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年前開始,SPIVA如實的記載指數化投資vs主動投資的成績。這次,是首次有”過去15年”的長期比較成果。
SPIVA的報告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有處理生存者偏差的問題。
很多關於基金的報告,都只看存活下來的基金。譬如終止於2016年底的十年期基金成績,就只看在2016年底當時存在的基金。這有問題。因為存活下來的,大多是表現較好的基金。表現不好的基金,大多會被合併或清算。正確做法,是要看2007年初存在的基金,到2016年底,這十年間的成果。這才是真實的狀況。
第二,同類比較。
美國股市基金都跟標普500指數較量高下,這未必是個正確的做法。美國股市小型股基金比較何宜的比較標準,是標普600小型股指數(S&P SmallCap 600 Index)。這叫同類比較,也才能真正反應出主動投資跟指數相較的優劣。
第三,列出資產加權報酬(Asset-weighted return)。
基金業表示報酬的方法通常是等權重。譬如某基金類別有A,B兩支基金。某一年,A基金報酬率10%,B基金報酬率20%。業者就會說,這兩支基金的平均報酬是(10%+20%)/2=15%。這是等權重的算法。
但假如A基金有十億資產,B基金只有一億資產,那麼資產加權報酬率會是(10%*10+20%*1)/(10+1)=10.9%。這才是真正投資在這兩支基金整體投資人的報酬。
SPIVA把等權重平均與資產加權平均報酬同時列出。
知道了以上幾點後,我們來看SPIVA最新一份,統計終止於2016年底的報告,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首先是美國當地股票型基金的成果。下表顯示的是到2016年底的過去一年,過去五年與過去十五年,美國的大、中、小型主動型基金,落後指數的百分比。
(大、中、小型股基金,分別跟S&P 500,S&P MidCap 400與S&P SmallCap 600指數相比)
| 過去一年 | 過去五年 | 過去十五年 |
大型股基金 | 66% | 88.3% | 92.15% |
中型股基金 | 89.37% | 89.95% | 95.4% |
小型股基金 | 85.54% | 96.57% | 93.21% |
這個表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主動型基金大多落後對應指數。第二個現象,就是隨著時間拉長,落後比率有提升的傾向。譬如大型股基金,過去一年的落後比率是66%,拉長到15年,落後比率提高到92%。
意思是,假如你選用這些主動型基金進行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勝過指數的機會實在不高。合理的預期是,大多會落後指數。
這個現象對於長期關注指數化投資成果的朋友,應是毫無意外。
下面這張圖顯示的是美國股票型基金的九個類別(大、中、小型股*成長、核心、價值類股),滾動三年績效被指數打敗的比率變化圖。
可以看到,三年期間,主動型基金落後的比率是會變動的,有時較高,有時較低,但幾乎都在50%那條紅色水平線以上,也就是,大多時間,大多落後。
國際股市基金的成果如下表:
| 過去一年 | 過去五年 | 過去十年 | 過去十五年 |
全球型基金 | 79.71% | 85.29% | 84.26% | 83.05% |
國際股市基金 | 84.94% | 66.95% | 83.89% | 89.36% |
新興市場基金 | 63.9% | 74.73% | 85.71% | 89.89% |
全球型基金,代表的是同時投資美國與非美國股市的基金。比較基準是S&P Global 1200 Index。
國際股市基金,是專門投資美國以外國際股市的基金,與S&P International 700 Index比較。
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則是與S&P IFCI Composite Index相比。
表格中的數字可以看到,大多期間,是八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被打敗。
常有人說,新興市場較沒效率,主動投資比較有機會勝出。實際數字並不支持這個論點。過去十年與過去十五年,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落後比率都是三者最高。
然後是主動型債券基金的表現。
| 過去一年 | 過去五年 | 過去十年 | 過去十五年 |
長期政府債券基金 | 87.93% | 98.78% | 95.65% | 96.83% |
中期政府債券基金 | 74.07% | 81.08% | 78.18% | 81.82% |
短期政府債券基金 | 63.16% | 70.00% | 76.74% | 86.00% |
長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75.00% | 74.80% | 96.30% | 97.44% |
中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19.75% | 34.39% | 58.60% | 72.60% |
短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26.61% | 26.39% | 64.63% | 72.73% |
高收益債券基金 | 94.17% | 88.04% | 96.60% | 95.92% |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9.19% | 86.44% | 76.19% | 76.00% |
投資級債券基金統計了美國政府債與投資級公司債兩大類別。兩個大類都進一步區分成短、中、長期三個區塊。高風險債券則統計了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首先可以看到政府債部分,主動投資勝算很低,不論是短、中、長期債券基金,普遍都是七到九成被指數打敗。
中期與短期投資級公司債在過去一年和過去五年,落後比率很低,似乎讓人可以重新燃起對主動投資的信心。但把眼光放遠到過去十年和過去十五年,仍是七成以上落後指數。
高風險債券並沒有因欠缺市場效率,然後主動投資大多勝出。十年以上的期間,仍是七成以上落後。
這篇報告,和許許多多的統計指出,指數化投資不是一種理論而已,它是實際上可行,而且大多會勝過主動投資的方法。
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上表中統計的是”專業主動型基金經理人”的成果。是把投資當工作的人,通常也會有業界要求的學經歷。他們每天研究證券,還有公司內部的分析師支援,帶來落後指數的績效。
自己研究、選股,難道會有比較好的成果嗎?認為自己選股,會帶來長期勝過指數的成果,是合理的期待,還是過高的妄想?
指數化投資,是內行人的內行選擇。
後記1:
你還在聽信那些,"指數化投資是給沒時間,不懂的懶人用的方法,聰明的人應該自行研究"胡言亂語嗎?
不,指數化投資是給真正懂的人用的好方法。
而且為什麼很多金融業者很怕身為投資人的你,真的採用指數化投資呢?
因為這個方法,對投資人有益,但對業者大大有害。
後記2: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搭配看指數化投資的全球、全資產類別優勢(Indexing Outperforms in Almost Every Market)這篇文章。這篇的資料來源是Vanguard,可以看到由不同金融業者搜集到的資料,呈現相同的結論。那就是指數化投資勝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金融業者與雜誌不會跟你講的主動型基金真面目—SPIVA Scorecard 2017成果回顧
專業選股與主動投資的真實成果----SPIVA Scorecard 2018成果回顧
主動選股大多落後指數的殘酷事實---SPIVA Scorecard 2019告訴投資人的兩件事
劇烈波動的2020,主動選股是否較為有利---SPIVA Scorecard 2020
如何看待專業主動選股的實際成果---SPIVA Scorecard 2021
指數化投資工具與境外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ETF and Off-Shore Mutual Funds in Taiwan,2018年更新)
2017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的潰敗
指數化投資,專業人士的最佳選擇(Indexing, the Best Choice for Professionals)
超級困難的指數化投資(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Indexing)
黃花與泡沫(Dodo and Bubble)
謝謝綠角的整理與分享!
回覆刪除投資愈是注意市場高高低低,
回覆刪除愈會被影響而追高殺低。
如同好的沒吃到,要爛了才去吃,
結果永遠吃爛的!
如果有全自動低成本etf,可以買了,都不管就好了!
連再平衡也不用自己來(自動再平衡)。
先鋒好像沒有平衡型etf,
若有的話,惠請大大告知,謝謝。
蔡醫師
回覆刪除不客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