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房仲業不告訴你的50件事讀後感


這本書黑心房仲的告白有相輔之效。兩本書切入的面向不太一樣,但看完後都覺得頗有收獲。

黑心房仲的告白內容很”生活化”。生動活現的對話與場景,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房仲業不告訴你的50件事”這本書則有較多法規方面的描述。書一開始就講出一個重點。透過房仲業者買賣出現糾紛,不見得就是仲介的問題,有時是買方或賣方出問題。

現代文明社會,什麼都照條約與合約走。買方或賣方簽下了合約,就會受到這紙約定的束縛。一定要搞清楚相關約定中會有什麼東西,不要以為自己想怎樣,就會是怎樣。瞭解遊戲規則,也可以減低在房屋仲介過程中引起糾紛的機會。

所以作者在書中詳細解釋了買屋與賣屋過程中需要瞭解的重要規則。譬如以斡旋金出價,成功後下一步要做什麼,要怎樣才算反悔成功、或是下了斡旋金後反悔不買要負什麼責任。這都是要事先講好的重點。還有也可以用要約書出價一事。

買屋不是只要準備房子的總價款,還有許多其它的支出。包括給房仲的服務費、代書費、契稅、印花稅、登記規費,還有要與上一任屋主協商好如何分攤的地價稅與房屋稅。這些零零總總的費用全部加起來,才是買屋的支出。有時買進之後,還要新購傢俱或是重新裝潢,那費用就更多了。重點就是,不能僅以房屋總價來估量自己能否負擔。其它的費用也要考慮。

還有,成屋履約保證到底是保障那些東西,漏水保固服務有那些狀況不保,以內政部交易契約為”範本”或以其為”藍本”,到底是差在那裡?

在這些方面,房仲業者也是”照規矩”行事。只是買家與賣家,一定要瞭解這個規矩到底是什麼。千萬不可以為自己預期怎樣,它就是怎樣。等到結果與期望出現落差時,就是麻煩的開始。

不過一個有良心的房仲業者,也不應在條文細節動手腳,製造出不易讓人注意到的條約限制。然後等到事發時,才振振有詞的援引條款,說這是當初雙方都同意的事。

這本書和黑心房仲的告白的作者Sway同時都有提到的就是,看屋要做筆記。不要走馬看花,看過就算了。沒寫下來,看過幾間之後,自己當時看屋的想法與所見所聞,就都會凐沒在記憶之中。

作者有建議一些重點面向,再加上一些自己覺得重要的地方,這樣的一本看屋筆記,就會成為日後自己進行評比與累積經驗的利器。

買房是大多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大家都喜歡便宜買,沒人喜歡買在高點。現在回想起來,當初SARS或是台海飛彈危機的時刻,都是很適宜投入房地產的低點。

但我們現在是在日後回顧,很輕鬆的擁有百分之百正確的後見之明。在當下,沒有人知道SARS會不會接著攻下第二座醫院,沒有人知道準衝突會不會變成玩真的。在那下墜的過程,在那看不見底的時候,真有勇氣投入的有幾人?真的想投入的,又有多少人有”等它再多跌一點再進場”的心態。能有低點且能買在低點,除了機運更要有勇氣。

日後,或許還有讓房價下挫的事件。但這個事件會是什麼,很可能不在任何人的想像之中。

但影響整體房市景氣的因子畢竟超乎個人的掌握範圍。想要買屋賣屋,還是從可以掌握的因子,也就是如何與業者打交道,瞭解遊戲規則來下手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房地產不是好投資(Why Real Estate is NOT Good Investment)

黑心房仲的告白讀後感---步步留意的議價過程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讀後感-----買房子是消費還是投資

Long-Term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ent Boom in Home Prices讀後感

什麼是實價登錄?

“突圍黑心房市”讀後感—自住出發的購屋考量

4 則留言:

  1. 作者建議準備一本看房子專用的小筆記本,記錄有關待售物件的資訊
    我通常好幾個月才會去看一下投資組合的狀況,作者建議的方式就很適合我這種懶人,有時候工作一忙,甚至會忘記當初買了什麼ETF?為何會在某個時機點調整投資組合等等

    回覆刪除
  2. 我有買這一本書,還看了兩次,
    真的很不錯,買房前必看,
    可惜我是買房後才看
    AMD_Hammer

    回覆刪除
  3. 這作者 把買房比喻買股票 看來是百分百的投資面向 不是張教授推廣的心中那把尺...
    "我的一位室內設計好友,她的母親擅長於進出股市,但使用的工具不是電腦分析股價變動的軟體,而是白紙和筆。好友說,她小時候就看著母親用尺和筆在紙上畫出每天股票的漲跌數字,家裡頭至今仍有厚厚的一大疊資料,全都是母親扎扎實實做下的記錄,也是多年來進出股市致勝的秘密武器。"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