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畊仲醫師”醫療崩壞,我們該怎麼辦”演講聽後感

這個月很幸運的,能有機會聽到陳醫師以醫療崩壞為主題的演說。

之前雖然已經在網路上看過陳醫師在TEDxTaipei的精采表現,但我一向覺得,現場聽講,還是比較好。

一開場,陳醫師很簡單的就用一顆球,搭配上幾個問題,很快帶動現場氣氛。

接下來,陳醫師談親身經歷。他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經歷過一次感染。運氣不好,培養出來是抗藥性菌種。有兩種抗生素可以用,一種對於太小的小孩不宜。所以剩一種可以打。對症下藥,小朋友就康復了。

而陳醫師小孩當年所打的抗生素,就是今年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廠藥之一。這讓陳醫師非常感慨。也就是說,假如現在有個小朋友遇到一樣的細菌感染,他的主治醫師會很頭大。因為手上的武器被抽走了。

面對抗藥性細菌,手上無藥可用,那種窘迫的狀況,等於將這位患者推回到人類還不知道有抗生素可以對抗感染的年代。那真的是非常糟糕。
(想比較深入瞭解一下醫療原始年代的人類有多痛苦的讀者朋友,可以參考劉育志醫師寫的“玩命手術刀” 一書)。

口口聲聲說要為台灣民眾帶來醫療福址的制度,搞到重症科別缺人、醫材藥材出走。這算是進步嗎?

陳醫師接下來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都說”醫療崩壞”。我們到底可以容許它崩壞到什麼程度。是醫療服務的全面瓦解,然後促使新制度產生嗎?

陳醫師說他不樂見如此徹底的崩壞。因為家人與自己,還是都需要醫療服務。

不忍見其毀壞,所以陳醫師以一己之力開始救援行動。

先是通過了TED的層層篩選,站上講台,疾呼問題的嚴重性。

他也成立了自己的部落格,為文討論醫療相關議題。

但陳醫師也發現路不好走。在他登上TEDxTaipei舞台後一年,他的確開始接到各方演講邀約。但真正請他談醫療問題的,用十支指頭就數得完。

也就是說,大多演講邀約,是請他講TED準備心得,演講技巧,不是請他談醫療問題。

講者認為他最重要,最應該帶上講台討論的問題,接觸後有興趣的人,不覺的這是個重要問題。他們有興趣的是,如何登上舞台的演講與準備技巧。

這個現象剛好指出了台灣醫療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在裡面的醫療從業人員知道問題很大。但民眾大多無感。

臉書的社群設定,每天出現的,就是跟使用者較為親近的其他用戶,很可能都是同圈子的人。一個醫師可能打開臉書,發現還蠻多人在談醫療問題的嘛,覺得大家應該都很有警覺。

很抱歉,有警覺的,就是醫療相關人員而已。在整體人口中,只占很小的一塊。

這是一種Selection bias。會讓醫療從業人員嚴重高估外界對這些問題的認同。

而民眾看醫界批評這些問題,不見得會認為醫界是在替全體人民的醫療服址發聲,很多人會認為醫界是為自己在打算。

而且不可否認的,有少部分民眾相當認同健保的做法,認為壓榨醫療從業人員,是可行,也應該做的。醫師談待遇,就是太市儈。

(這是健保的另一個問題,帶來社會分裂)

陳醫師認為,面對不利處境,要大家一起做。團結才能真有力。

慈善機構或義舉,常會號召捐贈。金錢捐贈是相對比較簡單的,真正更高一層的捐贈,是捐出自己的努力與時間。

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自己的家人要顧,大家都很忙。有多少人會真的願意為社會上的重要議題,無償的付出時間呢?

陳醫師為台灣的醫療問題奉獻一己之力。讓我在注重現實的當代社會,看到義不容辭的騎士精神。

口外騎士之名,當之無愧。

希望這些醫療同仁的付出,能真的引起社會上的一些共鳴,進而帶來實質的改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live Chen Clinic新診所開幕有感

楊斯棓醫師”醫藥護魅力簡報”參加後感想—不同的主題,不變的熱情

蔡依橙醫師”從個人品牌走向企業品牌”演講聽後感

3 comments:

FENOMMAN 提到...

其實我覺得台灣人對於"使用者付費"
似乎非常的不以為然
再加上也好像被"健保制度"所慣壞了
就覺得"醫療行為"是應當的
更覺得醫師談待遇是很市儈的

其實若是整個醫療制度的崩壞
苦的也是我們大家
只不過大家是覺得聽不到、看不到就不會發生呢?
還是覺得制度的改變,我們無力的
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

seekersu 提到...

當初在成大與陳醫師在同病房共事數年,很欽佩他願意留在醫學中心走牙醫中冷門的口外而非一般的開業。
更佩服他為醫療界發聲。

綠角 提到...

謝謝seekersu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