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需要絕頂聰明,只要基本邏輯(Investing is NOT Rocket Science)

昨天看到大人學的姚詩豪老師寫的一篇文章,”獨立思考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人生”

這篇文章的由來在於姚先生看到在幾個高學歷者的群組中,還是有人不斷轉傳離譜的假新聞,或是邏輯矛盾的論述,有感而發,寫下文章。

譬如文章中提到藜麥。這是一種產自南美玻利維亞的食物。近來營養學家發現它具高度營養價值,在歐美國家形成一股風潮。造成藜麥需求大增,價格跟著水漲船高。

於是出現一則新聞,陳述藜麥過高的價格,當地人反而買不起。這是他們的主食。歐美對健康的追求,反而造成當地農民吃不飽。所以不要再追藜麥的風潮了。

這看似很有道理的報導,其實是一則謊言。用一個簡單的論述就可以破解(詳情請見原文)。

還有網路上大為流傳的,號稱是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寫的一篇標題為:”我為什麼要娶醜妻”的文章。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這是偽作,不是本人寫的。

姚先生舉出這些例子,重點在於指出在這些虛假消息,錯誤觀念,可以大量放送的時代,獨立思考,判斷對錯的能力,就特別重要。該文並列舉了如何培養這個能力的方法,值得一看。

我看完之後覺得,投資世界不正是如此嗎?

一堆反智,不合基本邏輯的投資觀念,在市場上,在投資人之間,大舉放送。

譬如,投資成本不重要,拿到好績效才重要

事實是,你就是要注重成本才會拿到好成績。因為市場報酬就是這樣,你花愈多成本去取得報酬,你的績效就會愈差。

假如某年台灣股市帶來的整體報酬是100億,投資人花1億的投資成本,那麼他們就會拿到99億的報酬。

假如投資人花了60億的成本,那麼報酬就會剩40億。

成本愈高,績效就愈差。這是任何懂得加減法的人都可以懂的道理。

還有,基金業者大量宣傳,投資要靠經理人主動選股,才會有好成績。

那奇怪了,每位主動經理人的成績都勝過市場,那是誰落後市場?

還有,股市看技術指標,反覆買賣,每年就可以有18%的獲利。或是學幾個法則,就可以在股市每年賺二三十趴。

看起來誘人,但違反基本邏輯。

每年18%代表什麼?台灣股市長期只有10%的報酬。在一個10%報酬的市場,假如有人可以每年賺18%,那代表遲早,這些每年賺18%的人,會持有幾乎全部的台灣股票。

細菌每小時就分裂一次,為什麼它們的總重量還沒超過地球總質量呢?

這個理由大家都知道。

大家都可以靠簡單操作方法,每年賺18%喔 !

這個投資方法用基本邏輯就可以證明根本不可行,很多人卻看不出來。

還有關於債券市場的看法,說升息就要離開債市,降息再回債市。

債券的價格起伏,假如用央行的升降息就可以判斷。這會不會太容易了一點?為什麼還會有虧錢的債券基金經理人呢?

這個看似有道理的說法,當中是不是缺了什麼呢?

而且投資世界可怕的地方在於,業者與媒體,他們對投資人沒有責任,他們對自己的股東才有責任。他們放送的消息,往往不是對投資人有利,是對自己有利。

所以我們就看到各種錯誤觀念與方法,在投資人間廣為流傳,毫無任何節制。

其實投資正是一個訓練自身思考能力的挑戰。看投資人能否看破許多人云亦云的錯誤看法,找到真正合乎邏輯的正確道路。

投資,你不需要絕高智商,你只需要懂得運用你的基本邏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知識就是財富(Wealth Made by Knowledge)

常見的投資謬思總目錄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7—沒常識投資法

不要在投資時追求夢想(When Investing, Don’t Chase Rainbows)

聽說與實證(Hearsay or Evidence)

專職投資的慘澹前景(Earn a Living by Investing?)

1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在立法院,當立法委員施義芳質詢指出,臉書上有國外券商VTI為了來台搶客,訴求每年只要交0.04%的管理費,即可投資國外2,200檔ETF。相較於台灣投信的ETF卻要收好幾十倍的費用,施委員因而要求金管會管理,以免本土資金持續流往國外。而列席備詢的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除了回應這種網路上攬客,但伺服器設在國外,委託投資服務也在境外的營運模式,在管理上其實是有「模糊空間」,以及承諾會在一個月內檢視國內基金收費方式,及與國外基金之間的收費差距,檢討是否有調整空間之外,他並坦白承認,是在聽了施委員的質詢,才第一次知道竟然有此問題。剖析網路時代的治理失能與衝擊後遺 2018/11/16工商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