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6---凱因斯的債券魔術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帶來的超高效率也正是它的弱點。高效率帶來的過度生產(Overproduction),無可避免的將帶來緊縮與衰退,讓經濟再次回到平衡狀態。
所以,共產主義制度設計的核心重點就在於降低經濟衰退的可能與衝擊。
為什麼會過度生產?
理由就在於人心的貪念。
既然是由個人引起的問題,所以共產主義要求,所有的生產工具與資本不應由個人所有,應由國家持有。
在共產制度設計下,機構與國家不會因貪心而過度生產。
共產思想與資本主義最根本觀念差別在於,共產思想不認為個人追求私利會提高整體經濟福祉。所以共產制度就是由國家體制,將所有群眾的努力導向對公眾有利的方向。
共產主義基本上是一個再分配(Redistribution)模式,將眾人產出再分配的方法。它的缺點在於成長性不足。共產體制下的民眾不相信政府的宣傳:”每個人都生產更多,大家都可以過得更好。”缺少個人動機,每個人就只會付出最低努力。
由於共產體制不願意用物質獎勵來鼓勵人民從事更多更高效率的生產,它就反過來,以懲罰手段,制裁不願意參加國家經濟制度的人。
所以在蘇聯體制中,經濟犯是重大罪行,最嚴重可處死。為什麼那麼嚴重?因為這真的會”動搖國本”啊。
但共產體制下經濟仍有成長,理由正在於,共產國家對於懲罰非工作者,比資本主義國家有效的多。在共產國家,不會有失業補助,沒有食物救助。所以它可以更有效的讓人民有出來工作的動機。
作者舉的例子是美國當時有2.2億人口,有8500萬工作人口。蘇聯有2.6億人口,1.25億工作人口。更多人民從事工作部分彌補了共產體制的低效率。
資本主義的重點在成長,共產主義的重點在分配。
經濟體制的核心重點就在於,以個人主義帶來的收入成長,與社會主義帶來的收入分配,如何在兩者間達成平衡。
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跟資本主義相同,凱因斯學派依靠自由市場、貿易、自利來追求成長。其特點在於對經濟緊縮的處理方法。
跟共產主義一樣,凱因斯學派的目的也是在處理緊縮。但跟馬克思不一樣,凱因斯不認為經濟緊縮的原因是來自過度生產,他認為問題出在消費不足。
就是民眾存太多了,投資與消費不夠。無法消耗掉經濟達成完全就業時可以存下的資本。
解答很簡單,民眾投資與消費不夠,那就由政府出面來大舉投資與消費。
需特別注意的是,凱因斯寫成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書是1930年代。當時英國利率已經很低了。凱因斯認為再擴大貨幣供給只會增加更多閒置無用的錢。
凱因斯贊同的作法,是由政府發行債券。投資人、儲蓄者買下債券,等於是把手上的儲蓄轉交給政府。然後由政府來花用。
另一種衍生作法是,政府發債之後,手上有更多財源。所以就減稅。減稅之後,人民覺得手上有更多的錢了,會比較願意消費。
這叫Bond Illusion。債券幻覺。什麼意思呢?
我們以人民的角度來想。
譬如你手上有一萬英鎊的存款。這是你的儲蓄。
你用這一萬英鎊買下英國政府發行的債券。你擁有價值一萬英鎊的債券,英國政府有了一萬英鎊的錢。
然後英國政府減稅。減低幅度讓你每年少繳一萬英鎊的稅。
整個過程下來,你會發現,自己資產沒有減少,你還是持有一萬英鎊。但你居然一年多了一萬英鎊可以花用。
這個過程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把儲蓄者轉換成消費者。
但這其實是種幻覺。
因為你手上這一萬英鎊的債券,代表日後政府需要多課一萬英鎊的稅來還你。
政府只是把未來的稅收,以發債的方式,先轉給當下的人民,讓他們來投資與消費。擴增消費,度過或逆轉經濟緊縮。
雖說這是種幻覺,但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有用。
不過作者認為凱因斯這個作法之所以有用,是在於其降稅的舉動。在Laffer曲線上滑下來,擴增了經濟產能。
凱因斯學派常以二戰時期美國政府大舉擴增支出,促成經濟繁盛,徹底走出大蕭條的陰影來說明這個作法的確有用。
但凱因斯學者預測二次戰後因政府支出縮減,會有蕭條。但美國從戰爭經濟平順的轉為和平經濟,經濟持續暢旺,讓他們相當難堪。
或許現在我們能說的,就是經濟體系相當複雜,單一學派、學說,往往都是摸到其中部份要點,但卻仍有無法解釋的地方。
這些學派、政治氛圍與實際狀況,構成了經濟界的有趣故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凱因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讀後感
凱因斯的人生哲學(John Maynard Keynes’ Philosophy)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1---資本的兩種形態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2---工作與交換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3---全民健保對台灣經濟的傷害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4---高稅率不等於高稅收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5---通膨與稅制的交互關係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7---布列敦森林體系的成立與破滅(The Rise and Demise of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8---礦產為國家所有,真的比較好嗎?

綠角真強,一篇讀書心得就把總體經濟學教科學的經典佳句一網打盡。
回覆刪除佳句1:經濟體系相當複雜,單一學派、學說,往往都是摸到其中部分要點,卻仍有無法解釋的地方。
佳句1: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越來越多個人出於預防未來的風險,減少消費(C),增加儲蓄(S),將導致總體經濟的所得Y(即消費C)減少,進一步刺激消費減少,儲蓄增加。
佳句3:債券幻覺(Bond Illusion):透過政府發行債券,把儲蓄者轉換成消費者,用 「債留子孫」的代價達到減稅而實質上回到Laffer曲線上的最適均衡點,擴增了經濟產能。
佳句4:凱因斯學派雖然成功地解釋了二戰時期美國政府支出擴張,走出大蕭條,然而同一理論並未預測到美國戰後和平經濟的持續暢旺,進而出現了貨幣學派。
感謝您的整理
回覆刪除能這樣抓重點
代表您本身對於這些論點都已經相當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