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夠了”讀後感


"夠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柏格先生。

柏格先生在投資界最有名的事蹟在於創設Vanguard(先鋒)資產管理公司,並將指數化投資概念與工具帶給一般投資大眾。

Vanguard公司在1974年成立後推出的第一支基金,就是美國標普500指數型基金。它不號稱有任何打敗指數的可能,只以複製指數報酬為目的。這項創舉,在當時是件備受嘲諷的事件。基金同業直指,追求平均,豈會是美國人做事的方法。

三十年後,Vanguard成為全美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資產總值在2008年達1.11兆美金。而當初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旗下資產超過兩兆台幣(2009年六月30日資產總值779億美金),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型基金之一。

追求平均的指數型基金,也打敗大多數同時期的美國大型股主動型基金。

指數化投資是柏格先生再三闡述的概念。只要投資人拿到指數報酬,他就已經打敗一半的市場參與者。只要在前面一半的市場參與者,無法穩定的維持成績,排名時前時後,那麼長久下來,指數化投資的成績將會逐漸前移。這個簡單的道理,在理論與實際上,皆獲得證明。

而其它市場參與者,拿不到指數報酬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費用。

柏格先生雖為金融業的一員,但他對同業的批評,相當的犀利鋒銳。因為這些號稱可以打敗市場主動型基金,它們所收取的高額費用,正是讓投資人輸給指數的原因。

市場報酬是固定的數額。譬如某年某國股市產生1000億的報酬,而金融業者收取500億的費用,那麼投資人所能拿到的,就是1000減500,等於500億的報酬。金融業者將投資成果轉手到投資人手上時,他們收走多少費用,投資人就會減損多少報酬。這個簡單而重要的投資原理,就是柏格先生再三提醒的要點。

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有著無法擺脫的內在利益衝突。它們為投資人管理資產,理應減低收費,讓投資人的資本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但它們也要為自己創造利潤,因此也有多收費的動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柏格先生創立的Vanguard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個真正為投資人共同持有的基金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東,就是它旗下的基金。也就是說,Vanguard基金投資人不僅持有基金的股份,他等於也同時間接持有Vanguard公司。因此,Vanguard公司沒必要多收投資人的錢。因為這麼做所創造的利潤,會走一圈,回到公司股東,也就是它的基金持有人名下。

為投資人設想,為投資人服務,是柏格先生從事金融業從未放棄的堅持。而且與他的同業不同,柏格是說到做到。以實際行動,驗證他闡述的概念。他也因為這份付出,贏得廣大投資人的認可與擁戴。

柏格先生讓我懂得指數化投資,但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僅有指數化投資。在讀過多份柏格先生的演講稿後,我看到他對投資的看法,對金融業的批評,對生命價值的省思。這些充滿智慧的言語,帶給讀者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啟發。而這本書,夠了,就是整合這些概念的一本書。

書名,夠了,起源於一個小故事。名小說家約瑟夫.海勒參加一位億萬富翁的宴會。席間,朋友對他說,”你知道宴會主人一天賺的錢,就比你一本暢銷小說還要多嗎?”海勒先生說,”沒關係,我擁有他沒有的東西。”朋友問,”那是什麼?”海勒說,”夠了。”

好一個”夠了”。在追逐無止盡物質滿足的現代社會,在崇尚多還要更多的大眾心理,在名牌取代節約成為新美德的年代,有多少人懂得或是知道”夠了”兩個字。在無盡的追逐中,有多少人想過,自己只是在追逐世俗的價值,而非自己衷心想望且能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

夠了兩字,既為書名,也是作者對這些社會病態作出的大聲疾呼。

作者從自己出身的金融業開始批評。金融業者追求利潤。這無可厚非,就算是慈善事業,假如入不敷出,也是不能存在。但現在的商業活動,已經開始背離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

人類社會是一個分工社會。每個人從事他的專長,為他人提供服務,然後因為這份服務而賺取收入。

但現在是反其道而行,顛倒過來。以金融業者來說,他們是為了賺錢而提供服務。他們想出任何可能的”服務”,只要這個”服務”能為他們帶來收入,他們就做。

這些”服務”有那些呢?包括08年金融海嘯的禍首之一,不動產貸款證券化。包括在90年代推出的熱門網路科技基金。這些”服務”,替社會帶來怎樣的價值?社會和投資人,要為這些”服務"付出多少代價?

過去因為對社會有貢獻而賺取收入的基本價值,到現在是否已經變成為了賺錢而可以不顧是否對社會有貢獻,或甚至造成傷害?

看到這點,我不禁想到國內的金融業者。連動債的銷售,不就是一個典型的為了業績,為了收入,而可以不顧基本金融道德的案例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德要求。到今天,是否已經被”因為其他人都在做,所以我也可以做”的摸魚心態取代。

這些業者,對社會到底有什麼貢獻?或甚至,在他們造成重大損失後,還能領取高薪?就如同夠了書中舉例的失敗金融業CEO與避險基金經理人。

假如你認同能賺錢就叫成功的這種”新社會價值”,那麼當金融海嘯襲捲全球,造成投資人資產大縮水時,那麼當連動債糾紛處處開花,投資人怨聲載道時,你這一份子所形塑的社會價值,就有一份責任。或許我們自己,就是該被譴責的一員。

夠了這本書,讓你看清遍佈社會上的變態結構,一個我們太習以為常甚至已經看不出來的病態。從金融業者濫用投資人對它的信賴,將其用做賺錢工具,直到信賴蕩然無存。到企業追求表面帳面數字的美化,以各種會計手法欺瞞股東,傷害投資人。現代企業,到底追尋的是什麼?他們創造的社會價值到底在那裡?

夠了這本書,教讀者看清真正的價值所在,讓讀者有勇氣做出選擇,以一己之力,發揮影響力。

書的封面寫說這是一本寫給中產階級的快樂致富學。但我相信這本書也可以帶給企業管理階層很多啟發。看看先鋒公司,是如何以感動人心的基本公司價值做為最鋒利的宣傳工具,不抄捷徑,以三十年的漫漫長路,為投資人服務,替社會創造價值,走向實實在在的成功。

這本書,甚至適合未步入社會的學生閱讀。很多學生選擇未來職業,看的是收入多寡,而不是自身興趣或是否能替社會創造價值。很多學生,在自我觀念尚未成形之際,選擇認同廣泛社會價值,也就是”錢”。認為錢多就是好。直到步入職場之後,才痛苦的發現,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賺錢好辛苦。金錢不是為自己所用,而是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追求富足,不僅是外在財富的追尋,更是內在心性的磨練。在這過於崇尚外在條件而忽略內心的現在,在這過於注重可量化面向而忽略人品的當代,夠了這本書,給讀者重新省思,看穿外界社會病態和糾正自我內心偏差的機會。


英文原版: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Enough讀後感1---學投資,不要學投機的理由

John Bogle on Investing讀後感1---對比陳述

“Everyone Believes it; Most Will Be Wrong”讀後感1---知足有多難

誰在幫你賺錢?(Who is making money for you?)

Bogl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1—用基金投資的理由

Stay the Course讀後感1---沒有Course可以Stay的當代基金公司

“The Man in the Arena”讀後感1—為他人帶來快樂

基金公司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1—投資與投機的衝突

9 則留言:

  1. 假如我是那家出版社, 下一版(假如有的話)我一定把這篇文章放進去.

    回覆刪除
  2. 這本書一上市我就立刻衝到書店買, 至今為止已看了至少3遍以上, 每看一次都對人生, 經營, 投資有更深的體會.

    例如,投資就是公司的獲利減掉付出的成本,就是這麼簡單的公式.

    經營要以人為本,先鋒就是以人為本的經營.

    而人生當中有許多的鑽石田, 要時時感恩.

    Bogle寫的書一本比一本好,一本比一本有哲理,如果要我只選Bogle一本書, 我會推薦這一本.

    回覆刪除
  3. 謝謝匿名先生的抬愛

    Charles
    我也有這種感覺
    當初因為投資去讀柏格的書和演講稿
    後來發現學到的不只是投資

    他寫的書都很好看
    能同時身為一位投資界巨人
    和一位書寫流暢達理的作家
    真是頗不簡單

    回覆刪除
  4. 因為某種因緣際會,我也讀到了這本書..
    套句柏格先生書中的話,這就像是:
    "在我家後院撿到的鑽石"

    看了看後剛好有一點點個人的感覺:

    早年柏格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唸經濟系時,
    正好是中國大陸國共內戰腥風血雨的時期..
    因為剛好最近也在看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因此特別有感觸....
    柏格在撰寫關於共同基金的學士畢業論文時,
    地球另一端塞爆的逃難火車上,車頂也綁了一堆人!
    每過一個山洞,就少掉一些人..
    一位年輕媽媽在火車因障礙而暫時停駛時,
    爬出窗外在附近草叢小解,
    此時火車卻突然開了!
    車上五歲大的孩子驚慌的哭喊著!
    媽媽也披頭散髮地一邊哭喊,一邊追趕!
    人終究追不上火車,沒人知道那孩子後來怎麼了...

    同一個時代,地球的兩端
    命運卻截然的不同!
    怪不得投資要分散再分散,
    才能規避非系統風險,甚至單一國家風險!

    回覆刪除
  5. 師承這個綜合兩本截然不同書籍的閱讀感想
    頗有獨到之處

    回覆刪除
  6. 在看到綠角先生的心得 買了這本書來看 有很多事情確實讓人省思 尤其是真對金融服務業何謂是"專業"的定義 確實讓很多人汗顏 另外在對滿足夠了這部份 跟 劉鳳和先生的著作平民保險王 也有同樣的呼應 真是相當巧合 也許這種為大眾為客戶著想的人 就是會有些相同的特質吧!!
    在此感謝綠角先生的推薦!!

    回覆刪除
  7. 小弟是個投資後輩,從今年初(2013)拜訪綠角的網站後,慢慢瞭解原來投資是這麼簡單的事。
    也循著大家討論的書籍,找時間閱讀;陸續讀了多位國外作者的著作…
    最近才剛看完『夠了』與『肯恩費雪 教你看懂投資市場』,出版日期只差一年的兩本書;
    費雪是位成功的企業家;柏格也是。
    費雪多次入圍財經雜誌富豪榜;柏格則被財星雜誌列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時代雜誌選為世上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

    之前讀了『伯格談共同基金』、『買對基金賺大錢』、『柏格頭投資指南』後,書中大都著墨於教導我們對投資的觀念與知識;最近讀完『夠了』一書,才對柏格有更深的了解。

    這本書其實有點像柏格的自傳,柏格在書中對於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描寫得很仔細,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家庭對他的照顧、老師的教導、朋友的支持,還有老天的幫忙;更描繪出他對同業的五大期許(五個夢)。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投資的書,還是一本可能對你、我願景有啟發的一本書。

    最後,拿書裡結束前的故事跟大家共勉:當個追真兔的人。

    回覆刪除
  8. 感謝SAG的分享

    柏格的書
    真的不只是投資方面有用
    在人生方面
    也往往給人許多啟發

    想做好事
    不見得世界就會一起來幫你
    有時反而要克服更大的困難

    Vanguard的成立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