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Stress Test讀後感9---資本與保證(Capital and Guarantee)
貝爾斯登、雷曼、AIG、之後接著Washington Mutual、Wachovia,作者發現他還有同事,財政部人員,每週都面對新的金融機構倒閉案。
他們知道,自己是在追著危機跑。見招拆招。這樣下去會沒完沒了。美國金融界需要一個徹底解決方案,他們要跑在危機前面。
第一個方案是簡稱TARP的Troubled-Assets Relief Program,問題資產購置計畫。這由美國財政部長Henry Paulson帶頭,跟國會協商法案架構。
第一次表決,九月29日星期一,眾議院否決法案。
在九月29日之前,美國民眾對TAPR的普遍反應是,”這是拿公家的錢救大銀行的政策。”
結果九月29日法案沒過的消息一出,美國股市單日大跌9%。這是自1987黑色星期五以來,美國股市最嚴重的單日下跌。當天美國股市少掉一兆美金的價值。
國會議員開始聽到選民積蓄與資產大幅縮水的抱怨。再經過一些修改與協商後,十月1日星期三,再次表決。法案順利通過。
當初TARP這個法案是以”資產購置”的理由向國會陳述。動用政府資金(額度是7000億美金),把金融機構所持有的有問題,缺乏流動性的房貸相關證券買下來,讓金融機構與市場重新恢復活力。
但當時美國財政部與聯邦準備銀行,都逐漸對購置問題資產的做法產生懷疑。因為要由政府出價跟金融機構買資產,很難拿捏。
政府出高價買下,這是傷害納稅人,太便宜金融業者了。
政府用太低的價格買下,這又會傷害金融機構,讓它們認列大筆損失。
相對的,作者與同事們開始看到,對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灌注資本(英文稱Recapitalize),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
譬如有家銀行有250億的資本,持有1兆的房貸相關資產。有一塊錢的資本,做40塊錢的生意。槓桿比率是40:1。
假如要把這家銀行的槓桿比率壓低到比較安全的20:1。
用購買資產的方式進行,政府要買下這家銀行手上價值5000億的房貸相關資產。讓它手上剩5000億的房貸相關資產,資本250億,那麼槓桿比率就是20:1。
假如用灌注資本的方式進行,政府只要灌入250億的資本,讓這家銀行的資本擴張到500億,那麼槓桿比一樣是回到20:1。
第一個方式光一家銀行就會耗掉TARP大部分資金。第二個方式只需要二十分之一的資金,就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灌入資本,更有效、更有力,也更快速。
這也成為後來TARP的實際執行方式。
除了資本以外,作者提到,他需要第二張處方,那就是政府保證。
資本會讓銀行更加強壯,但無法終止恐慌。在恐慌中,借款者,出資者,他們才不管這家金融機構是強是弱,他們就是想要離開。
要終止這個現象,需要政府保證。
無法請國會提供這種保證,作者他們從美國聯邦存款保證公司下手。
(2008當年,美國四大金融主管。美國財政部長、聯準會主席、聯邦準備銀行紐約分行行長,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
美國聯邦存款保證公司是美國的存款保險系統。作者希望當時的主席Sheila,擴大解釋保證範圍。讓借款者可以安心的把錢借給金融機構,不必擔心錢拿不回來。
作者希望Sheila提供全面的保證。不只是單純的商業銀行,連持有商業銀行的金融集團母公司都要保。因為假如你不保母公司,保證不夠全面,市場資金會自動離棄沒有被保障的公司,前往有保證的銀行。
你不做更大的保證,日後很有機會要拿更多的錢出來補更大的洞。
但Sheila有所保留。畢竟她所管理的FDIC當時手上只剩350億美金的資金。她怕保證太多,但事實上,卻無法保證。
折衝多次之後,才終於達到作者比較希望的保證範圍。
在灌注資本方面,作者與美國財政部長決定拿出1250億美金,分別灌入美國九家最大的金融機構。這九家業者持有超過一半的美國銀行體系資產。
請注意,這是強制的。九家業者,不管當下狀況是強或弱,作者要他們全都接受政府提供的資本。
作者說,這不能讓他們選。假如讓他們自己選,弱的業者要資本,強的不要。光是這要與不要政府資金的分別,就會讓市場對於金融業者資本適足度產生懷疑。
危機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懷疑與猜測。
為了避免國有化的疑率,美國政府資金是投入沒有投票權的優先股。
那如何讓這些資本灌入看起來像強制性的呢?
作者他們用的方法是把資本灌注跟Sheila的FDIC保證綁在一起。
你要存款保險公司的保證,你就要接受資本灌注。
這是套餐,無法單點。
這九家業者中,當時體質最強的是JPMorgan和Wells Fargo。果然Wells Fargo總裁在十月13日星期一的財政部會議中,就開口問說:”為什麼我們公司需要你們的錢”
作者直接回,”因為你們不如自己想像中穩健。”
最後,九位總裁都簽下條款。當這個會議的消息釋出後,美國股市強力反彈11%。標普500指數創下史上最大的單天漲幅。
作者說,在拿到了資本與保證後,他首度在危機中有一種鬆一口氣的感覺。他終於用系統性的方法在處理整個問題,而不是跟在一家接一家爆掉的金融業者後面跑。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Stress Test讀後感2---危機歷練
Stress Test讀後感3---金融危機的兩個要素
Stress Test讀後感4---危機前的太平盛世
Stress Test讀後感5---危機的起點
Stress Test讀後感6---限時拆解金融炸彈
Stress Test讀後感7---面對風險的兩種態度
Stress Test讀後感8---無法挽救的雷曼與幾乎倒閉的AIG
Stress Test讀後感10---沒消息不是好消息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Stress Test讀後感12---金融海嘯的救援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