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Free to Choose讀後感---價格的作用續



價格的第二個作用是提供了動機(Incentive)。

譬如鐵礦石需求增大,價格上揚。較高的鐵礦價格,不僅讓礦場老闆知道現在可以生產更多礦石。更高的價格也讓他有動機這麼做。

有時產量加大,意謂他要開採更深、更難到達,或是含礦量更低的礦石。但較高的價格,讓礦場老闆有了這麼去做的資本。原本可在礦工與其它類似收入的工作間選擇的工人,在礦場有了更高的勞動收入之後,也更有意願投入,促進產量增加。

價格不僅提供了產量調節的動機,它也促成最有效率的資源利用方式。假如因為某種因素,汽油漲價,每公升價格是柴油的三倍,我們將看到汽車市場逐漸向柴油引擎傾斜。

當某種資源變少、價格上升之後,會讓使用者去思考與找尋,有沒有其它等價或更便宜的替代品,可以用較少的投入,換取一樣多或更多的產出。這就是效率的追尋。(所以石油開採完後,不會有各國瘋狂出價,以天價買進最後一滴石油的狀況。能源產業會整個轉向另一個替代品。)

作者提到,這就是價格機制漂亮的地方,它同時可以傳遞訊息,也提供做出調整的動機與資源。

價格的第三個作用是收入分配。每個人的收入,取決於他所提供的服務與產品的價格,與用於生產這些服務與產品的成本間的差異。

用於生產的資本有兩種,一是人力資本,譬如知識與技術。另一是物質資本,譬如金錢,土地,廠房,機具。

每個人受到機運與選擇影響,會具有不同的人力與物質資本。你選擇學開飛機,你就有這方面的人力資本。你生於富裕之家,天生註定將會繼承大筆金錢與土地等物質資本。選擇與機運,決定一個人握有資本的多寡。

同樣的,這個社會如何評價你所能提供的服務,也有部分取決於機運。譬如在現代社會,具有優異的球技,不論是棒球、籃球還是高爾夫,都是一個評價很高,可以賺取豐厚收入的能力。在狩獵時代,具有優異的射箭或是獵捕技巧的獵人,可能才是當時的”高收入”族群。

作者提到,不論是在怎樣的社會,都會有對於收入分配的不滿。我們就是很難理解,為什麼那些看起來沒比我們行的人,可以拿比我們多的薪水。我們就是不高興。這個收入不均的問題,必需要有人負責。在中央管制的經濟體,罪人是管制者。在自由經濟體,罪人當然由自由經濟來當。

在美國與許多其它國家,開始採用一些方法,讓收入較為均等。問題是,假如將價格決定收入分配的功能拿掉,價格也就無法執行前兩個功能。假如工作更多,不會賺取更多收入,為什麼你要認真工作?(這就是有的高收入族群,一想到來到30%的收入級距,每賺10塊就要交3塊給政府,乾脆不做了,想要輕鬆一點的原因)。假如失業拿取的救濟金,比認真工作還要多,為什麼還要工作?(這就是大家在新聞上看到的,有些歐美國家人民,因為符合多種社會救助條件,光領補助就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收入。)

試圖讓收入均等化的政策,反而戕害了生產力。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選擇的自由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Free to Choose讀後感---強而有力但看不見的手

Free to Choose讀後感---價格的作用

精準訂價(Confession of the Pricing Man)讀後感1---價格就是價值

Free to Choose讀後感---最低薪資的傷害

Free to Choose讀後感---政府的作用

Free to Choose讀後感---平等意義的轉變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2—金錢是否等於快樂

6 則留言:

  1. 綠角學長:
    我想請問~你文中提到並不會因為石油開採完而出現瘋狂漲價購買,大家會轉向尋求較便宜的能源,所以我可以理解為"礦產或能源類型的基金長起來看並不會因為產量越採越少而基金淨值上升"嗎?(因為我有聽過有人推薦能源和礦產基金的理由就是因為能源和礦產會越採越少而變得珍貴所以基金會漲,不知這種觀念是否正確?)
    謝謝~

    回覆刪除
  2. 只是提一下。經濟模式的選擇並不是只有 Adam Smith 跟 Kaynes,在北歐及德國等其他地方,他們分別用不同的模式來平衡減低社會不平等以及經濟自由的 trade off,他們的經濟活動及科技創新不像美國一樣光彩,但他們的社會在健康及社會安全的整體安逸度上很令世人稱羨。
    社會學的實證研究也明確指出收入不均程度與社會問題及社群健康問題成正比,而嚴重的收入不均終究會殘害經濟體的競爭力及創造力時,(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_inequality#Effects_of_inequality) 我想不論一個生產力最大化但卻身心不健康的社會,或是一個均貧無生產及競爭力的社會,對大多數人都不會是最理想的。
    當自由經濟學家批評社會經濟學會因為政府的價格管控無形增加許多隱形成本時,自由經濟的 "效率" 在實際上也是有問題的,例如價格上升的訊息在資方掌控下時常沒有傳遞到勞工身上,資方可以剝削勞工。在資方壟斷之下,價格(下降)的訊息也沒有傳遞到消費者身上,資方可以剝削消費者。再者是資方在無監督下把成本外部化,例如排放生產過程的污染,這個成本終究是整個社會用稅賦或健康的成本去承擔,資方便剝削整個社會了...
    政府參與市場的方式及程度的大小終究各有利弊,看完這系列經典文章,再去看當下如火如荼的佔據華爾街運動(台灣到底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事情?),會發現這些理論都還有許多實務面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被思考。

    回覆刪除
  3. 感謝分享

    說到北歐
    書中也有提到
    大家都以為北歐是許多人生活美滿的福利國
    媒體報導也儘量唯持這個印象
    看過書後
    你會知道 他們付出很大的代價

    對勞工最好的保護
    就是有其它僱主的存在
    以及僱主間對於勞動力的競爭需求

    一旦出現資方剝削的情事
    勞工就可以另謀他就

    問題是
    很多很多工作者都覺得自己是被剝削的
    雖然他也沒有能力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對現狀的不滿
    就以"被資方剝削"
    為出氣口

    回覆刪除
  4. 原物料愈用愈少 所以投資原物料一定賺
    土地愈來愈少 所以投資房地產一定賺
    新興市場經濟高成長 所以投資新興市場最好

    以上三句
    假如有任何一句 投資人認為是對的
    那他的投資思維 有很大的問題

    回覆刪除
  5. 還有
    書中也有提到
    我們都以為是工廠 是資方製造污染
    其實不是
    是我們 是消費者製造污染

    沒有消費者的需求
    怎會有污染呢?

    回覆刪除
  6. 我在想除了政府之外,是否生產者也是有辦法阻礙價格的資訊傳播功能?而且因為消費者對低價的直覺偏好,也給了生產者動機去在各方面 cost down 以競價,將許多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進行購買決定的當下看不到的地方。

    在消費者沒有其他資訊的狀況下,面對相仿的商品,價格會是很大的購買決定因素(多大我倒是不清楚)。以污染為例,假使資方忠實地反應了價格的資訊給消費者,並沒有把污染給外部化,而將合理污染處置的成本反應在商品價格上,較高的價格便可以降低消費者的物欲,減少消費,減少需求,進而減少生產導致的污染(但是這直覺上與資方的利益相違背)。但若資方把污染給外部化,消費者因為價格較低而不需節制物欲,污染的成本反而轉嫁到所有區域人口及其子孫上(但這似乎有益於資方的銷售量)。
    同樣的邏輯去思考在產品用料安全以及對生產工人的待遇是否合理(而沒有利用某些新興市場流動性低的勞動市場而進行壓榨)等方面,目前所見到的相關因應方法是對 fair trade 的提倡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ir_trade),以認證揭露其他的生產背景相關訊息給消費者來輔佐價格的資訊,基本上我目前視之為讓價格有效而忠實地傳遞訊息給消費者的一個手段。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