Invest in Bonds Directly)

債券投資的危險行為(Tightrope Walking in the Bond Market)

債券啟示錄課後問題整理

All about Bonds, Bond Mutual Funds and Bond ETFs讀後感1---廣大但常被忽略的資產類別

1 comments:

司馬立 提到...

這就是投資行為上十分弔詭的事情, 一般民眾買一支智慧型手機前, 可能會上各大知名論壇或網站去詢價或了解產品優缺點, 但面對金融投資標的卻連幾分鐘或是幾小時的功課都懶得作,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本業賺不少錢的朋友, 卻在資本市場上賠了一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