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 讀後感---業餘總經大師的幻夢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書中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關於金融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論述特別讓人有共鳴。
書中提到,在1970年代,當石油危機發生、油價大漲之際,市場出現許多”石油將會用盡”,”人們不斷消耗原物料將導致資源耗竭”的論述。也有正規研究報告支持這樣的論點。
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1980年的經濟衰退中,油價下滑了。之前”資源耗盡說”的聲音就小了。
這個故事一再發生。在2007年金融海嘯前,油價節節高升,我們也看到”資源耗盡說”布滿市場。許多基金公司也拿它做為發行新基金的主題。
然後海嘯一沖,原物料的熱度大減,似乎就少有人在提這件事了。過去不斷暢議這些主張的投資大師與基金業者,似乎也不必做出任何解釋,臉不紅氣不喘的,繼續做他的”大師”與”專業”投資機構。
房地產也是。每當房價高漲之際,就會出現土地供應有限,在人口增長的狀況下,房價一定會愈來愈貴的論調。作者舉出實證,在房價幾十年不漲或是下跌的狀況下,就不會有人說這些話了。
這些其實都是投資界促成某些利益團體得益的說詞。房地產業是仲介與炒作者,金融業則是投資機構與炒作者。
但他們這些說詞與宣稱,在某段期間看起來,會是相當正確。因為價格有正向回饋效應。當價格上漲時,投資人對於致富很有興趣。他們看到先前的投入者得到了正向回報,他們也想分一杯羹,所以也開始投入市場。只要有後繼者持續的投入,金融資產與房地產的價格就可以繼續推升。直到大眾發現,高價已經偏離事實太多,或是經濟衰退拿走他們的消費力的時刻。
投資人一定要分清,理由與說詞的不同。有些用來宣揚某些投資的說法,根本是毫無緣由的說詞。時間拉長來看,假如原物料與房地產供給只會愈來愈吃緊的論點正確,為何它們都曾出現過長時間的價格不振或是下跌的情形。
第十一章的開頭,作者提到,現代經濟學家很難為股票市場的波動找到合理緣由。不僅是事前難以預測,而且是連事後要找到理由都很難。
作者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每當股市不振、嚴重下挫時,主政者就會出來喊話,最常見的說詞就是”基本面仍然強勁。”也就是說,在基本面良好的狀況下,股市下跌也是可能的事。
可是很有趣的是,投資界有很大一群”業餘”經濟學家,他們認為,自己研究總體經濟變動,就可以在市場衰退前早一步出場,在市場彈升時,早一步進場。
而他們卻不知道,要將經濟狀況與股市表現準確的對合起來,就不是現實世界的狀況。
有句俗諺,股票市場在最近的三次衰退中,預測了十次衰退。(原文:Stock markets have predicted 10 out of the last 3 recessions.)就是貼切的描述。
以為經濟表現會與股市表現吻合,這種大多業餘經濟學家的想法,比正統經濟學家還要更理論、更理想。很有趣的是,大多業餘經濟學家自覺很實際,而認為經濟學家過於重視理論。
這些業餘經濟學家的研究內容是什麼呢?譬如看貨幣供給、看利率變化、看CPI或是消費者信心指數。他們研究這些經濟指標與股市表現的關係。倘若發現某種關係存在,就沾沾自喜的以為發現了某種進出市場的指標。
這種動作比較像是Data mining或是一種應用在總體經濟的技術分析。不然,你問一下進行這些總體經濟分析的人,什麼叫”自然失業率”?請他們解釋一下這個經濟學基本理論。有什麼證據支持,有什麼證據反對。你會發現,這些業餘總經大師,大多目瞪口呆,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就像在做技術分析的人一樣,這些總經分析師,大多只是要為自己的投資做法,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詞。他們只是試圖找尋總體經濟表現在外的數據與股市的關聯性。對於經濟運作的奧義,他們其實所知不多。這種行為就像一個只會量體溫和血壓,但對生理學與病理學一無所知的郎中,想要診斷疾病一樣。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你量到發燒,就直接猜感染,有時候,你會對。僅管你不懂為什麼感染會引起發燒。
請小心那些量到發燒就喊感染的總經”分析”言論。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 讀後感---理性動物的非理性面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 讀後感---管控與自由的爭論
“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讀後感5---為何你可以不用理會總經數據
經濟預測能否幫助投資人躲過股市下跌(Are Economic Forecasts Useful for Investors?)
看對一次,未必就是大師(Seer or Lucky Pers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3---知與不知
“掌握市場週期”(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讀後感1---把握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The White Coat Investor”讀後感1---醫師投資人的特別與平凡之處
Long-Term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ent Boom in Home Prices讀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