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思惟論壇“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參加後感想1



我在5/25參加了新思惟舉辦的”那些醫學教育沒教你的事”。

當初收到這個活動的演講邀約時,我一看日期,想說”糟糕,這天剛好也是我開課的日子,恐怕無法出席”。再看下去,發現我的演講時間是排在下午。因為開課時間是上午,剛好可以錯開。心中覺得運氣不錯。因為新思惟的活動,受到邀請當講者是榮幸,能在台下當聽眾是幸福啊。

所以我在當天中午自己的課程結束後,迅速整理、稍微吃點東西後就前往活動會場。

我開始聽的是柳林瑋醫師的演講。他講述自己投入社會運動的過程。

原先,他熱心的從事公益活動。但開始發現這不對。為什麼有那麼多公益要做,問題的根源在制度。制度有不好,有缺限,才造成社會上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決定從制度改革下手。

從波波到洪仲丘事件,從Watchout(沃草)、國會無雙到市長給問嗎,他一一講述了各個運動的過程還有著力點。

對於擴大民眾對於各種關鍵議題的參與,可說是費盡心力。

為什麼要這麼累,搞這些活動和組織。根本原因就在代議政治的缺陷。人民只有在選舉那天當一天的主人,然後政治活動就讓這些領導人把持,人民當四年的奴隸。

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

回想自己當年在柳醫師的年紀在做的事,我必需說,現在的年輕醫師真是太厲害了。而且他的演說是沒有任何投影片,就直接講。把輔助工具拋開,回歸到演講的本質。等於是沒有兵器,赤手空拳的打了一套好武功。果然是真功夫。

接下來是由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先生演講。在張醫師的投影片放出連續工作36小時後過世的林彥廷醫師,和上刀前心肌梗塞的蔡伯羌醫師後,會場馬上被帶入一個悲傷的氛圍中。

一個根本的問題在於,為什麼醫師不能有勞動權。居然還有相關官員說書”醫師不適用勞基法,一週工作200小時都不違法,”一週也沒有200小時耶。

還有當局官員,面對醫勞盟的訴求,以”醫師照顧的是人命,所以不能用勞基法”回應。這種說法,反應了社會上的一種病態心理。就是以病人權益為由,不斷的要求醫療人員做出犧牲與讓步。人命無價,你累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病人是人,難道醫療人員不是人嗎?

而且正因為事關人命,更要注重連續工作所可能帶來的過勞問題。飛機機師,為了確保飛行品質,美國FAA有規定執勤前至少要休息10小時。為的就是旅客的安全。

讓事關人命的工作人員在充分的休息後,能專注的工作,才是正確方法。怎會反過來說,因為要照顧人,所以工作再多、工時再長,都要忍受。

張醫師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他自己還有一群熱心的醫界人士,為整體醫療人員爭取權力的過程。

接下來,由外科神鵰俠侶劉育志醫師與白映俞醫師兩人上台分享。會前我一直在想,兩個人是要怎樣同時演講。看完之後,我必需說,實在是講得太順、太漂亮了。兩人合作無間,精彩呈現。

他們夫妻兩人,先簡明的帶過兩人的經歷與自上次彰濱分享後的發展,然後分別以”學校沒有教”、”老師也不會”、”故意不教你”、”自己要知道”與”千萬要搞懂”這五個次主題,分別講述。

綱要明確,完全貼合這次活動主題”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而且講起來很有節奏。

其中很多討論都有令人深省之處。譬如,劉醫師說,”生命是最貴的成本”。當時薪只有二三百塊錢的時候,你可能要想想看,這不是你每小時可以賺到的錢,是別人可以用每小時這樣的代價,購買你的生命。

你認為值得嗎?

還有白醫師說的,”想要兼顧?其實你是想要全拿”。

很多人一直在想,在工作、家庭、興趣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其實他心裡真正想的,是每個都要做到很大、很好。

很抱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

所以,假如不懂”取捨”,那就不會有”平衡”。你只會讓各方面無止盡的需求,耗乾你人生所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常用收入衡量工作。劉醫師展示了一個真正正確的分析。假如一個工作,收入不錯,但會讓你失去人生的價值,讓你做得疲累不堪、空虛乏味,脾氣暴躁。那麼,這些收入真的值得嗎?你是犧牲人生的價值和快樂,來賺取金錢。

真正的黃金好工作,是要收入不錯,而且要能同時兼顧人生的價值。

他們的演講,有發人省思之處,也有讓人捧腹大笑的地方,非常精采。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4新思惟論壇“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參加後感想2

6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1986年夏天,我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實習,那個年代的長庚醫院並沒有見習醫師,所以實際上,我當了2年的實習醫師,1987夏日~1988夏日那一整年間,我自覺已經是個武功蓋世的大醫師了,住院醫師能處理的事,舉凡一般住院醫囑,侵入性的處置,開刀房主治醫師的助手,沒有一樣能夠難倒我的。並且,我幾乎是每3天就要值一班夜班,根本無法睡2~3小時的夜班,這種值班方式,直到我接受內科住院醫師的訓練也都是如此。覺得被剝削嗎?覺得撐不下去嗎?當然!但是前輩稱它為「訓練」,他們都是這樣熬過來的。我這一代並沒有人真的去挑戰這個制度,大家心裡只想著趕快熬過專科醫師訓練,等升上了主治醫師一切都會變得值得了。可是當我升上了主治醫師,職位的升等,突然在眼前成為新的目標,新的考驗,出國念書或是留在台灣念書又變成新的抉擇,畢竟研究工作才是升等的保障,當然,離開醫學中心也是一個選項。
原來年輕時候的「武功蓋世」是個幻覺,多年來中規中矩才是實際的情況。

綠角 提到...

感謝Vincent的精彩分享

的確是這樣啊~

好像一直追逐著什麼
又永遠看不到終點

綠角 提到...

謝謝learnman的分享

綠角 提到...

這真是很有意思的分享~

謝謝learnman

匿名 提到...

要是有心改革制度的團體能夠:
跳脫政治的惡鬥或對立或讓人覺得不是那麼"乾淨"!
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願將家扶認養孩子或其它單位的捐款轉移給有心改格制度的團體.
不是捐款的都是有錢人.比如有一友人自大學就上山當義工.一有了工作就開始認養小孩現仍持續中.但他買不起房子.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