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些問題,身為投資人的你,會有怎樣的答案呢?
1. 對於投資成本,我的看法是?
(a) Cost is no object. 成本根本不是問題。績效好壞不是成本決定的
(b) 成本可以留意一下,但不用花太多心力。
(c) 成本是投資時唯一幾乎可以100%管控的事項。應該能省則省。
2. 對於最近親朋好友常在討論,或媒體廣告上常出現的基金,我的態度是?
(a) 大家都有,總不會錯。跟著買就對了。
(b) 可能是不錯的標的,應該留意一下,看看會不會是值得投資的東西。
(c) 大家都在買,基金公司都在推,可能是推銷的好時候,但不是買進的好時機。
3. 對於同事朋友親戚的投資績效,我的態度是?
(a) 他的成績比我好,應該來問一下他買的是那支股票,那支基金。
(b) 這種人怎會贏我?那只是暫時的,我們等著看。
(c) 投資,又不是跟別人比賽,我只管盯住自己的理財目標就好了。
4. 你如何看待自己各個投資部位呢?
(a) 我會注意到賺最多錢和虧最多錢的部位。想著當初假如錢都是投入賺錢的標的不知道有多好。
(b) 各別投資的損益要看,但重點還是整體的盈虧。
5. 有個你已經投入的投資標的,目前是虧損的。但你知道有更好的替代選項,你的做法是?
(a) 等目前著個投資標的的虧損回正,再轉到替代選項去。
(b) 好的替代選項應立即採用。應現在就實現虧損,轉換過去。
綠角的答案
1. 這題我選c。投資成本,往往就是投資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在。投資不是在一個無窮大的空間裡,投資人各憑本事,你有多大的力量吃下多大一塊,就全是你的。投資是在一塊面積有限的地皮上,大家試著分占一塊地。而其中一定要分給金融業者的一塊地,就叫做投資成本。
投資不是投資人之間互相競爭利潤,投資是投資人和金融業者之間爭取利潤。可以100%打包票保證的是,金融業者分得愈多,身為投資人的你一定拿得愈少。這裡值得再重覆一次,說投資成本不重要的人只有兩種,一是對投資懵懵懂懂的人,一是希望你不要太留意成本的人,後者,往往就是金融業者。
請參考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與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2. 這題我選b和c。大多時候是c,有些時候是b。當一個投資標的變得很熱門,投資人都在討論,基金公司都在發行,這個時間點,通常是這個標的已經有段不小的漲幅。為什麼呢?因為人性。投資人不會看到一個下跌很久,已經許久沒有起色的標的,然後感到興奮莫名。看到一個漲得又快又猛,似乎只要買就會賺的標的,人才會興奮。
這個原理,就像知道自己週末就要去吃某個美食部落客推薦的特色餐飲一樣。想到自己就要經歷那被形容得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的美味餐點時,口水就快滴出來了。不過,投資不一樣。特色餐廳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維持品質,滿足你的口腹之欲。但是,投資標的可以瞬間變臉,在你以為它還會漲時,變成自由落體,跌回地面。”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這句話,大概是投資界最難參透的禪。
這種現象還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於投資人自己內心中的標籤作用。為了簡化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龐雜資訊,我們腦中有自動分類的傾向。你不用留意,分類動作就會自行啟動。譬如,店家分好吃與不好吃,投資標的分好與壞等等。而且,投資人往往會直接接受市場上的一般分類標籤。譬如,投資原物料就用貝萊德世礦,要買定存股,就買某某電等等之類的。請非常留心這些看法。這是當前市場上的看法,但反應的是過去,不是未來。
你知道這些共同看法什麼時候會變嗎?就在這些投資標的失去這些特性之後!在投資人赫然發現定存股沒有存款保險,可以侵蝕本金之後,在投資人體誤基金界少有永遠的優等生之後。而乖乖(或說呆呆?)直接接受當初市場看法的投資人,豈有能力事先知道這些標的將失去它們過去的特性。其實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知道。重點就是,不要把市場上現在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也在自己腦中視為理所當然。
請參考什麼是買高賣低?與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3. 這題最好的態度是c。投資不用管別人做得怎樣,自己過得好就行了。就像一般人運動,不會希望達到可以參選國手、角逐奧林匹克的程度。運動,只要自己開心,達到強身健體,舒暢身心的目的就好了。投資也是一樣。但投資可能要避免掉開心的成份,用冷血理性的態度計算投資規畫達成目標的機會。
譬如為了三年後買房子,你將三百萬塊放在定存預計當頭期款,結果這三年是股市大多頭。親友有把錢投入股市的都賺了。你因此懊惱不已。何必呢?這是對自己放馬後炮。
金錢運用的重點,是達成目的,不是比大小。達成目的才會讓你快樂,要比大小,你會體驗人比人氣死人的真義。會帶來太多興奮與悲傷,會讓人情緒起伏過於激烈的投資方法,恐怕其中都有問題。當身邊有人又再炫耀自己買進某某標的賺多少時,心中就把他當作有人在說自己彩券中獎。而且,人喜歡報喜不報憂,他還沒說虧的地方是賠掉多少呢?更重要的是,這關我啥事啊!?
請參考金錢的可能(The Use of Money)與荒謬的績效至上(The Single-Minded Focus on Performance)。
4. 這題的合理選擇是b。對於投資,一定要有整體觀。這樣也才能看得到與感覺得到資產配置所帶來的減低波動提升報酬的效果,投資人也才會知道整體資金離目標還有多遠。整天只盯著表現最好和最差的部位,想著如何在下一回合,帶來全部Bingo的戰果,那麼在投資戰局中,你的層級打大概只到戰車連長,而非綜觀全局的將軍。
可參考資產配置初步—風險承受度(Your Risk Tolerance)。
5. B是比較好的作法。這一點是心理帳的典型表現。心理帳的意思是,人會將手上的資金,自動分在各個帳戶底下。這個帳戶不是指不同銀行的戶頭,而是心理自動分門別類的使用目的。
譬如有個實驗。第一組人手上有已經買好,價值200塊的電影票,結果到了戲院才發現票不見了。第二組人,票還沒買但也要去看戲,到了電影院,發現皮夾裡少了200塊。結果第一組和第二組人,誰會再買票進去看呢?結果是第二組再買票的比率較高。
為什麼?因為第一組人,已經將買票的200塊視為娛樂支出。遺失票券代表已經把娛樂支出消耗完了,就不可以再支出了。而第二組人,因為還沒買票,心中還沒把200元定位成娛樂支出,所以有較大的比例願意再花200元買票進場。
我們回到題目中的例子。還在虧損的投資部位之所以不願意認賠賣出換到較好的投資選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這筆錢已經被心理帳標定任務。它就是要在這個市場這個標的中賺到錢,不然至少要打平,否則的話,這筆錢就是一直要留在這個任務之中,直到完成使命。
這種狀況很常見。譬如有的投資人在買到台灣販售的共同基金之後,才知道有美國券商這個投資管道。他明明知道,美國的投資工具成本更低,台灣的共同基金排名會前後變化,輪流被指數打敗,但就是不想要實現虧損,就是要等到台灣的基金部位都回正了,才開始進行移轉。這就是一種心理帳的表現。已經虧損的錢,不論現在這筆資金是留在台灣的投資工具或是投入外國的投資工具,它都是一樣的大小。投資人只是要等著回正的感覺,讓心理帳可以關閉罷了。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先交一筆較高額的手續費,然後之後投入基金都免手續費的活動。這種活動會讓投資人從開始就有一種”想要回本”的思維。因為你已經先多交了費用,所以你一定要投入到某次數,譬如24次以上,才會達到約當於手續費打三折的效益。為了這個效益,許多投資人義無反顧的投入。儘管在12次之前,他就發現有更好的選項,他往往還是會堅持投入到”划算”為止。這種態度與行為,已經不是投資人在利用什麼優惠方案了,是方案把投資人綁得死死的。
另一個類似的狀況就是投資型保單,初期短時間內交出去的龐大費用(God forbid,150%!)馬上把投資人丟到”想要回本”的思維裡去。你的心裡一旦有”想要回本”、”想把它變划算”的心理,保證做什麼都是綁手綁腳,保證你的投資看法絕對會偏頗不正。金錢,反而造成投資人的困擾,而不是讓人快樂的媒介,屢見不鮮。而且許多金融業者,長於此道。對於造成投資人如此的困擾,他們稱做多樣化的服務。我相信他們有達成目的。
請參考我後悔的事(My Regrets)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基本題(Basic Investment Questions)
相當有啟發性的測驗,關於投資型保單的部份其實之前有相當多的討論,但是我還是想針對最後面做個回應。就台灣的投資型保單而言,所能選擇的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前置收取150%的費用就這個工具而言是否就如此不值是另一回事。至少對我來說衡量他的可附加保障保險皆是以較低的費率這是我會去加入衡量的點。
回覆刪除投資型保單的推銷中
回覆刪除一直有句說詞
叫"以便宜的成本獲取保障"
老實說 這點很偏頗
你問問看保險公司
有沒有任何一家
可以把投資型保單裡使用的危險保費費率
單獨拿出來販售使用
這個問題
在平民保險王一書中有答案
那就是"沒有"
這種保險費率
一定要和高額的其它附加費用率加在一起 (就是那天殺的150%)
這種狀況像什麼呢?
就像有家超市
東西超便宜
大概是傳統市場的6折
可是
你不能像去傳統市場一樣
直接走進去買
你要辦會員才能進去
會員證一年要多少呢?
要十萬!
你還會說在這家超市買東西很便宜嗎?
金融界倒是有一堆人
說投資型保單的壽險很便宜
便宜在那裡?
那是交了一堆"入會費"才有的東西啊!
看不到花了多大的代價才拿到!
只看到六折的菜價
Why?
一文道出目前目前的處境
回覆刪除一時錯誤的選擇,日後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但要認賠殺出轉進更理想的投資工具(賠太多),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目前看好基金投資的標的,希望藉由持續的定時定額以攤平成本,回本後立即贖回,但100%能控制的"佣金"損失,卻不斷的在腦中懊悔,單單以"佣金"的多寡決定贖回與否,至今仍難以下決定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回覆刪除哈哈!好妙的比喻~!即使那6折的菜,你買到,到最後...也是有很多菜蟲(其他更多附加的費用..ex:佣金)在上面慢慢吃掉你的菜...最後還是餓死!!
回覆刪除謝謝Tiger的分享
回覆刪除請教綠角先生
回覆刪除我有一張保誠活躍人生變額壽險四百五十萬(92年投保),已經在95年辦理緩繳保費,帳戶價值剩三萬左右,目前每年還要扣保險成本約三千二。若單以三千二和臺銀一年定期壽險保費四千二左右比較(女性,32歲),反而比較便宜。就我的情況來說,反正這些150%附加費用、業務員佣金都已經扣過了,是不是該繼續享用這較便宜的危險保費費率,還是該解約再重買一年定期壽險呢
請問你是否確切有壽險的需求呢?
回覆刪除是的,我有壽險的需求
回覆刪除目前三十二歲已婚女性
上有父母仍健在
新婚一年正計畫懷孕生子
我想要提供給親人適當的保障
看了綠角你的許多文章
深感收獲良多
我明瞭投資型保險並不是個好保險
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已經購買了
總共已投入36000*3年(92-95)
扣掉190%*36000的費用(上保發查的,以前的投資型好像費用比較多)
以及3200*6年(93-98)
並反應投資標的的漲幅
目前帳戶價值仍剩三萬左右
依現在每年保險成本三千二來計算
可以讓我繼續享有四百五十萬的保障約十年
若重新購買臺銀一年定期則要六萬元左右
所以我才會有疑問
若已經購買投資型保險
且費用也已經扣完了
是不是可以繼續享用其較低的危險保費費率呢
甚至十年後當帳戶價值扣完後
以每年投入的方式補充帳戶價值
讓保單繼續有效呢
一些疑問
麻煩請你解惑
謝謝你喔
謝謝你提供詳盡的資料
回覆刪除既然入場費都已經交完了
那就繼續用吧
450 萬定期險一年的保費六萬會不會太高了?我今年才加保600萬定期險保費也不過一萬多,建議多比較看看。
回覆刪除保誠的投資型保單只繳3年,前置費用還未扣到190%,190%是全部期間的費用率,可能還有2年扣完才會達到190%,另危險保費也不是每年固定,會逐年上調,應該了解清楚危險保費的費率表.你的情況應該將未來這張保單運作方式列入考量,如果充分了解,可以將傷害減到最低,我寫了一篇探討傳統定期險與投資型保單的比較分析,投資型保單與一年期定期險之我見供您參考
回覆刪除她指的應該是這十年間的總保費
回覆刪除不是一年的費用
謝謝Jack與兩位匿名先生的討論
回覆刪除for AMD
回覆刪除我現在不想陷入某些保單討論的論戰中
非常累人
還請見諒
1.呵呵, 針對第二個問題, 我舉個例子, 讓大家知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回覆刪除2.我有個很會投資的老師,她說: 在2011年, 當時黃金還高達1900塊美金時, 大家都上看黃金可以到2000美金, 後來黃金就一路走跌至1800元美金,有一天, 老師的媽媽打電話給老師本人(對話大致如下)
媽媽: 女兒啊,聽說,黃金現在跌下來了, 妳要不要去買一點啊?
老師: 好好好,我會記得去買的~然後老師就掛媽媽打來的電話了~
=============================
老師一掛完電話, 馬上反手打給她的銀行理專, 要求清空所有的黃金部位...那位老師從黃金是900元就開始買進了....投資的路上,是需要反指標的~
註: 當時許多的散戶都想要跳進去接, 紛紛去台灣銀行開立黃金存摺,我也是利用一天休假去開了黃金戶頭, 我是標準的散戶的, 呵呵~還記得當時, 好多人在台銀一起和我開黃金存摺...)
指數迷狠客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