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棓醫師”醫藥護魅力簡報”參加後感想—不同的主題,不變的熱情


四月一日早上,綠角正一邊吃早餐,一邊看臉書。赫然發現楊醫師在中國醫藥大學的演講要徵助教。打開行事曆,確認沒事,馬上報名。

我聽過幾次楊醫師的演說,也看到他不斷精進自己演說與表達能力,已經具有獨到的心得。有那麼好的機會可以聽見楊醫師的精華分享,還可以共同參與活動,當然要把握。

活動前,主辦人Jason已經將一份很詳細的交通圖寄給所有的助教(共有十位)。助教們事先到了會場,熟悉環境,很快的活動就正式開始了。

演講一開始,楊醫師將所有參加的朋友分成八組,藉由一些簡單有趣的互動,很快的就把聽眾的情緒帶了起來,讓人期待接下來的內容。

首先是楊醫師自己的演講。從架構、圖片、內文三方面談起。

架構,首重明白清晰。要用怎樣的呈現方式,才可以讓聽眾朋友很容易抓到演說的脈絡。

圖片,用意在加速理解。楊醫師用了一張同時有圖片和文字的投影片的改進過程,讓參加者看到,呈現方式的差異,真的會帶來”差很多”的感受。

內文,要精確、精純、一致。不要的雜質要統統去除。

楊醫師發給所有參加者的講義,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在”簡報禪”這本書中有提到,給聽眾的講義不要只是投影片的翻印。我一直很疑惑實際上要怎麼做,這次的講義解答了我的問題。講義內容全都不是投影片,但又跟演講內容環環相扣。這本講義也是活動的良好輔助品,內頁中有針對之後每一位上台分享的講者,留下空白讓聽眾記下自己的心得。

在活動時程表中,楊醫師的演講時間是14:00到14:52。那個52不是開玩笑,真的就是52分鐘附近結束。時間要抓到那麼準,一定是要反覆練習,一直調整,才能達成。

中場休息後,就是一位示範教師和十位參加者,各六分鐘的短講。這些示範演講是楊醫師親自看過四十幾份投影片後挑出來的。

我覺得其中似乎有些特別的安排。因為有時前一位講者和後一位講者的投影片和演講方式會是明顯的對比,讓人馬上可以感覺何者是比較好的表達方式,同時也開始反省自己在台上的樣子,是不是就是有待改進的狀況。

這並不是要說有些短講的講者表現不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更好,但”人人都有小時候”。就是因為這些講者勇敢的上台,才讓在底下的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那裡有進步的空間。他們其實更加貼近一般未經訓練的講者。在此特別感謝當天所有上台的講者。雖只有六分鐘,但每個人都是投入相當多的心力。

每一個短講結束後,會有楊醫師自己的評論,楊醫師也要每一個小組參與討論,看這位講者那些地方好,那些地方可以再改進。

這是實做演練。在這些討論中,大家可以再複習並實際練習”架構、圖片、內文”的原則要如何應用與精進。

整個活動雖然長達三小時,但讓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好活動的共同特點)。活動流程非常平順,這代表主辦人員在準備時下了很多功夫。

整個活動雖然就是在一個大學內的平面教室舉辦,但楊醫師用很高的規格看待。

他請了十位助教,還在臉書開了一個社團專頁,做為會前聯絡管道。會後還請所有的助教一同用頓晚餐。

他請了視覺記錄師,讓會場更有氣氛。

他帶來一台自己的投影機,就單單為了播放計時畫面。(結果楊醫師自己帶的那台,性能還比教室原先配備的投影機要好。)

為了這個三小時的活動,楊醫師要花多少時間看投稿、提問,還有自己的演練?那會是非常可觀的投入。

如此高水準的活動,講師費也該有應得的高水準。

但楊醫師幾乎可說是無償的付出。學校演講的行情,有過經驗的朋友應都知道。

這場活動,楊醫師毫不保留的,把上百場環島演講,自己自費參加了不知多少場講座、工作坊後練出來的一身功夫,跟所有聽眾分享。

演講和簡報技巧是很重要的技能。特別是對醫療從業人員,好的傳達技巧,可以讓你說服患者,推動衛教與治療。教導後進,傳播醫學技術。說服同業,分享經驗與技巧。

楊醫師犧牲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為所有參加者帶來一生受用的演講技巧。

從反核、節能到簡報技巧,在楊醫師不同的演講主題中,我看到相同的熱情。願意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熱情。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人生路引”讀後感---你該看的重要書籍

楊斯棓醫師”聰明閱讀,媒體識讀”聽講感想

益讀俱樂部-“上台的技術”參加後感想

“上台的技術”讀後感—以聽眾為導向的簡報呈現

陳畊仲醫師”醫療崩壞,我們該怎麼辦”演講聽後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