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分析介紹(VWO,2025年版)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投資組合中該使用那種債券為宜,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股代號VWO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於2005年三月4日成立。追蹤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 A Inclusion Index。
VWO原先追蹤的是FTSE Emerging Markets Index。2015,Vanguard將VWO追蹤的指數更換為目前使用的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 A Inclusion Index。
目前VWO投資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中國 32.8%
印度 20.9%
台灣 20.9%
巴西 4.0%
沙烏地阿拉伯 3.7%
南非 3.6%
墨西哥 2.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
馬來西亞 1.7%
泰國 1.7%
跟去年(2024)相比,中國仍是第一大的新興市場,但比重從26%拉高到32.8%。台灣與印度比重接近,都是20.9%。印尼退出前十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入。
VWO每年內扣總開銷0.07%。比去年的0.08%下降了0.01%。
VWO資產總值931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810萬股。資產規模比去年分析時的779億美金明顯擴大,但成交量縮小。
2025七月底,VWO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台積電)
Tencent Holdings
Alibaba
HDFC Bank
Xiaomi Corp
Reliance Industrie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CICI Bank
PDD Holdings
Meituan Dianping
跟去年相比,Infosys與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鴻海)離開前十大持股名單,Xiaomi Corp與ICICI Bank進入。
目前VWO持有5973支股票。其追蹤的指數成份股則是4802支。
VWO可以直接投資當地交易所掛牌的新興市場股票,或投資該公司在美國的ADR(美國存託憑證)。所以會造成VWO總持有的證券數量超過指數成份股數量的情形。
VWO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
VWO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ETF與指數落差 (B-A) |
2006 |
29.53% |
29.93% |
0.40% |
2007 |
39.05% |
39.39% |
0.34% |
2008 |
-52.77% |
-53.33% |
-0.56% |
2009 |
76.28% |
78.51% |
2.23% |
2010 |
18.99% |
18.88% |
-0.11% |
2011 |
-18.68% |
-18.42% |
0.26% |
2012 |
18.84% |
18.22% |
-0.62% |
2013 |
-5.00% |
-4.28% |
0.72% |
2014 |
0.6% |
1.24% |
0.64% |
2015 |
-15.35% |
-15.40% |
-0.05% |
2016 |
11.75% |
11.77% |
0.02% |
2017 |
31.38% |
31.06% |
-0.32% |
2018 |
-14.57% |
-14.76% |
-0.19% |
2019 |
20.40% |
20.40% |
0.00% |
2020 |
15.32% |
15.51% |
0.19% |
2021 |
0.96% |
1.47% |
0.51% |
2022 |
-17.72% |
-17.58% |
0.14% |
2023 |
9.27% |
9.55% |
0.28% |
2024 |
11.01% |
11.63% |
0.62% |
2024,VWO落後指數0.62%,是自2015年以來最大的單年落差。希望Vanguard可以很快的回復到更貼近指數的成果。
VWO可以讓投資人用低廉的成本取得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報酬。
本篇VWO完成之後,全球股市四大分區標的VTI、VGK、VPL與VWO在2025的分析文章都完成了。
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四支ETF的表現如下表:
地區 |
北美 |
歐洲 |
亞太 |
新興 |
代表標的 |
VTI |
VGK |
VPL |
VWO |
今年以來表現 |
9.8% |
23.85% |
21.94% |
16.58% |
歐洲股市上漲最多,今年以來會有近24%的獲利。美國雖也是上漲,但9.8%報酬率是四大地區表現最差的。
“投資全球股市只要買美國就好”,這句話幾乎可以說是近幾年不少投資人的共識。但市場發展有時會跟預期不同。
當實際狀況跟預期完全相反時,像今年到目前的狀況,許多人預期會表現最好的美國,實際上是表現最差。完全只投資單一地區市場,會帶來反效果。
這些全球股市分區標的比較好的應用,是將它們搭配起來組建成一個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
而不是用來這些單一地區ETF來實踐某個地區將表現最好的預期。
所謂投資要考慮風險,就是不能想說”我認為未來會怎樣,所以就一定是這樣”,而是要想到”假如狀況跟我想的很不一樣,要如何事先做好預備與防範”。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0050 TISA版與0050 ETF的細節差異(Differences Between TISA Share Class of Yuanta Taiwan Top 50 ETF Feeder Fund and 0050)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金管會責成台灣集保結算所成立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英文全名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簡稱TISA。於2025年六月30日啟動。
目前TISA可投資的都是本土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在TISA研議成立時,台灣集保結算所就邀請國內投信業者共同參與討論。發行專供TISA帳戶投資的基金股別。目標是免買進手續費與較低的經理費。
像元大緊接著就在2025七月1日,宣布推出0050的TISA版本。本文進行相關分析。
0050 TISA版的完整全名是”元大台灣卓越50ETF連結基金-新台幣TISA類型”。
元大台灣卓越50ETF連結基金本來有配息與不配息兩個股別,現在新推出TISA股別。所以0050 TISA本質上是基金。
目前很多說法是”用TISA買0050”。其實嚴格說起來,透過TISA買的不是0050這支ETF,是買0050連結基金的TISA股別。TISA是一個基金投資帳戶,目前提供的標的都是基金。
0050連結基金TISA股別,跟原先的0050連結基金持有完全一樣的資產。目前狀況如下圖:
0050連結基金不論是原本的配息、不配息股別,或是今年新推出的TISA股別,那97.4%持有0050的部分收費都一樣,就是收取0050的內扣總開銷。連結基金不再另外收費。
TISA跟原有的基金股別的差別,在於現金部位的經理費計算方式不同。
原本的基金股別的現金部位會收取跟同時期0050相同的經理費。
譬如0050的經理費是0.11%,那麼原本0050連結基金的配息與不配息股別,所持有的現金部位,就收取0.11%的經理費。
TISA股別持有的現金部位,則收取同時期0050經理費率的一半。
譬如0050的經理費是0.11%,那麼0050連結基金TISA股別所持有的現金部位,就跟投資人收取0.11%/2,也就是0.055%的經理費。
目前現金占2.6%。2.6%的資產,收費降低0.055%,只會讓整體資產的費用率降低0.00143%。也就是十萬分之1.43。
TISA股別跟原本的配息與不配息連結基金股別,以及跟原汁原味的0050相比,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費用降低。差異很小。
TISA股別是累積型,不會配息。不會配息就不會被收健保補充保費,也不會有股利所得稅。
問題是,不是免保費與免股利所得稅就會帶來全面的優勢。我在元大台灣卓越50ETF連結基金的缺點有詳細的計算。
0050連結基金近幾年績效落後所損失的金錢,是那些免健保費,免所得稅的好處無法彌補的。
我在寫之前那篇分析文章時,0050連結基金持有5.15%的現金,目前降到2.6%。較低的現金比重,較能避免在上漲的市場錯過報酬的問題。
0050連結基金公開說明書中提到,基金最高可以持有10%的現金。
TISA股別基金買賣免手續費,買0050需要手續費。但假如是透過銀行的TISA平台投資,除非銀行提供特別優惠,仍會被收取信託管理費。透過券商買進ETF,沒有信託管理費。
總結來說, 0050連結基金TISA股別只有微小的費用下降。持有現金或其它因素造成的績效落後,才是最大的隱憂。
0050連結基金TISA股別至今年七月底的資產總值只有2093萬台幣。
官方聯同投信業者推出免手續費,較低費用的基金股別,努力方向值得稱許。只是目前TISA完全只提供基金這種投資工具,而且費用降低有限,令投資人較為無感,是較為可惜之處。
閱讀全文
Labels: 基金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3—有錢人持有什麼資產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位在不同財富階梯的人,不僅需要在意的花費金額,值得採用的收入增進方法不同,他們持有的資產類型也很不一樣。
作者劃分的六層財富階梯: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單位:美元)
作者根據2022針對美國家庭的調查,整理出不同階層的人持有財富類型的差異。
位在第一階的家庭與個人,其資產最大的特點是現金占比高。平均占整體資產價值近40%。所有其它更高梯級的人,現金平均占比都在10%以下。
除了現金之外,第一階人士持有的主力資產就是汽車。車子加現金,平均占資產總值的85%。也就是說這兩項之外,位在第一階的人,很少持有其它的財富類型,譬如房子、退休帳戶、共同基金、企業股份等。
也就是說第一階人士的資產大多是”可以幫助其當下生活”的東西,像馬上可以花用的現金,以及交通需要的汽車。
到了第二階,車子加現金,平均占比降到50%。第二階家庭持有最有價值的資產,往往就是自住的房子。
自住的房子是位在第一到第三階的人,持有的重要資產。
在有房子的第一到第三階家庭中,房子占資產總價值65%到75%。
第一到第三階家庭主要持有的財富價值,往往就在現金、車子與自住房這三樣東西上面。
第四階以上的家庭持有的資產,跟下方三階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持有會帶來獲利的資產。像股票、債券,不動產或是企業所有權。
(書中原文是用”Income-producing assets”,”會產生收益的資產”。假如我在文章中使用”會產生收益的資產”這樣的文字,恐怕會讓一些讀者朋友以為這些較高階的家戶是投資一堆錢在高股息ETF或是收益成長基金這種東西上面。
不是。重點是會產生報酬的資產。報酬可以來自資本利得與配息。需要的話,資本利得與配息,都可以帶來Income。)
基本型態是,4-6階的家庭比起1-3階的家庭,持有更高價值的退休帳戶、更多自住以外的房地產、更多的股票。這些可能會帶來報酬的資產。
上市公司股票與共同基金,是第5階家庭占比最大的資產,是第6階家庭第二高比重的資產。
第6階家庭跟所有其它財富階級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持有最高比率的企業股權(Business interests)。
這個企業可能是上市公司或是沒有上市的私有企業。這些第6階的人,往往與這個公司與企業有密切關係,譬如是創辦者,或是成立時的合夥人。
大多第6階人士靠成功經營企業,獲致可觀財富。
另外有些第6階的人是超高收入的娛樂界人士,或是繼承家族財富的人。
經營事業是致富之道,但不是保證。假如個人大多資產都在某個企業上面,當事業經營出問題,譬如出現強大競爭者、整個產業走下坡,也會帶來很糟的後果。
重點是,經營事業不保證成功。有風險存在。
同樣的,也不是說一個人去模仿高階人士的資產組成,就會自動向上爬升。
(類似的概念,我在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9—依樣畫葫蘆不會變有錢人這篇文章也有提到。)
假如把六階分成1-3與4-6兩個類別來看,持有會帶來獲利的資產比重。前者是20%以下,後者是50%以上。這是兩者持有資產類型最大的差別。
當一個人爬上愈高的財富位階,投資對個人的重要性才會同步爬升。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