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John C Bogle)是Vanguard集團創辦人,指數投資教父。以直覺來想,延用指數投資概念的ETF日漸盛行,應該符合他的期待。不過,事實正好相反。這幾年ETF 的發展,讓Bogle感到不滿與憂心,曾在公開演講及報章雜誌上,多次批評。
伯格是這麼想的。
伯格在1975年創立了第一支可以讓一般大眾投資的指數型基金(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基金創立當時募集困難,受人嘲笑,績效不彰。直到1984年才推出第二支指數型基金。到了1988年,指數型基金只占美國所有股票型基金資產的1%。1996年成長到5%,1999年到9%。到了現在,指數型基金已經持有17%總基金資產。Vanguard也成長為管理資產僅次於富達的第二大基金公司。
不過,近幾年指數投資的成長,是以ETF為主力,傳統開放型指數基金的成長相當有限。可以看到下圖:
這張圖表,取材自Bogle的文章,是他自行匯集的資料。長條代表所有基金中,指數化資產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從1988到2006年的成長態勢。長條由兩部份組成。淺藍色的是開放型指數基金,深藍色是ETF。可以看到開放型指數基金在1998年佔9%,到了2006只成長到10%。但是ETF從1998的小到看不見,到2006成長到有7%的份量。所以近年來,傳統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成長有限,指數投資的成長,大多是ETF帶來的。
這些ETF與開放式指數基金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指數投資的基礎在於分散,持有整個市場,不試圖去猜測市場走向,而是長期持有。
但ETF的發展和這些指數投資的原理背道而持。ETF可以當日沖銷、放空、融資。在美國市場中的690支ETF,只有12支是廣泛市場型的ETF。其它的ETF一支比一支專精。PowerShares的Dynamic Insurance Portfolio實在不算什麼,還有HealthShares Dermatology和HealthShares Emerging Cancer ETF。你可以針對皮膚科和即將興起的癌症來投資。還有兩倍槓桿ETF,運用衍生商品,創造出S&P 500兩倍的漲跌幅,也有反向ETF,漲跌和S&P 500剛好相反。
這些東西跟指數投資概念已經沒有關係。近年來,ETF變得有點像Hedge Fund,一個新鮮的名詞,吸引人的玩意,鼓勵大家都來試試手氣。最近推出的ETF,也常是追逐市場潮流的產品,小型股、新興市場、能源、原物料、貴金屬ETF等。這不是一個指數投資人會作的事。伯格對指數投資概念被如此”糟蹋”,感到痛心疾首。
伯格更進一步分析ETF可以替金融界帶來的收益。
目前ETF總資產達4200億美金,而ETF整體平均的年度開銷比例是0.24%,所以每年可以替資產管理公司帶來近10億美金的收入。ETF目前平均每天有四億股的成交量,假設每股的交易成本是三美分,那麼全年下來,證券商可以從ETF的交易中獲取約30億美金的收入。不論是以資產管理公司,或從證券商的角度來看,ETF都是個偉大的發明。而為了要增加收入,資產管理公司要發行賣得出去的ETF,也就是熱門的ETF,而證券商會希望ETF有熱絡的交易氣氛,就是鼓吹適時進出的投資觀念,提供融資融券等各種炒短線的方法。目前來看,ETF的發展正走在這個方向。
而回頭看市場鐵律,市場回報扣除投資成本等於投資人實得報酬。當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商賺那麼多錢時,錢從那裡來?自從發行ETF之後,市場變得更慷慨大方了嗎?恐怕不會。這些錢,就是投資人付出的投資成本,而投資人因為多付出成本,將傷害到自己的投資報酬。
就一個散戶的觀點來看,我本身沒有那麼厭惡ETF。一個人的投資方法,跟他的個性和見聞有關。一個長期的指數投資人,就算買了ETF,他還是可能坐得住,長期持有下去。一個本來就會殺進殺出的人,就會用ETF而不是開放型指數基金來當投資工具。其實ETF還能讓指數投資人,可以對投資組合作一些細微的變動。但需要的工具只要簡單幾樣就夠了。什麼癌症ETF,我是完全沒興趣。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Stay the Course讀後感3---柏格給ETF投資人的建議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2—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與投機的逆襲
ETF
買基金的目的
投資名人—John Bogle
The House That Bogle Built讀後感---敗部求勝
主動型ETF
ETF主要發行公司
我對Ultra ProShares的看法(2X Volatility Does Not Mean 2X Return)
綠角兄
回覆刪除這個買賣可及性太高,對投資人的修維實在是很大的考驗,望著盤面,難免手賤!不像OEF設定好就不管它了.....
可是基於成本考量又想能夠像定時定額那樣能夠設定好,券商基於收入,應該不會為投資人設計這種被動的定期買進設定,
不知綠角兄對定期定額買進指數型ETF,有沒什麼獨門的操作設定技巧或心法?
謝謝您!
呵
回覆刪除定期買進ETF倒還沒悟出什麼特別的心得
有啊,在美國就有券商提供這種服務,像sharebuilder 和foliofn 都有,不過sharebuilder 不能開國際帳戶, foliofn就不知道了。
回覆刪除一直不是很了解指數型基金和ETF的差別,不過看完綠角的網誌後終於有些眉目。
回覆刪除他們都一樣是追蹤基金。
而ETF可以全日交易,而且手續費較低,不過也是因為買賣可行性高的原因,反而可能使投資方花費更多投資成本,造成自身投資報酬下降。
不過就像您說的,投資方法在於個人的偏好和見聞,所以要選擇什麼樣的投資還是個人的選擇囉。
謝謝may的分享
回覆刪除不過ETF業界有些發展
譬如使用策略指數還有Active ETF
這些或多或少都有主動投資的味道
的確是要看個人選擇
不過美國券商方面
之所以我會一直講ETF
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國際投資人
在買賣美國註冊基金時受到限制
肯恩費雪教你打破50個投資迷思
回覆刪除提到免傭基金(或ETF)的"壞處"
既然買進/賣出都不用手續費,
容易促使投資人,頻繁地進出免傭基金
最後的結果則是傷害自己的投資績效
所以這篇文章不能讓自己的另外一半看到
除非你真的打算這麼做
買進免傭ETF,若是賣出的話,
就繳交5%的獎金給另一半,隨便另一半怎麼花用
以提醒自己不要隨意進出市場
AMD_Hammer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頻繁交易
真的是買什麼都不對勁
整天患得患失
想說賺多少就要出
賠多少就要停
這次要賺多少彌補上次的損失
光想這些
就夠煩人了
更糟的是
成績往往還比買進並持有還要差
不好意思,冒昧請教一下,
回覆刪除若 ETF 買在日本(曾經3萬點)或者是台灣(1.2萬點),那ETF 還能呈現出它的特色嗎?
謝謝給予指教
你認為ETF的特色是什麼?
回覆刪除這是我的假設,不知是否成立?
回覆刪除目前 0050 股價約在 55, 台股加權在 7800, 假設等比例換算成 12000 時,0050股價約在 84。
以 84 - 55 = 29,共有 29 元的落差。
若以每張股票配發 2 元,共要 14 年才回本。
換個角度來說,
若買到一張 84 元的 0050,需要買 9 張 50 元的 0050 才能將成本攤平到 53.4 。
以這個角度來說,似乎 ETF 並沒想像那麼好賺,如果我選錯市場的話(如日本 ' 台灣..)?
謝謝綠角大哥給一些意見和想法
Yulung先生
回覆刪除關於這點
您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
其實包括這個問題
還有您許許多多的問題
我的部落格中都有文章談過
您最近在我部落格留下非常多問題
感覺的到您想很快知道答案
但只要您耐心慢慢的看文章
都可以找到解答
所以您可以自行找得到答案 我也談過的問題
我就不回覆也不發表了
還請慢慢查看文章
綠角謝謝您,
回覆刪除我的確是太急了,
因為感受到目前物價急速上漲,
手頭上的資金越來越薄,急需找一個港灣停泊的壓力,若有冒犯尚祈見諒。
謝謝你的體諒~
回覆刪除Marvin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分享
我認同這點
我在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2—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與投機的逆襲
文中就有詳細解釋柏格先生對ETF的看法
綠角大哥您好,文中有一張index fund v ETF percentage的圖表取自Bogle的文章, 可以請您提供該篇文章的文章名嗎? 想搜尋來閱讀,感謝您!
回覆刪除Polly
回覆刪除還請到柏格先生的網站查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