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壞”讀後感1---太平洋邊疆


自從看過槍炮、病菌與鋼鐵之後,我就對Jared Diamond的著作感到相當有興趣。

於是買了”大崩壞”一書,最近也終於把它看完了。

這是一本講述人類社會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的書。

在我們讀過的歷史中,似乎社會的改變就是”改朝換代”。唐朝過了換宋朝。普魯士過了換德國。就是同樣一塊地,人與他們的後代子孫在不同的體制下生活著。

這本書前幾章跟讀者講述人類歷史的另一個可能:死亡與滅絕。

最開始討論的古社會是復活島。這個島嶼因它充滿神秘魅力的雕像,早已被廣泛用做媒體與電影素材。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這個島上的人們,因為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最後走上窮途末路,可能早有耳聞。

真正讓人感到震撼的,應是接下來的一章,在南太平洋小島上的故事。

在南太洋,有幾個時到今日,仍屬地球上真正偏遠角落的小島。沒有任何定期的航空或是船班,也沒有任何固定居民。韓德森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面積36平方公里,只是一個高出海面的珊瑚礁島。島上沒有溪流,幾乎難以發展農業,沒有可靠的淡水源。

光是想到一千年前,玻里尼西亞人居然可以乘著獨木舟到達這裡,而且還建立了一個估計有幾十到上百人的聚落,就是一件非常讓人驚奇的事。

(Google Map圖中的紅標,就是小島的位置)

這樣一資源匱乏小島上的社區,仰賴鄰近島嶼的交換與支援,才得以生存。

而所謂"鄰近",距離約是上百公里。書中舉出明確的考古證據,可以證明這個珊瑚礁島上發現的石器,是由幾百公里遠的島嶼上的火山岩製成。

考古學家抽絲剝繭的探尋中,一個古老的悲傷故事逐漸浮上檯面。

當這個小島仰賴的鄰近大島,因為自身資源過度耗竭,自顧不暇,也再也沒有任何樹木可以造獨木舟出海航行時,韓德森島,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島。

最後的考古遺蹟,顯示最後的韓德森島居民,試圖用貝類與魚骨等,做成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工具。

在交通完全斷絕後,島民仍存活了幾個世代。不過到西元1606年,歐洲人”發現”該島時,它已經是個無人島了。

作者在書中想像韓德森島民在聯絡中斷後的生活。他們是否每天引頸望著大海,期望來自大島的獨木舟再次出現在海平面上,帶來他們必要的生活物資。

最後一切希望斷絕,在消耗完可用的資源後,在孤單的島上,孤單的逝去。

在之後的章節中,像維京人擴張到格陵蘭的例子,這些遠古人類已經擴張到幾乎是人類可生存環境的最後邊疆。稍有收成不順,或是交通斷絕,對當地人們就是致命打擊。

我們或許會覺得這都是遠古,原始人類的例子,他們科技不夠先進,才會遇到這些問題。

但當我們不斷探索科技極限,希望用地球上的資源,養活與滿足最大量的人口時,我們不也是不斷擴增人類生存環境的邊境嗎?

我們已經把有東西吃,有衣服穿,都當成理所當然。

但是,這真的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韓德森島是太平洋上的孤島。地球又何嘗不是宇宙中的孤島呢。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大崩壞”讀後感2---橫斷北大西洋

“大崩壞”讀後感3---人類的選擇

“人類大命運”(Homo Deus)讀後感1---意義的來源

“橡皮推翻了滿清”讀後感

槍炮、病菌與鋼鐵讀後感---洲際發展差異的成因

西方憑什麼(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讀後感1—東西之分

6 comments:

Bluesky 提到...

值得想想的問題,期待續篇!

小雨 提到...

謝謝綠角的讀書心得分享,不管是財經類的書籍/非財經類書籍,都讓我受益良多。工作後很少有機會拿起書本閱讀,因為你的讀書心得讓我又重拾閱讀的樂趣,也去找書回來看,謝謝綠角的分享~

綠角 提到...

感謝Bluesky的支持~

綠角 提到...

謝謝小雨

很高興這些內容可以讓更多人重拾讀書的樂趣

綠角 提到...

不好意思
這週實在是忙到翻掉

積好幾天的回應在今晚才有空一併處理發出
延誤許久
還請各位讀者朋友見諒~

Unknown 提到...

最後一句令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