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今年的第一起這類案件。金管會網站上就可以查到以下裁罰:
彰化銀行。永豐銀行,也都發生過。
這篇報導更詳細列出多起銀行客戶資產遭理專盜用挪用的案件。
問題在於,為何這類案件會層出不窮,背後有何根本原因。
這可以從三方面來討論。
首先是銀行運作的系統性問題。
過去銀行業務相對單純,存款、放款,賺取利率差異。現在金融商品銷售收入成為重要營收來源,各銀行無不在”財富管理”方面下足功夫。
而為了讓客戶有尊榮感(尊榮感向來是讓客戶掏大錢的必要條件之一),當然需要有專人,一對一的理財服務。
於是有了理財專員,有了理財專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
厲害的行銷人員可以取得客戶的信任。這份信任,”比較正當”的用途,是用來推銷各種商品。用偏的話,就可以讓客戶交出印鑑,在文件先簽好名,讓自己上下其手。
也就說,銀行推動的財富管理業務,是其近年的重要獲利來源,但也正是這類弊案的溫床。
第二點是客戶方面。
問題出在,太相信人,而不相信制度。
理專是可以給客戶一些方便的。假如你是有專屬理專的VIP,到銀行辦事,你可以不用到櫃檯排隊,到貴賓室坐下來,請理專幫你辦。或是想買外幣,請理專幫你講個好價位。
漸漸的,客戶會覺得自己跟理專之間有一種不受銀行既定規則管理的關係。規則不是重點,有關係,事情都好辦。
理專給你方便,基於人的基本互惠心理,客戶也會想給理專方便。
於是開啟了給理專印章,先簽名的運作空間。
重點在於,跟金融機構往來,要相信制度,不是相信人。
可以詐騙客戶資產的理專一定是高度受到客戶信賴的。在客戶眼中,可能就像個很熟的朋友或是可愛的晚輩。客戶會想說:”都往來多年了,不會騙人啦。”
金融人員面對十萬的獲利,可能不會騙人。但面對一億的獲利,可能會動搖。
不要拿自己的資產去做人性試金石。
第三點就是金融從業人員。
銀行理財專員面對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每個月,都有手續費目標要達成。就是要不斷地賣出,賣出、再賣出。賣出銀行要你賣的各種產品。
而這些產品是什麼東西呢?
高費用主動型基金
低利率時代,幫客戶鎖定低利率的儲蓄型保單
類全委保單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高收債
稍微有點金融知識,有些良心的從業人員,恐怕都會隱約知道,這是損害客戶資產,成就自己與銀行的收入。
而這種要求、這種銷售環境,會讓怎樣的人怡然自得,如魚得水呢?
恐怕就是認為損害他人來為自己賺錢,也無所謂的人。
而這正是金融詐騙者的根本心態。
一個以系統化、大規模營業方法去損傷客戶,來賺取金錢的行業,其中有些人”發揚光大”,走更極端,直接把客戶的資產端走。這不是讓人意外的事。
內控,稽查做的再嚴格,總會有人找到漏洞可鑽。
這些金融弊案一再發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內銀行銷售體系,本質上就是一個不尊重客戶的金融服務業。
(不要跟我說賣這些金融智商測驗產品,叫做尊重客戶。請不要再把客戶當白痴了。)
當客戶說要看費用時,說些” 費用不重要,績效才重要”的鬼話。
當客戶說外國可以取得費用更低,品質更好的服務時,說”外國投資會無法處理資產轉移”、”外國投資台灣政府沒有管理”這類話。好像只有台灣金融界才是有法制與規則的文明世界。其他國家都是金融蠻荒之地。
用話術與恐懼,讓客戶看不清事實,不敢自行追求更好。而不是真心地提供更好的產品與建議。
不要再把銷售當成唯一。不是所有有手續費的產品都值得推薦給客戶。不是收入愈高的產品就愈值得賣。
真的把客戶當成需要服務,需要照顧的對象。把客戶的財務成功作為自己的成功標準。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手續費收入,為客戶帶來財務失敗。
風氣的改變,才是改革的根本之道。
而現在,我還沒有看到有人想從根本著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個案還是系統性問題(Improper Sales Tactics of Mutual Funds)
糧倉裡的老鼠,勞動基金濫用案(Abuse of Labor Funds in Taiwan)
分析師股票套利手法---追求名牌的陷阱(Fooled by Surefire Investments)
投資不是遊戲(Investing is NOT just a Game)
沒有專業,正是適才適所的產業?(A Profession That Needs No-Profession)
不管黑鼠白鼠,會咬布袋的,就是老鼠(Bad Investment Advice and Financial Fraud)
我們要的不僅是合適(Suitability Is NOT Enough)
簡單化的確有它的好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