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4---低成長率才是常態
一個國家總產出(Output)的成長可以分為人口成長與每人生產力成長兩方面。
譬如今年有100萬人在工作,明年有110萬人從事工作。多了10%。假如每人生產力不變的話,那麼總產出會增加10%。
譬如今年有100萬人在工作,明年也還是100萬人,但每人的生產力多了10%。那麼總產出也會增加10%。
假如人口增加5%,每人生產力增加5%,那麼總產出會增加10%。
書中整理了全球長期資料。從1700到2012,全球總產出成長率是每年1.6%。人口成長與每人生產力成長的貢獻,約略相等,都是每年0.8%。
現代人常會覺得,每年經濟成長不到3%,就是低經濟成長。但事實上,真可以每年3%的話,那可是飛快的成長。
一年成長1%,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但假如時間拉長一些,社會就會產生重大變化。
以一個世代,30年來看。每年成長1%,過了30年,總產出就會多1/3。
現在我們可以想想30年前的樣子。在西元1980年,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大多人沒坐過飛機。慢慢的變,會讓我們一直以為世界好像就是這樣。但現在已經與幾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人口成長也是,300年間,每年0.8%的人口成長,就會讓世界人口成長10倍。
近年投資業界人士,將經濟低成長率,稱為 New Normal ,新常態。
看完這本書後,你會知道,Old Normal可能才是比較正確的描述。
人口成長與每人生產力的成長,都跟財富不均有關。
假如一個國家的人口,原先是1000萬,過了20年後,變成1億,是原先的十倍。
另一個國家,人口是1000萬,過了20年後,變1100萬。
在那個國家,遺產會成為較重要的財富決定因素?
答案明顯。是低人口成長的國家。
人口成長率愈低,繼承自前一代的財富,就會具有相形更加重要的地位。
假如一個國家,下一代的收入是上一代的十倍。另一個國家,下一代的收入跟上一代相同。
那個國家,遺產會有較重要的決定性。
很明顯是收入沒有成長的國家。
當你一個月賺的錢,是上一輩的十倍時,上一代工作累積下來可以傳給你的財富,相對比重就不是那麼高了。
但假如你的收入和上一輩相同時,那麼上一輩可以傳給你的錢,相形之下份量就重多了。
當一個經濟體的總產出比數十年前成長100%時,這時它的產出與職能需求,都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想想看,現在光是智慧型手機這項產品,可以養活多少工廠與相關產業。這些在30年前是幾乎全都不存在的職位。
更多不同的職位與技巧需求,讓下一世代的人們,可以由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去占到新產業中的一個位置。
所以,成長,不僅會讓上一代傳承下來的財富重要性變低,也會促進社會位階流動。
以長時間的觀點來看,人口成長與經濟成長,皆呈鐘形分布。目前,我們正處在鐘形的右端。人口成長與每人生產力成長都變的較慢。
這時,來自上一代的財富的重要性就會增加。社會上更大比率的有錢人,來自於上一代傳承的財富。
近年常見的”富二代”、”小開”這類名詞,其來有自。
當一個社會,有沒有財富的主要決定因素在於有沒有一個富爸爸或富媽媽,而不是自己的才幹時。社會內部張力,不滿的情緒難免隨之高漲。
本書中文版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1---收入不均將如何發展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2---收入必需來自生產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3---資本主義第一定律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5---財富才是你的主人
巴菲特2016致股東信讀後感1—小成長的大威力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3 comments:
很有趣的說法,對應到現在台灣社會的狀況,一語中的
感謝綠角大持續的分享讀書心得
在尚無中譯本的狀態下
這是最佳認識此書的管道了
再次感恩!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有興趣的朋友
待這本書日後出中文版後
(希望譯文達意順暢)
可以的話 還是直接看書最好
書中內容實在很多
也很精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