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讓你賠多少?Just How Much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Lose by Trading?讀後感
“Just How Much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Lose by Trading?” 這篇文章和我在法人的提款機中引用的”Who Gains from Trade?Evidence from Taiwan”作者一樣是美國加州大學的Barber教授和台灣政治大學的李怡宗教授和劉玉珍教授。這兩篇的資料源一樣是1995年一月1號到1999年十二月31號這五年間的台灣股票市場。一篇標題中有Gain,一篇標題中有Lose,正反映照,顯示出台灣散戶和自我想像差距頗大的現實。
這篇研究中用的資料包含所有台灣證券市場交易者。簡單的說結論就是,贏的是法人,輸的是散戶。
法人共有四種身份,分別是公司(Corporations)、自營商(Dealers)、外國機構投資人(Foreign Investors)和共同基金(Mutual Funds)。
散戶就是Individual investors.
在法人的提款機文中已經提到,散戶因為交易失利,在1995到1999這五年間,共輸給法人2490億台幣。為什麼會輸呢?簡單的說,就是散戶賣掉的股票表現比買進的股票好。假如你覺得自己買進股票後,它就不漲了,而賣掉股票後,它就開始漲。你絕對不孤單。因為這就是台股散戶的共同經驗。
但散戶在證券市場中損失的金額不僅只於輸給交易對手的部份。在“Just How Much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Lose by Trading?”文中,散戶的金錢損失共有四方面。
第一個前面已經提到的交易損失2490億台幣,第二個是交易佣金3020億台幣,第三個是證交稅3190億台幣,最後是試圖適時進出市場損失650億台幣。總共在這五年間,散戶因交易股票,共損失了9350億台幣。平均每年損失1870億台幣。
我們可以看到這四項損失中,與交易策略失敗有關的是交易損失和試圖適時進出的損失。而交易成本則包括券商收的佣金和政府稅收。交易佣金和證交稅這兩項就占了9350億損失中的66%,交易損失和適時進出市場才占剩下的34%
這些數據明白指出,很多投資人不看在眼裡的交易成本和稅務負擔,才是真正厲害的殺手。或許,就是因為人們忽視這些費用,才造成那麼龐大的損失。
所以散戶不只是法人的提款機,也同時是政府和券商的提款機。很多散戶背後,其實都貼有”我是ATM”的大字報。
這篇文章中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它還分析各個法人的獲利比重。結果是外國法人獲利最多,法人優勢所賺到的錢,其中將近一半是被外國法人賺走。
文中寫了這麼一句”The profits of foreigners represent an unambiguous wealth transfer from Taiwanese individual investors to foreigners.”外國人的獲利代表從台灣散戶到外國人的財富轉移。看到這句,再想到外國基金公司在台灣販售的高貴基金。真是種令人無言的感嘆。
散戶損失的金錢代表一種財富轉移。從證交稅損失的金額,代表錢從股市投資人手上轉到政府。政府就是代表全國民眾,轉給政府的錢等於就是錢從股市投資人手上轉給所有民眾(或許說大多轉給與政府親近的利益團體會比較符合政治現實)。
散戶從交易佣金損失的金錢轉給了金融業者。養活了金融從業人員,也讓這些公司的股東獲利。
散戶因為交易失敗損失的金錢轉給了法人。法人是一個中介者。它的所得在扣除費用後,才會轉到它所代表的客戶手中。
既然虧這樣多,散戶為什麼還要從事交易呢?兩個原因,以為自己會贏的過度自信,和從金融市場中得到樂趣的需求。
台灣散戶在股市交易中損失慘重。我們常看到許多理財書籍的標題中有”勝”、”贏”、”王”之類的用字(我自首,股海"勝"經),其實在這一堆輸家中,能達到與市場相同的報酬,減少交易,少付交易費用和稅金,你就是贏家了。就是這麼簡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1---交易就可以賺錢的迷思
What I Know About How You Invest讀後感---過度自信的危害
法人的提款機
投資人的遊戲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續2(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Labels: 參考
19 comments:
弔詭的是,解決這件事最好的方式,不是教育大眾,因為他們聽不進去。
反而是再將交易成本提高,更多稅與交易成本,才會讓投資人減少交易次數與嘗試進出市場。
唉!已經被騙了這麼久,也賠了這麼久。難道說,之前政府對國外法人的嚴格限制,算是另一種降低散戶損失的方法嗎?
雖然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有關交易成本,
主動選股,擇時進出之優劣這方面的文章...
但每次看到關於這方面的統計,還是感觸良多
如果有的散戶以融資券更高的佣金比例,
甚至再加上期貨選擇權等高槓桿工具...
每天當日沖銷,進出多次
付出的交易成本更是嚇人..!
唉...我不得不承認
這中間確實有"賭性"的成分..
這是一堆跑錯市場的散戶,股票存在的本質是為了促進整體市場的資本流通,花小錢就能當老闆,本來就不適合殺進殺出,愛投機愛當沖的人應該去期貨選擇權的市場,期權市場才是設計來賭多空的地方不管是憑實力還是靠運氣,大家都一樣每日結算盈虧自負,小散戶以為自己是投資其實都是賭博,最慘的是完全講不聽所以才讓券商跟政府賺那麼多。
pjhuang
這是我聽過最務實的方法
或許每次交易佣金收10%
可以矯治股民的過動症
謝謝amauago的分享
師承
說到"賭"
原文還真的有寫好一段落討論呢!
匿名先生
所以那些國家賭博是合法的?
有金融市場的國家 賭博都是合法的
綠角大,是否可請教一個房貸方面的問題?
匯豐有一種抵利型房貸,假如貸款金額250萬,其中50萬轉為定存,雙週繳,利息2.29%浮動,另每月需再存1萬定存,5年可還完,銀行說比傳統型的貸款可省下15萬的利息支出,這種方案真的比較有利嗎? 謝謝!
巴菲特班 洪瑞泰 (Michael On)
融資戶每3-5年破產一次
09/05/12 07:59
融資6成,一開始維持率167% (=10/6),
掉到120%(=7.2/6)追繳,亦即股價跌了28%;
若股價跌了48%(=(1-28%)x(1-28%)-1)則會被追繳2次。
第1次被追繳時,只賠了70%的本,還不會被產
(100元融資,可買到股票250元 (=100x10/4),
跌28%等於賠了70元 (=250x28%))。
融資最可怕的是,初次被追繳時,
投資人都會心有不甘,再借錢來補繳,
若不幸2次追繳,就破產了,還負債累累。
跌28%的機率大概每1-2年發生一次;
跌48%則3-5年發生一次
(2008次貸、2003SARS、2001電子泡沫、1997亞洲風暴、1995飛彈…)。
簡言之,融資戶,命中注定,每3-5年會破產一次。
1. 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看起來太好不像真實的事,有可能就不是真的)
2. Always look at how much the other guy is making
when he is trying to sell you something.
(別人想要賣給你什麼時,先看看他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3. Stay away from leverage. Nobody ever goes broke that doesn't owe money.
(別作槓桿交易!不融資就不會破產)
安德魯之花
房貸問題就是數學問題
你的描述還不足以做出比較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借錢投資的確不是很好
但也有很多人在做
我不知道為什麼
投資界要把這些將自身暴露在破產風險中的人
還有走過因投資(或投機)而破產的人
塑造成英雄
而不是笨蛋
原文的分析很重要,值得所有投資人好好讀一遍。
不過,交易稅與付給券商的佣金,法人也一樣要付的(後者比例雖然較低)。所以拿這項來說明散戶賠錢的理由,說服力似乎比較弱。除非散戶的股票周轉率顯注地高於法人。
我覺得關鍵仍在選股與擇時進出的能力,散戶遠不及法人。但可惜沒看到數據。
我相信有做點功課的社會大眾投資者,其實多少都知道擇時進出市場以及槓桿操作的低成功率以及高風險性。指數化投資也是經過證明最穩當的投資方式。為何大眾總是"盲目"呢?
其實說穿了,就是在被逼急的情況,人的自然反應選擇吧!當您在短時間急需一筆預算時,多數人想到的不是借錢大概就是進入市場想要撈一筆。進入市場後當然也會選擇"速度"最快的方式,而其中最顯見的方法,當然也就是"槓桿"與"擇時進出"。
我認為大家不用批判那些投資人 (先假設板上大多數讀者無財務困難問題)。當我們真的身處在上述狀況時,先問問看自己: 是否依舊能保持耐心與清楚的邏輯來解決財務問題呢?是否真的不會嘗試去短線操作或者尋求高風險商品呢?
最好的方法(同時也是最難的方法),還是要從基礎打起,也就是綠角大一點一滴不斷推廣給大家的這些邏輯和觀念。我們不能預測明天會發生甚麼金融風暴,但是我們是可以盡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投資心法的。
亟需用錢就想進市場撈一筆?
天下有那麼美的事就好了
謝謝老師
投資界把這些將自身暴露在破產風險中的人
還有走過因投資(或投機)而破產的人
塑造成英雄 而不是笨蛋
才有更多以為自己這樣會成為英雄的人繼續捧辛苦錢供養投資界 因為一旦投身賭場 只有莊家才會賺 嘻嘻
綠角大哥您好:
感謝您的書籍指導讓小弟順利在firstrade開立戶帳戶開始進行指數型投資,請問firstrade券商能買到的免傭基金除了vanguard還有哪幾家呢?
很多很多社會大眾的確是這樣啊(苦笑)
如果身邊沒見到過這類朋友/親戚,
那大家其實是幸福的。
人在被逼急的時候,
不是我們所謂理智情況能理解或猜想的
或許就某方面來說
那些願意冒著破產風險
讓業者賺交通佣金的人
對金融業來說
的確是英雄
至於券商賣那些基金
還煩請去其產品列表查詢
我覺得散戶會賠錢的原因還有一個 就是他得到的資訊是作作假的,例如財報 預測 報紙上的消息 名牌,很多是有毒的
安成
沒錯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