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3---重點是環境,不是毅力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接下來解釋了習慣形成的四個要素,依時間順序分別是:Cue、Craving、 Response、Reward。

Cue是一個誘發點。讓你產生行為的起點。通常感覺到這個Cue,會讓人覺得接近某種回報。譬如有東西可以吃,有錢可以賺,可以放鬆,得到認同或贊許等等。

然後這個Cue會產生某種Craving。你會想要,才會行動。你想要的也其實不是習慣本身,而是從事這個行為所帶來的改變。

譬如你聞到同事在室外吸煙飄進來的氣味,這是一個Cue。暗示你自己,或許有某些好處。於是你腦中浮現也想要吸煙的渴望。其實你需要的不是香煙,是吸煙帶來的放鬆的感覺,讓你可以從當下的壓力逃脫,一個可以休息一下的時間。

第三步就是反應。延續這個例子,就是你真的去抽煙了。但有個重點,這個反應必需是那個人辦得到的,他才會去做。假如他剛好雙手都受傷,舉不起來。那就算他想抽煙,也無法去抽。除非叫別人拿給他吸。要辦得到,才會有行動。

最後就是回報。他得到他這麼做的回報。

回報有兩個作用。第一個就是滿足先前的渴望。第二個,是教導這個個體,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下次可以再次執行。這樣一個程序跑完,會加強個體下次再去做的可能。

有個重點,不論好習慣或是壞習慣,都是我們為了處理生活中的某些問題,應對某些情境發展出來的。壞習慣也有它的作用。但問題就是,這個行為看起來像解決了問題,但長期帶來更大的問題。譬如抽煙就是。

所以,要建立好習慣。就是讓Cue容易見到。讓渴望更強。讓採取行動更容易。讓回報更滿足。

同樣的,要去除壞習慣,就是把以上四個控制變項,全部轉向反方向。

但要執行這些改變,其實重點不在於動機與毅力。你要把重點放在環境。

書中提到一個實驗。在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Anne醫師,決定要改變院內上千員工與訪客的飲食習慣。而且,她不做什麼宣導,也不跟目標客群講:”你們要選更健康的食物”。

她的方法是跟同仁合作,重新設計院內餐廳的食物取用動線。讓水更容易取得。實際執行之後,餐廳內汽水銷量明顯滑落,同時喝水的人變多了。

也就是說,人做出選擇,往往不是因為該東西的本質。而是因為那個東西就在那裡。容易取用,你就拿了。

人是環境的產物。要控制,要改變行為,你就要控制環境,改變環境。

一般認為,一直有不好的習慣,無法改正,就是缺乏毅力造成的,是一種品格上的弱點。譬如一直太胖,無法戒煙,過度飲酒等。

所以如何改正呢?

就是要多一點毅力。

但相關研究發現,所謂很有自制力,很有毅力的人,其實是善長於把環境跟生活打造成不太需要很多自我控制力,就可以照既定方向維持下去的人。

有毅力的人,未必是真的有更強的意志,通常是善於控制環境。

所以書中說:
“The people with the best self-control are typically the ones who need to use it the least.”

最有自我控制力的人常是那些最不需要運用自我控制力的人。

重點是用環境來管理自己的行為,不是用意志力來管理。

就如之前提到的,習慣不論好壞,它會有一個誘發點,英文叫Cue。

你看到零食在餐桌上,你自然會想來一點。你看到朋友吸煙,你會想要一起吸。你覺得工作好難,遇到瓶頸,看到自己的手機,就會想滑臉書,放鬆一下。

抗拒誘惑,運用意志力,是短期策略。只能撐一段時間,然後往往固態復萌。這跟《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講的觀念完全相同。

改變環境才是長期策略。因為長期下來,我們會成為自身所處環境的”產品”。

作者說的直白:
“I have never seen someone consistently stick to positive habits in a negative environment.”

“我從沒看過有人可以在負面環境中維持正面習慣。”

要去除壞習慣,就要在環境中去除這些壞行為的誘發點。俗語說”Out of sight, out of mind.”沒看到,就想不到。就是這個意思。

譬如你會一直查看手機,影響工作進度。你就應該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

譬如你睡前會看一下電視。結果一看停不下來,變成看兩三個小時,熬夜看電視,影響睡眠。你該直接把電視移出房間。

相反的,好習慣的誘因與觸發點要明顯可見。

作者提到。有段時間他買蘋果來吃。但放在冰箱深處,想到時都爛了。

他改把蘋果放在餐桌上。很自然的,餐後就來一顆。

同樣的,你要定期吃的藥。最好也放在餐桌上,你一吃飯,就知道飯後該吃藥了。

時間久了之後,習慣不僅會跟某個觸發點有關,它會直接跟它發生的地方與物品連結起來。

譬如你客廳的沙發,就是你坐下來放鬆看電視的地方。

你的書桌,就是你工作的地方。

作者的建議是,一個地方一個用途。

譬如他自己過去曾在餐桌工作。他就開始有點混淆,這到底是吃飯還是工作的地方。他會有點不太知道該何時放下工作,去過家庭生活。

甚至可以更進一步,一個物品一個用途。

譬如有個作家,筆電就是只拿來寫作。平板才會拿來上網看網路節目。這避免了拿筆電要工作時,同時想要看一下網路的干擾。

現在的電子產品好處是多功能集於一身,壞處也在這裡。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假如用手機看電子書,會看得很慢。因為手機你有太多其它事情可以做了。你可以看臉書,查LINE,看影片。

把看書的活動獨立出來,就用很難上網的電子書閱讀器來看。會是更有效的閱讀方法。

重點是,不要想一直依賴自己的”動機”來啟動好行為,依靠自己的”意志力”來避開壞行為。

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把環境塑造成容易從事好行為,根本看不到觸發壞習慣的誘因。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後記:本書中文版是《原子習慣》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1---習慣決定人生方向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2---改變習慣的正確方法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4---你錯過投資的決定時刻了嗎?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5---不要讓原子之路成為不由自主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