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VTI and US Equity Mutual Funds in Taiwan)

在介紹投入美國整體市場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美股代號VTI)與它定期定額的成績後,這篇文章我們討論VTI與在台灣市面上的美國股市基金相比,成績如何。

美國股市基金的績效資料來源是台灣晨星網站

比較時間為終止於2013年12月31日的五年與十年期間。

與VTI進行比較的,是在台灣販售,投資於美國大型股的共同基金。為了確保是同類型的股票基金進行比較,所以假如基金名稱中有標示成長、價值、小型,皆被排除。也排除專供法人投資的I股股別(因為這不是一般投資人能投入的股別)。

五年期的績效比較如下表:



排名

基金名稱

五年年化績效

1

富達基金-美國基金

19.92%

2

PIMCO美國股票增益基金

19.57%

3

法儲銀漢瑞斯美國股票基金

19.10%

4

VTI

18.86%

5

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美國大型股

17.95%

6

柏瑞環球-柏瑞美國大型資本研究增值

17.54%

7

宏利環球基金-美洲增長基金

17.47%

8

摩根美國增長基金

17.28%

9

瑞聯UBAM美國價值股票基金

16.99%

10

CI資本國際美國成長及收益基金

16.65%

11

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

16.34%

12

美盛資金管理價值基金

16.31%

13

鋒裕基金-美國研究

16.24%

14

瀚亞投資-M&G美國基金

16.21%

15

駿利資產管理基金-英達美國重點基金

16.17%

16

柏瑞環球基金-柏瑞美國股票基金

16.05%

17

聯博-美國前瞻主題基金

15.68%

18

匯豐環球投資基金-美國股票

15.68%

19

富達基金-美國多元基金

15.32%

20

美盛凱利美國基本價值基金

15.24%

21

美盛凱利美國增值基金

14.20%

22

鋒裕基金-美國鋒裕基金

13.58%

23

天達環球策略基金-美國股票基金

11.90%

晨星資料庫中共有23支美國股市基金有五年績效資料。VTI排在第4名。

十年期間的績效比較如下表:



排名

基金名稱

十年年化績效

1

VTI

8.11%

2

富達基金-美國基金

7.57%

3

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

7.14%

4

駿利資產管理基金-英達美國重點基金

7.06%

5

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美國大型股

6.90%

6

瀚亞投資-M&G美國基金

6.88%

7

鋒裕基金-美國研究

6.78%

8

摩根美國增長基金

6.42%

9

法儲銀漢瑞斯美國股票基金

6.42%

10

瑞聯UBAM美國價值股票基金

5.92%

11

CI資本國際美國成長及收益基金

5.89%

12

宏利環球基金-美洲增長基金

5.79%

13

柏瑞環球-柏瑞美國大型資本研究增值

5.69%

14

聯博-美國前瞻主題基金

5.37%

15

鋒裕基金-美國鋒裕基金

5.29%

16

匯豐環球投資基金-美國股票

4.87%

17

天達環球策略基金-美國股票基金

3.47%

18

美盛資金管理價值基金

0.43%

共有18支基金有十年期的績效,其中VTI成績排名第一。也就是說,根據晨星資料,在台灣沒有任何一支投資於美國大型混合股的基金,在過去十年有打敗VTI的成績。

這個比較可以看出兩個特點。

首先,有五年績效的基金數目,大於有十年績效的基金數(23>18)。假如你查詢有一年績效的美國基金,數量會更多,超過30支。

為什麼有一年績效的基金數>有五年績效的基金數>有十年績效的基金數?

原因只有一個,基金有壽限,它不一定會持續存在五年或十年。

現在存在的三四十支某特定類型基金,等到十年後回頭看,它們其中很多都會消失。

假如基金非常成功,績效很漂亮,吸引很多投資人,它會被基金公司清算或是合併,消失於業界嗎?

明顯不會。

換句話說,消失掉的基金,幾乎都是成績不好的基金。成績不好的基金從檯面上消失,會讓剩下的基金看起來績效似乎都還不錯。

把成效不佳的基金清算或併入其它基金,是一個明顯偏坦主動投資的業界慣例。存活下來的基金看起來都還不錯,因為爛基金已經被拖出去槍斃了。

投資人以為買進之後就是拿到存活基金的成果,卻不知道造成投資人少賺或是虧損的基金,也同樣存在。

第二個特點,隨著時間拉長,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排名有前移的傾向。

在五年成績排名第四的VTI,到了十年期,往前挪到第一。

不僅是這個標的如此,在其它指數化投資工具,像VGK與VWO,都有類似的現象(詳細比較結果請等待日後文章討論)。

VTI在十年績效中排名第一,這是比預期還要好的成績。

Vanguard在2013年發表一篇研究報告,The Bumpy Road to Outperformance,統計從1998年初到2012年底,這15年間,所有美國1540支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基金。

結果是其中只有18%有勝過對應指數的成績。

Vanguard這篇報告明顯展示了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它不會給你第一名,但會給你排在前面的成績。

15年間,贏過八成的主動型基金。這已是一個夠強烈的投資誘因。

但假如投資人仍覺得不夠,他就是要想辦法買到那18%勝出的基金。沒錯,他有機會成功。但買指數,幾乎可以確保名列前矛的成績,這樣還不夠好嗎?

不滿足於此,想要買到排名前10%,或甚至前5%的基金,反而會冒著80%的機會落後指數的風險。

這值得嗎?

與在台灣當地發售的美國股票基金相比,VTI不是前20%而已,是大贏特贏,拿到第一名的成績。這是我在2006開始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時 都沒想到的優異成果。

我認為造成低費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如此明顯勝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台灣當地基金的收費過高。

台灣的股票型基金,常常收取1.5%的經理費。這是一個連在美國都屬偏高的基金收費。台灣看不到像 Dodge&Cox這種收費低廉,又很有原則的主動型基金管理業者。

這是從晨星畫面截取下來的美國股票型基金的內扣費用。

這些1.9%以上的內扣費用,幾乎保證了這些基金很難贏過低費用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VTI的內扣總開銷是0.05%。

你假如買進一支內扣費用2%的美國股票型基金,你的內扣費用花費是VTI是40倍。

這真是太慷慨了。

用個比較生活化的比喻,這就像有50元一個的便當,也有2000元一個的便當。2000元是50元的40倍。選擇費用高貴的基金,就像買2000元一個的便當。

而本文這個十年績效比較表說的是,你花2000元買的便當,菜色與味道,很可能比50元便當還要差。

台灣很多每個月只能存下三千元還是六千元在投資的人,居然只能買基金界的2000元便當。

這些投資朋友是要如何累積財富?

總結來說:

指數化投資工具免除投資人選股的問題

指數化投資工具免除投資人挑選基金的問題

指數化投資工具免除投資人付出太高投資成本的問題

指數化投資工具長期帶來勝過大多主動投資人的成績

問題更少,成績更好。

這就是指數化投資的魅力。

從一開始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時,我就如此相信。

時過七年之後,實際成果讓我更加確信。


後記:
表格中每一支落後的基金,都是學有專長,全日投入的經理人操作的結果。專業人士尚且如此。假如有人跟你說,跟我學一套簡單的選股方法,或是上個三小時、六小時的課,就會比這些經理人厲害,拿到比指數要好的成績。

你覺得合不合理呢?

免責聲明:
作者與Vanguard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全美國股市ETF比較續--Comparison of Total US Stock Market ETF: VTI、IYY、THRK、IWV、ITOT、SCHB

歐洲股市ETF(VGK)與歐股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VGK and Europe Equity Mutual Funds in Taiwan)

新興市場股市ETF(VWO)與新興市場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VWO and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Mutual Funds in Taiwan)

美國ETF長期投資成果(My Investing Experience with ETFs)

定期定額投入美國ETF績效分析---以VTI為例(Dollar-cost Averaging into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2015更新版)

費用決定績效(Funds with High Expenses are Born Losers)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與固定股債比ETF投資組合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 Fund and an ETF Portfolio)

ETF全球投資組合的成本與分散性(The Cos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 Global Equity and Bond ETF Portfolio)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16 則留言:

  1. 這些簡單的選股方法如何增加賣相呢?就是買非常多支的股票,幾十支甚至上百支(美其名為分散投資),在某一段時間之內一定會有表現不錯的個股,那麼就把它拿出來廣告:「看!這個方法能讓大家都變有錢人!」再來就會有其他人附和:「對!我也是用這個方法賺到錢!」這時候不知道「生存者誤差」的人就會眼睛一亮了。至於那些被大盤打敗的股票當然就避而不談了。

    除了選股之外,他們也會用某種指標擇時進出,不過矛盾的是,如果真的有辦法擇時進出、或者選股方法真的那麼厲害,又何必控制持股比例呢?在多頭的時候,如果持股只有1/2,除非選的個股平均獲利有大盤的兩倍,否則整體獲利還不是輸給大盤!

    可是在空頭的時候,控制持股比例剩下1/2的現金是不是能創造出更大的報酬呢?理論上是,但實際上操作是有困難的:是下跌5%買?還是下跌10%買?還是忍到下跌20%才買?不然「下跌10%買1/4,跌到20%再買1/4好了。」,萬一今年只跌9%之後反彈呢?

    所以看這些選股方法談個股的報酬率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重點還是要看全部資金的報酬率!而利用大家都拿的到的指標來選擇進出的時機更是做夢,就像六x村遊樂園在三天連假前發表聲明說:「根據我們的調查,第二天想來園遊玩的遊客比較少,請大家儘量第二天來避免人潮擁擠!」結果大家真的第二天去,但遊客真的會比較少嗎?

    回覆刪除
  2. 各境外基金的績效已經是反應了內扣費用的績效

    不過在台灣買這些基金的確還有些額外成本
    譬如透過銀行信託買進
    每年0.2%的信託保管費

    還有買進時的佣金(台灣業界叫手續費)
    買進時付了1.5%的話
    分五年攤提 等於每年要0.3%的費用

    回覆刪除
  3. 謝謝Rookie Investor的分享
    很有意思~

    回覆刪除
  4. 正好今年(2014)巴菲特姶股東的信又再次提到指數型基金(話說這是第幾次了?):
    「非專業投資人的目標不應該放在挑選贏家公司──這並不是他們或他們的『幫手』能夠辦到的。但應該持有各種公司的一部分,合起來就會有很好的表現,而一檔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就就能滿足這個目標。」

    另一段,關於他如何配置自己的遺產信託:「10%配置在短期國家公債,90%配置在非常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我建議Vanguard的VFINX)。我相信這個信託將會獲得優異的長期績效,甚至會比那些聘請了高薪經理人的退休基金、機構或者散戶表現得更好。」

    巴菲特一直都很了解指數型基金和資產配置的威力,認為可以輕鬆打敗大盤的人不知道怎麼想的。還有,認清自己只是「非專業」也是要有一定難度,看看週遭都在討論技術分析怎樣可以賺20%的,我就靜靜地什麼也不說……

    回覆刪除
  5. kaiy*,
    已經為您推薦Firstrade
    祝開戶順利~

    回覆刪除
  6. 感謝Eric宏的分享~

    長期每年賺20%
    這就像馬拉松兩小時10分完賽
    絕非人人可達的目標
    是個超高難度的挑戰

    回覆刪除
  7. 很喜歡看綠角大撰寫這種,綜合比較,有整體觀念的文章! 破除很多台灣投資人的"迷思",對我們幫助很大! 太讚了~~ 謝謝你! ^^

    回覆刪除
  8. 感謝余先生的鼓勵與支持~

    回覆刪除
  9. 1. 請問台灣的內扣費用為什麼如此高呢?
    2. 請問美國較低的內扣費用,這幾十年來是否曾經漲過? 未來有無可能調漲? 謝謝

    回覆刪除
  10. 台灣基金業者可以收那麼高的費用
    還有那麼多投資人毫不在意,持續把錢投入
    他們何必要改呢?

    美國當地是費用從低到高都有
    不是說美國當地全部都是低費用基金

    但美國的投資環境讓你可以選擇
    台灣的基金,讓你沒得選,只有高費用

    回覆刪除
  11. 請問綠角大對於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基金 A的看法如何? 最近在考慮要買這支基金或是VOO QQQ,看起來是長期勝過大盤的基金,但是不知道計入費用後是否依然比追蹤指數的ETF好? 感謝~

    回覆刪除
  12. 我沒有去查它的過去績效

    假如過去勝過大盤
    未來就會持續勝出

    投資真的是太簡單了

    台灣販售的高成本內扣費用基金
    買進後等著你的
    通常是不如人意的報酬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