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但卻重要。本文整理重點跟讀者朋友分享。
兩位專家提到”長期。
Dan Kemp說: ”Invest for the Long Term.”
Paul Kaplan說: ”Successful investing Is a Long Game.”
投資是一個很特別的領域。可以運用基本常識,但也有些日常生活經驗在投資時不管用。
其中一項就是”從經驗學習”。
市場的短期波動有太多不理性的因素。太想從短期市場走勢中看出規律,學到教訓。你可能學到的是錯誤教訓與看到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型態。
投資時間要拉長,資產價格才比較能反映真實價值。
願意長期投資,不是一個一開始建立之後就可以簡單持續下去的信念。相反的,你的想法將不斷受到考驗。
特別是當長期投資,到某個時間點結算,發現是長期負報酬的時候。
譬如2020三月與2008十月。
在肺炎疫期蔓延,金融海嘯勢不可當時,會有大量的人出來”明智”的提醒你:
"長期持有已經不行了。還是要視市場時機短期進出。"
這些建議往往只有在市場大跌時會出現。這是出於情緒的發言,不是理性的投資作法。
長期投資,需要一開始的正確觀念,以及日後的堅定信念。
另外兩位專家提到”平實無華”。
Christine Benz說:” Don’t Look for Alchemy.”
David Blanchett說:”Good Investing is Boring.”
不要找投資煉金術。好投資是無聊的。
很多人想在投資時找尋賺大錢的方法,譬如某種進出市場的操作,每年賺二三十趴。或是選股,選對了,直接翻倍的報酬。
這恐怕是無以為繼的投資方法。
譬如我們可以想一下。你跑百米可以跑進十秒內,只比世界紀錄”慢一些”嗎?
那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投資可以每年18%,只輸巴菲特一些。或甚至每年30%,比巴老還強?
長期十趴以上的年化報酬,其實就已經是非常難達成的事。
不要讓致富的美夢沖昏了頭。所有好的計劃,都是從務實開始。包括投資計畫。
很多媒體常會挑一些光鮮亮麗的投資操作或成效來報導。說看對某公司未來的早期發展,很早就買進,之後賺一大票。或是從甚麼指標看出市場即將反轉,離開市場躲過接下來的大跌。
這讓許多投資人以為投資就是要這種”做大事”的氣魄。抓對趨勢,看對前景,才叫投資。
不對。這不是適合大多人的投資方法。大多人也會在這樣嘗試時,適得其反。
用明智的標的,譬如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持續參與市場。這就是投資。這就是好投資。
另外兩位專家提到,要動手去做。
Susan Dziubinski說:” Save early, Save often.”
Michael Pe說: ”Start Now.”
Susan提到自己1991加入晨星開始工作之後,就聽從主管的建議,定期的儲蓄與投資,成為一個習慣。變成一個不需要刻意去想與執行的事情。
到現在2020,她參與了1990年代的多頭市場,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後的市場成長,與2008金融海嘯後的反彈,從她的字句可以看到她相當滿意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
看金融歷史不要只看到那些大跌,也要看到那些成長。長期成長的幅度,往往是大於短期下跌的。
但不投資,這些成長就不會對你的資產成長有任何幫助。
Michael則是提到剛開始有工作收入時,希望自己充分學習後再進入市場。結果花了五年準備。他回顧起來,機會成本的損失相當嚴重。
當然投資也不能完全沒有準備就投入市場。基本的知識與了解是必要的。但太過追求完美的準備,往往會延誤了參與市場的機會。
另外有些投資人不是在等待自身知識的完備,他在等待一個更好的市場時機。譬如更低的股市價位,更高的債券殖利率。結果在等待中眼睜睜看著市場持續上漲,一去不回。
沒開始執行的投資,就是沒有投資。你不能沒有資金暴露在市場中,卻說自己”有在投資”。
總結這些投資專家給年輕自己的投資忠告的三大重點就是:
長期、平實無華、動手去做。
不是學會看基本面、研究產業前景,看經濟指標。
投資的基本其實更簡單,卻更重要。但卻因為簡單,被許多投資人看不起,覺得是雕蟲小技。
不要犯下這些錯誤。
注重這些要點。多年過後,你會慶幸:
”還好我年輕或開始投資時,就已經有這些觀念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我後悔的事(My Regrets)
晨星個人理財總監的25年感想(Investing is overrated)
謝謝線角一直以來長期的分享!希望更多人可以受用
回覆刪除不客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