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技術”讀後感—如何真的把人教會的技術


教學的技術”的作者是王永福先生,知名企業訓練講師,也是許多講師的老師。我看過他寫的“上台的技術”

先從書名說起。書名是”教學的技術”,是技術,不是藝術,作者的意思是,教學有一套有系統的方法可以採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而這個方法是可以傳授跟學習的。

這本書,就是要教讀者朋友這套系統做法。

教學是一個很常見的活動,從小學生入學開始學習基本知識,到出社會就業,學習公司內部運作知識,相關專業技能,到成年人階段不斷的吸收知識。我們常常上課,有時也有機會成為站在台上的講師。

如何有效的將知識與技巧,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就像發電廠的電要能到達住家,自來水廠的水要能到達城鎮一樣,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一個流動。

假如站在講台上的人,都可以有效的傳達知識,整體社會的運作效率會大幅提升。

整套教學的技巧,從開場,運課,到課後評價與改進,這本書有詳細且完整的說明。

而且是平實且實用的文字說明。看了之後,讀者馬上可以應用。

運課方面,作者非常強調分組,讓學員有參與感,並藉由積分機制,形成良性競爭。

參與感會讓學員不僅知道,而且馬上運用。競爭,會讓學員一直黏在課程中,不會分心去玩手機或打瞌睡。

作者講得很好。講述法是最直接的。老師就直接講結論,重點就好。何必再讓學員討論,想過很多錯誤想法後,再告訴他們呢?

但有效率是對講師有效率,假如學員沒有學到,這反而是最沒效率的方法。

作者以學員是否有學習到的核心考量,在書中反覆出現。譬如上課開場的準時問題,為什麼要跟小組互動而不是跟個人互動。

也就是說,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員學會,這才是重點。不是讓講師交差。這種以學員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教學法,才是真是有效的教學法。

對於課程遊戲化的核心,Points, Benefits, Leaderboard,作者分別用專章一一說明。讓讀者明白知道,遊戲化的主要作法與目的,還有跟”團康化”的分別。

在課後評量方法,作者有一句話:”心中有個完美課程的樣子。一次次的改進,朝這個目標前進。”

這句是教學專家講的話。因為假如你仔細想這句話,你會發現,這是當一個講師真的把講課當成人生志業時的想法。

每一次課程,不再是一個需要完成的功課,而是一個事業的每一個中途站。見證了自己目前的能力,也為未來的進步打下基礎。

全書最後,關於講師的職業之路也有相關討論。

近年來,”講師”似乎成為一種吸引人的職業。作者提到了許多朋友跟他詢問,想走這條路。

作者講到了一個重點,就是,教學的技術其實是一種外在的技巧。重點是你有沒有一個核心。一個你真的很懂,有實際經驗,也比大多一般人更深入瞭解的核心專業知識與技能。

一個人是因為有了這個核心,才有可能成為講者。別人才會願意聽你講。

而假如這個人又有了教學的技術,那叫如虎添翼。他可以更有效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讓其他人也知道,學會運用。

但假如一個人沒什麼特別的專長核心。他就立定志願”我要成為專業講師”。這條路會很辛苦。因為你根本沒什麼特別的,其他人想聽你說的東西。

這個人學再多的演講與教學技巧,那就叫”如貓添翼”。再怎麼添,還是貓啊。

作者在書的開頭寫了”Why me!”。企業內訓時,一開始講師就要跟學員建立連結,讓學員知道,為什麼今天是由我來擔任講師。

但其實講師之路,在站上講台之前,有個更重要的問題是”Why you?”

企業為什麼會找你這個人來當講師,為什麼有人要聽你講?

這個問題,就有賴”核心”。你要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別人想知道的東西,要有比別人強的專業核心,這才是成為講師的先決條件。

而有了這個基本要求之後,假如還能在教學技巧上精進,那就有機會開啟一條精彩的講師之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上台本事”讀後感—人生就是一場上台演出

“千萬講師的50堂說話課”讀後感—演說的目的

“說出影響力”讀後感

“聲入人心”讀後感—用心說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