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近期鏡週刊有一篇名為交易成本偏高就不碰? 專家:優先觀察總報酬的報導。
裡面有這樣一段文字,如下圖:
國內某大基金經理人私下解釋:「討論高股息ETF的交易手續費、費用率過高等缺點,比較像是假議題,因為投資ETF,最終仍是以績效為結果,而所有的績效,都已扣除相關成本。」
沒想到,這種看最後的績效就好,費用不重要的論點,居然再次出現。而且是”國內某大基金經理人”講出口的。
這位經理人似乎根本不知道費用率是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力的預測因子。費用高,基金跟ETF績效會有降低的傾向。
就像一個人假如生活習慣不良,高油高鹽飲食,也沒有運動習慣。他有比較高的可能得到高血壓、高血脂這類慢性病,然後就比較會得到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重大疾病,縮短自身壽命。
所以醫師與健康醫療從業人員一定會跟民眾宣導、要注意飲食、要有運動習慣。那是延年益壽的健康行為。
假如有一位醫師跟患者說:
”啊,不用在意那麼多啦。我有一個患者。整天大魚大肉,抽菸喝酒,還不是活到九十歲。最後歲數就反應了啦。可見良好生活習慣是個假議題。跟壽命沒有關係。”
遇到這樣一位醫師,你一定知道自己找錯人了。他的健康觀念可能比你每天在操場遇到的一個健走老伯伯,一個注意飲食與運動的人,還要不如。
同樣的道理,在投資界,假如是一位在意客戶資產成長的專業人士,他一定會跟客戶講,選擇投資標的,費用成本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
關於費用跟投資績效的關係,全球知名專業基金評量機構,晨星是這樣教導投資人。
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先生在書中這樣教導投資人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William Sharpe,在論文中也是這樣闡述。
費用率決不是甚麼偽議題。
但今天,我們看到一個在基金界任職的專業人員,居然可以說出”費用率是個假議題”這種話。
這位經理人的投資知識,可能比該基金公司所在的大樓,一樓的保全,一位有看綠角財經筆記,甚至有翻過柏格先生的書,知道費用重要性的人,還要不如。
一個可以說費用成本對投資績效不重要,是假議題的人,通常會讓人懷疑他頭殼內,裝的是不是一顆假大腦。
投資朋友假如看到一個人說,”投資成本不重要”。你應該知道,這個人不懂投資。或者,他知道,但裝不懂。
費用率最讓人困擾的地方在於,它會讓許多金融界中本應精明的人說出完全沒道理的話。
這位經理人還在接下來的訪談中提到,在進行實物交易時,資產管理公司會跟合格法人收取交易費用,會抵消一部分ETF運作成本,所以實際費用率會比網頁上看到的低。
網頁看到到的費用率是甚麼?就是經理費而已。對於真正的總成本,內扣總開銷,往往藏在上百頁的公開說明書。
這位經理人是睜眼說瞎話。請看看這篇文章台灣ETF完整列表與費用總整理裡面的資料。哪一支ETF內扣費用小於經理費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謊言,與再一次的謊言。
國內金融業者與相關行銷業者,請不要再用假訊息、偽資訊來掩飾自己的缺點。
以全面聯合行銷有佣基金,與封鎖免佣基金訊息的方式,來跟台灣投資人收取這個根本沒有必要,在美國也已經沒有投資人想交的”基金手續費”。
以在媒體訪談中,說費用率是假議題的方式,來掩飾自己行銷高內扣費用率基金與ETF的事實。
當愈來愈多投資人知道真相後,只會覺得你們很可悲,一點都不專業,只會為了自己的成功與收入,滿口假話。
專業人士的虛偽與墮落,將帶來這個國家該產業的衰敗。
國內資產管理業界有這種說費用率不重要的”專業人士”,就足以證明,其專業程度到哪裡。假如業績滑落,資產規模縮小,那其實反映的正是其”專業程度”。
患者有甚麼必要去找會損害自己健康的醫師?
投資人有甚麼必要去找覺得費用不重要,收高費用損害投資人資產的基金業者?
用開誠布公、誠心教導投資人正確觀念,與投資人共榮的方式來經營事業,真的那麼難嗎?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長期使用高成本基金投資的悲慘後果—小明與小明Beta的故事(Small Difference of Costs, Huge Gap in Assets)
基金話術破解範例(Common Sense about Mutual Fund Expenses)
基金規模小,所以收費就要高的荒謬理論(High Expense Ratio is Excusable with Low Assets?)
難以面對的費用率(The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Expense Ratio)
謝謝綠角
回覆刪除不客氣
回覆刪除綠角大,
回覆刪除想請教一個問題,高佣金的基金危害投資績效,
那若是年金保險包裝高佣金基金,但保險合約保證利率百分之3.25,
那是不是就不用考量基金績效的問題,
可以把保險當成退休規化的一部分?
保險公司拿你的錢去投資股市、房地產
回覆刪除拿更高的報酬
分給保戶一些些,譬如2-3%
將大多報酬留給自己
然後跟保戶說:
"喔,我們保單利率比定存高喔~"
(是不是真的比較高,還很有問題)
很多人就買單了~
不要被占便宜了 還自以為聰明
拿錢買保單,以為自己在賺錢
其實恐怕是讓自己的錢,去幫保險公司賺錢
保單是保險工具
不要當成資產累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