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3---農地就是只有那麼多,只會漲不會跌
“Money of the Mind”書中討論了20世紀初期美國的農地投機。
美國農產品價格在1910比起十年前高了89%,農地價格增加更多,上漲189%。
這與19世紀後半,在南非、阿拉斯加與科羅拉多的金礦發現有關。大量新金礦的開採,使得1890到1914,全球黃金存量增加一倍以上。在金本位的世界,更多黃金就代表更多貨幣,更多貨幣流通在市場上帶來通膨,促成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農地價格的上漲除了讓更多人看好未來前景之外,當時美國信用市場的發展,已經開始留意農地抵押貸款這個區塊。1910年代美國市場上普遍認為,農地貸款條件太苛刻。當時美國人幾乎不可能藉由貸款買地,成為自耕農。因為收成不足以支付利息。結果就是佃農的比率愈來愈高。到了1914,美國玉米帶(Corn belt)40%土地是由佃農耕種。
1916美國通過The Federal Farm Loan Bill,成立多家聯邦土地銀行,可以以長達40年的期限,以低於6%的利率,借款給農民。
除了聯邦政府,州政府也促成更多銀行成立,借款給農民。
多家金融業者競爭的結果,就是借款標準與條件愈來愈寬鬆。
農地愈來愈容易借到錢,加上1920前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造成農地價格可觀的漲幅。
愛荷華州農地價格,從1910每畝平均價格82.58美金漲到1920的199.52美金。
在這個多頭市場中,有幾個可見的特點:
所有專家一致看好。美國玉米帶就只有那麼大,就只有那麼多的田可以種玉米,養豬養牛。人會愈來愈多,對這些農產品的需求只會愈來愈高。所以農地價格只會上漲。
大眾普遍參與。每個人都想擁有農地,很多人成為農地仲介。
心態更大膽。借錢買地的人,不是趁地產價格高漲後,實現獲利減輕負債。而是借更多錢,買更多的地。因為,能借愈多錢,代表愈多的獲利。
參與者普遍認為,現在不買,以後一定更貴。
就這樣,美國農業州普遍出現農地投機。
然後,就像所有投機泡沫一樣,美國農地多頭來到終點。農產品價格在1919達到高點,在1920初期價格大跌。到1921下跌85%以上。連帶農地價格大跌。
不僅參與者損失慘重,因為擔保品價格下跌,銀行連帶遭殃。1920有155家銀行倒閉。1921,506家。
農產品價格要到30年後才回復1919的價位。
所以,當你看到某個市場或是某種資產,過去幾年表現優異,專家一致看好,民眾普遍參與、理由無可辯駁、可以借款參與時,這恐怕不是這個市場值得投資的現象,而是應該避開的癥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1---蕭條時的英雄,繁榮時的狗熊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2---百年前的銀行
謝謝learnman的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