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0056高股息ETF比較適合退休族群的迷思(High Total Return is Better than High Yield)

關於高配息標的,一直有一個迷思。說法類似這樣:

因為退休族群需要”現金流”,所以高股息ETF,比起0050這類標的,是更合適的選擇。

譬如上週,在0050、0056怎麼選,怎麼看?(0050 vs. 0056)這篇文章就有以下這樣一則留言:

這位朋友的論點在於,假如某年台股下跌,0050、0056這類台股ETF恐怕都無法倖免,很可能都是負報酬。

但因為0056有比較高的配息,所以退休的人可以直接用現金配息當成生活費,不需要賣出部位,實現損失。

0050配息較少,假如配息不夠作為生活費的話,退休的人就要賣出部位,在下跌中實現損失。

所以0056比較好。

我們算一下就知道問題在哪裡。

假如某年台股下跌。譬如2015這年,0050和0056都是下跌約6%。

這-6%是總報酬。

0050可能是-7%的資本損失,1%的配息收益,總報酬-6% 0056可能是-8%的資本損失,2%的配息收益,總報酬-6%。

假如一個投資人他需要的生活費剛好是投入0050或0056資金總額的2%。

那麼,持有0056的投資人,的確可以靠這年2%的配息支應生活費。不用賣出部位。

持有0050的投資人,只有1%的配息,需要賣出1%的部位。

最後總成果是這樣:

0056的2%配息被取出使用,資本損失-8%。
0050的1%配息被取出使用,資本損失原本是-7%,因為需要變賣1%的資產,所以資本損失變成-8%。

不論使用0050跟0056,最後的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8%的資本損失。沒有說0056因為配息比較高,所以成果比較好。

那假如下跌的年度,0050下跌比較少呢?(譬如2008就是)

假如某個下跌的年度,狀況是這樣:

0050資本損失-8%,配息1%,總報酬-7%。
0056資本損失-11%,配息3%,總報酬-8%。

假如某個退休人士需要的生活費是投入0050或0056資金總額的3%。

那麼使用0056,的確可以靠配息就支應生活費,但會留下-11%的資本損失。

0050除了要把1%的配息取出作為生活費之外,還需要變賣2%的資產,資本損失是-10%。

0056不需要在下跌中變賣資產,所以呢?

資本損失還是比較嚴重啊。

認為0056不需要賣出部位,就會比較好,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

對於退休人士來說,不論是在上漲還是下跌的年度,總報酬高才是重點。

以為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以為現金流來自配息就是比較好,會產生各種光怪陸離的投資奇譚。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元大台灣高股息ETF(0056)前,你該知道的三件事(3 Myths about 0056)

高配息率不等於較高的配息,高股息ETF如何讓你落入雙輸局面(High Distribution Rate is NOT High Income)

面對配息的思考方式(How to Think about Yields and Dividends)

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

你買的是那一種股息基金?(Three Dividend-Oriented Strategies)

配息跟資本利得,何者比較重要(Dividends or Capital Gain?)

台股基金2021年績效回顧2(Analysis of Taiwan Equity Funds Performance in 2021)—高股息ETF再次落後

被動收入與財富自由,你該知道的事(Something about Passive Income and Financial Freedom)

美國股市高股息投資策略的成果(Do High-Dividend Stocks Bring Better Returns?)

12 則留言:

  1. 說真的為了某幾年“不用認賠殺出”這理由而選擇0056
    但是其他年份報酬率都是輸的,甚至連管理費都輸
    為了要避免這認賠殺出的“心理不適感”而忽略這些仔細想想是相當奇妙的事

    回覆刪除
  2. 多數投資人, 用不周全的分析, 片面的觀念或很初級的財報分析能力
    設計自以為是的存股或投資策略
    就以為可以擊敗市場(或專業投資機構)
    真是自視過高
    不要忘了, 那些績效不佳的基金或政府基金, 裏頭的人士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入行知識
    都還弄得灰頭土脸

    指數投資, 好像簡單, 但發展的理論基礎及管理的技術, 都是經過長時間建立起來的
    低成本不代表不好或無效
    二十年前台灣要找到指數商品, 還真是沒得找, 現在國內外都有
    投資人反而東嫌西嫌, 多數投資人的投資心理跟投資知識實在有待改進

    回覆刪除
  3. 謝謝分享,一個小地方可能是誤打
    持有00505的投資人,只有1%的配息
    -->
    持有0050的投資人

    回覆刪除
  4. 股數x*淨值y*指數報酬z = 總報酬xyz

    假設都是追蹤相同指數的ETF,指數報酬不變的情況,
    不管賣股還是配息,總報酬都一樣。

    "不過減少x是認賠,所以讓y減少好了"
    "x不減少,之後跟z相乘才會更多,所以我選擇讓y減少"
    "不管啦只要讓y減少就能夠生活了,我幹嘛在意xyz有沒有減少"

    問題簡化後,一些一直被宣揚的觀念看來就相當逗趣,呵呵

    回覆刪除
  5. 投資人普遍有一種「入袋為安」的迷思,認為配息出來錢的才是自己的,留在市場上的不是。
    所以對於配息收益與資本收益,是不同的心理帳。前者優於後者(前者已入袋,後者隨時會被市場收回去)。
    但是別忘了「錢要留在市場上才能創造報酬」,配息越多的結果,就是讓留在市場上的錢越少,而且越有可能需要繳更多的稅,這些對未來的報酬都是不利因素。

    投資人對於高股息的偏愛也連帶產生一些怪現象,例如在股市中尋求股價與配息穩定的標的(例如中華電)
    然後在債市尋求高配息的標的(例如垃圾債)。投信公司也投其所好,發行高股息低波動的ETF

    回覆刪除
  6. Totally agree, investors should focus on absolute return and return potential, and retiree should put aside 1-2 years of living expenses for psyche comfort/living expense buffer or get a cheap home equity line on the side

    回覆刪除
  7. 我始終搞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覺得領取股利是一筆好投資。

    每一支股票在派發現金股利的同時,都會進行除息。這支股票的現金價值,本質上根本沒變,就只是公司主動決定把股東股票裡頭一小部分的錢,主動退回到他們的交割戶裡頭。

    但是股利要納入綜合所得稅計算。股利只要多到開始超出扣除額,就要課稅。公司主動把股東的錢退還一部分給投資人,政府還要抽成。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坐在家裡拿到股利,錢就少了,他們還很高興?

    要是領到的股利足以讓投資人的所得級距往上跳,被抽走的稅金就會變得更多,錢就更少了,但是投資人還更高興?

    同樣一筆股利,我可以用賣出部位的方式取得。在美股投資,外國人資本利得免稅;匯回來的錢在一定的合理範圍內,都可以聲稱是海外投資本金匯回,免課海外投資利得。在台股投資,可以賣出虧損部位,申報投資虧損抵稅。合法節稅的方法不少,要怎麼運用,什麼時候運用,都可以自己裁決。

    但是拿到股利,什麼時候拿,要拿多少,都是公司說了算,投資人完全做不了主。發下來的股利,每一塊錢都要算所得,躲都躲不掉;超出扣除額的部分,政府就要來抽成,股利愈多抽愈兇。在美股投資, IRS 更是不分青紅皂白,股利先扣三成下來,只給你七成;想討回那三成,還得看黃四郎的臉色。

    領股利好棒棒?請不要發給我股利,拜託。

    回覆刪除
  8. 謝謝幻宇的分享~
    高股息真的可以讓很多投資人無視其它重大缺點

    回覆刪除
  9. Ian
    真的是這樣

    有人剛練了跆拳道一百個小時
    就以為自己是高手
    要下場跟葉問對打了


    回覆刪除
  10. 謝謝SJ的分享
    很多人投資人一直無法克服讓錢留在市場中的風險
    所以整天就在想如何落袋為安

    落袋真的就可以安心了嗎?
    離開市場後,市場一路漲上去
    那要怎麼辦?

    安慰自己,說自己是個"不貪心的人"?


    回覆刪除
  11. 謝謝高先生的分享
    股利在稅務上的確比較不利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