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國基金業的整體內扣總開銷再次下降。可見下表:
紅框部分可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內扣總開銷是0.52%。債券型基金是0.48%。
比起台灣股票型基金常見1.5%,債券型基金常見0.75%的經理費,美國股票與債券基金的費用率都便宜許多。
(還是經理費而已喔,台灣的基金,不論是境外或境內,經理費加上其它費用後的總開銷,2%,3%以上,比比皆是。)
需要留意的是,上圖中的平均指的是資產平均(Asset-weighted expense ratio)內扣總開銷,不是所有基金的內扣總開銷的簡單算數平均。
可見下圖:
上方起伏的線,是美國股票型基金內扣總開銷的簡單算數平均。下方的長條,則是資產平均內扣總開銷。很明顯,資產平均比算數平均低。
為什麼?
這代表的是,美國當地投資人主動選擇低費用率的基金。
我們可以看個假想狀況。假如市場上就只有兩支基金,一支內扣總開銷0.5%,另一支內扣總開銷1%。第一支基金有100萬的資產總值。第二支基金,費用貴兩倍,根本沒人買,資產總值為零。
這種狀況,這兩支基金簡單算術平均內扣總開銷是0.75%((1%+0.5%)/2)。但資產平均內扣總開銷是0.5%((1%*0+0.5%*1,000,000)/1,000,000)。
假如投資人將比較多的資產放在低費用的基金,就會造成資產平均內扣總開銷比算術平均低。
也就是說,美國基金投資人整體來說,是在意內扣費用的。
而費用最低的投資選擇,當屬指數化投資工具。
上圖可見四條線,由上到下分別是股票主動型基金、債券主動型基金、股市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自2000以來的內扣總開銷變化。
很明顯,主動投資工具收費較高。股票又比債券貴。
指數化投資工具比較便宜。過去,指數化投資也是股票比債券貴。但近年來,兩者差距逐漸縮小。到了2019,都是0.07%。
美國投資人不僅在意內扣費用成本,他們也在意買基金的佣金(台灣稱手續費)。
上表顯示的是從2010到2019,每個單一年度,有佣基金(Load)跟免佣基金(No-load),每一年度的銷售額。正號代表資金流入,負號代表被贖回。單位是十億美金。
美國有佣基金在2019被贖回1180億美金,免佣基金流入1400億美金。有佣基金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是淨流出。免佣基金在過去十年,除了2018之外,每年都是淨流入。
基本上,在美國,有佣基金已經是沒人要買的東西了。
當美國人可以選用低內扣費用成本的基金,可以買免佣基金。
台灣投資人還要”精打細算”,比較透過什麼通路買,手續費折扣最多。還被全面銷售經理費1.5%的股票型基金與經理費0.75%的債券型基金。內扣總開銷高達2%、3%以上的天價基金。
(假如你不太明白這些高費用基金會對你的財富造成多大的打擊,請看這篇文章長期使用高成本基金投資的悲慘後果—小明與小明Beta的故事)
台灣基金投資界從我2006開始投資就是這樣,過了14年後,到了2020的今年仍是這樣。
什麼叫沒有長進?
你可以看到實例。
什麼叫自求多福?
這是每個台灣基金投資人都該問自己的問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規模小,所以收費就要高的荒謬理論(High Expense Ratio is Excusable with Low Assets?)
202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持續成長,但非市場主力
202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美國的基金投資成本
201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停滯不前的台灣基金投資環境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美國基金投資成本持續降低,台灣人則必需留在當地繼續支持高費用業者?
投資民族主義:”留在台灣,才能給業者機會!”(Don’t be Fooled by Investment Nationalism)
你好
回覆刪除想問綠角先生怎樣看國外已經推出了 0% expense ratio 的 ETF, e.g. FZROX (雖然比VTI少1000間 equity holdings)
若果有一天台灣的市民都可以透過 1st trade 等證券商購買 FZROX
你認為它會取代 VTI 的地位嗎
謝謝
ETF的成本不是只看內扣總開銷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