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教育對薪資收入,到底有沒有用(Education Level and Salary in Taiwan)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行政院主計處的薪情平台的網站,除了可以查到從民國101年(2012)到民國112年(2023),每一個年度的全年總薪資分布。也可以查該年度,不同教育等級的受僱者全年總薪資的分布。
譬如下圖就是2023年,台灣高中學歷受僱者的全年總薪資的分布圖。
相同的方式可以查到大學與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受僱者的全年總薪資。首先是高中與大學的對比。
|
十分位 |
高級中等 |
大學 |
增加 |
|
D1 |
29.8 |
31.8 |
6.7% |
|
D2 |
34.9 |
37.5 |
7.4% |
|
D3 |
38.2 |
43.1 |
12.8% |
|
D4 |
42.1 |
48.9 |
16.2% |
|
D5 |
46.2 |
55.8 |
20.8% |
|
D6 |
50.9 |
63.9 |
25.5% |
|
D7 |
57.5 |
76.3 |
32.7% |
|
D8 |
66.6 |
94.5 |
41.9% |
|
D9 |
86.4 |
126.6 |
46.5% |
譬如高級中等D1,29.8萬。指的是在2023年,全部高中教育程度的受僱者中,有10%的人,薪資低於29.8萬。D2是34.9萬。則代表有20%的人,薪資低於這個數字。
可以看到,教育程度從高中到大學,D1從29.8萬上升到31.8萬,增加6.7%。
高中的D5到大學的D5,增加20.8%。
高中的D9到大學的D9則增加46.5%。
教育程度從高中到大學,D1到D9全部都是增加的。而且全年總薪資愈高的區塊,增加幅度愈大。
下表則是教育程度大學與研究所的對比。
|
十分位 |
大學 |
研究所 |
增加 |
|
D1 |
31.8 |
39.7 |
24.8% |
|
D2 |
37.5 |
56.2 |
49.9% |
|
D3 |
43.1 |
70.9 |
64.5% |
|
D4 |
48.9 |
87.1 |
78.1% |
|
D5 |
55.8 |
105 |
88.2% |
|
D6 |
63.9 |
123.6 |
93.4% |
|
D7 |
76.3 |
142.3 |
86.5% |
|
D8 |
94.5 |
165.1 |
74.7% |
|
D9 |
126.6 |
229.5 |
81.3% |
也是D1到D9全面提升。但提升的形態,跟高中與大學的對比不同。
教育程度從大學提高到研究所,一開始從D1到D6也是全年總薪資愈高的層級,就增長愈多。
到了D6,93.4%增長幅度的高點之後,增長百分比就開始下降。
教育程度從大學到研究所,薪資增加百分比最高的是D5到D7這個區塊,都有86%以上的全年薪資增長。
譬如D5增加88.2%,從55.8萬來到105萬。D6增長93.4%,從63.9萬增加到123.6萬。
不同教育程度受僱者薪資分布形態很不一樣。
譬如下圖是高中學歷的薪資分布,有很多人聚集在60萬以下的地方,在D3、D4之間形成一個高峰。近14%的人,全年總薪資落在40萬附近。
下圖則是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分布。這比較像一個高原。高原範圍約在D1到D7之間。最高的高峰也不到4%。
另外可以看到全年總薪資180萬以上的右尾。高中學歷者的右尾非常細,有人達到這些較高的薪資所得,但占比很低。研究所教育程度者,全年總薪資180萬有約1%的占比。比率比起高中學歷者高很多。
所以以台灣的經驗來看,全年薪資所得與教育程度明顯相關性。一般來說,教育程度愈高,薪資所得愈高。
高中教育程度的工作者中,也有全年薪資超過200萬的人,但很少。
研究所教育程度,全年薪資要超過200萬,則機會大很多。
假如要提升收入,獲取較高的學歷較有機會達成。
閱讀全文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6四月18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由於十一月15日台北退休資產管理額滿,造成好幾位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所以綠角預計在2026年四月18日(星期六)於台北開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中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2026三月14日台中班。
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2026年四月11日高雄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課程特色,可見綠角“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後心得與重點摘要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綠角『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後心得
從資產到現金流 退休資產管理-綠角課程課後心得
綠角-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心得收穫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5四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5四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5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課程中有實際的例子)。
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開課日期:
台北:
4月18日 星期六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上午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下午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讀後感2—簡樸生活的必要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還是覺得只是例行公事呢?
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書中講了一個故事。1915年初,Endurance號受困在南極冰層。二十幾位船員棄船,然後徒步與划船逃生。從1915一月到1916八月,足足19個月,他們終於回到文明世界,南喬治亞島的一個捕鯨船補給站。
他們已經挨餓、受凍超過一年。在捕鯨站他們洗了熱水澡,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餐點,穿上一套新衣服,然後在室內溫暖的床上,睡上十幾個小時。
對他們,這就是來到天堂的感覺吧。
可是有頓熱餐,洗熱水澡,有乾淨衣服。那不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做到的事嗎?
很多人追求好的生活,以為這會讓自己快樂。但當你認為自己該有怎樣的生活,你也有那樣的生活時,你不會覺得這有什麼特別或幸福之處。
重點是心中期待與現實狀況的差距。當現實超過預期,人才會快樂。
作者提到自己一位有錢的朋友,請了厲害的私人廚師。每天三餐,都是星級評等的餐點。
作者就想,每一天,三頓星級餐點。他這樣真的有快樂嗎?
他很可能早就把這些精緻好吃的餐點,視為理所當然。就像一般人,每天洗熱水澡一樣。根本沒什麼。
對於偶爾能去高級餐廳的一般人來說,那事前的功課、克服預訂的障礙、吃飯前的期待,這個經歷與過程,讓他們坐上餐桌的那一刻,知道這得來不易,會真切的享受這頓美食。
所以作者說,他過著相對簡樸的生活。不是因為他不喜歡那些好東西。正好相反,他喜歡。
原本簡單的生活,偶爾的經歷豪華與享受時,快樂程度會遠遠勝過,每一天,每一小時,都被這些豪華與享受圍繞著的人。
作者說:”Occasional treats can generate more joy than perpetual luxury.”。
偶爾的享受會帶來比持續的豪華,更多的快樂。
不要追求永不停息的享受與豪華,因為這不會帶來任何幸福的感覺。
過著相對簡單的生活,但偶爾有些享受與豪華。你會樂在其中。
人們追求鉅額財富,希望達到永不停息的豪華生活。卻不知,假如稍有財力,讓自己可以偶爾享受奢華,早已是更快樂的境界。
這也算是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看透快樂生活的本質,你會知道,比起追求金錢,如何管理自己的期待,可能是更重要的功課。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