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沒意義的投資競賽(The Investment Competi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金融團體或單位,舉辦投資競賽。目標市場可能是股市或匯市,邀請各方好手前來參加,看誰能取得最好的績效。

這種比賽,基本上意義不大。不值得參加,也不值得追蹤。因為它可能會扭曲你的投資觀。

投資競賽讓人以短期成績衡量成敗

譬如有個股票投資競賽,看誰選出的股票可以有最好的表現。說真的,這樣的比賽假如真想獲勝的話,做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只挑出少數兩三支股票,然後把錢全部壓上去。

這是唯一有致勝可能的方法。

把全市場上千支證券買齊,做好分散投資,或甚至用指數化投資工具?

免了吧。你要這樣投資,就乾脆不要參加這種比賽了。

分散投資與指數化投資,是在這樣的競賽中,絕對不會獲勝的選項。

為什麼?

因為衡量的期間太短了。一個長期成功的策略,在切成短期看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不怎樣的投資方法。

要在這種競賽內獲勝的唯一出路,就是買到短期內漲很多的股票。但以為自己可以在一個月內,買到漲很多的證券,就延伸,外推,以為在長達一年,五年或十年的期間,都可以維持相同的成就。那就是錯誤推論了。

這種競賽,讓人看不到真正好的投資方法。

投資競賽讓人分不清運氣與能力

設立一個競賽,然後給予優勝者獎勵,沒有說的基本假設就是,這是一個競技遊戲。

不對,在短時間內,投資是個比運氣遊戲。(其實時間拉長,還是有些運氣成份,只是會比較低一些)

來看個假想例子。假如最近有個外匯投資比賽。誰會贏呢?

顯然是大舉壓注瑞士法郎的參賽者。

他當初壓這個貨幣可能有很多原因,譬如瑞士的經濟基本面,法郎的避險需求等等。

但他一定沒有想到,瑞士央行放棄一歐元兌換1.2瑞士法郎的底限這個原因。除非,他在瑞士央行總裁的辦公室和臥室內裝了竊聽器。

也就是說,他摸中近來漲勢最為凌厲的貨幣,基本上,就是運氣好而已。他之前講的一堆理由,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幾個月,或一兩年的時間內,投資績效中的運氣成份都很高。換句話說,這樣的投資比賽,就像給樂透得主再頒個獎牌,說他很會選號一樣。毫無意義。

投資競賽讓人忽視投資成本

大多這類競賽沒有計入買賣證券的成本。讓參賽者可以毫無阻力的操控虛擬的投資組合。

這與實際狀況不符。真實世界中,愈頻繁的買賣進出,阻力就愈大,有愈強的力量把績效往下拉。

但這類比賽會讓人以為,再怎樣的短線進出都沒有關係。

總結來說,投資競賽對主辦者有利,對投資人不利。

對主辦者有利,因為它可以吸引目光,博取版面。

對投資人不利,因為它會灌輸投資人,投資就是競技的概念(而忽略了運氣成份),忽視長期有效的投資方法(分散與指數化投資),以及以為頻繁交易沒有關係。

而這些觀念,會讓投資人盲目崇拜績效好的投資神人、偏向主動投資,偏向頻繁買賣。這些,全都對業者的收入有利。

所以,看待這類比賽的正確方法?

不要看,也不要玩。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謬思---分不清的故事與通則(Tales and Principles)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基金,輕鬆換(Easy-to-Trade Funds)

3 則留言:

  1. 這就跟打麻將之類的競技一樣
    寥寥幾場跟本無法斷定實力的差距
    因為變異太大了
    日本有人研究指出麻將要打上400場之後
    平均順位差0.1(4個人的平均是2.5)才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投資呢?
    以股市年報酬率平均6%,標準差20%估計的話
    要43年以上的平均年報酬率相差到10%才有顯著差異(p=0.1)
    誇張一點說
    要四十年間勝過大盤10%才能宣稱打敗了大盤
    試問有誰辦到了?
    從統計上來看說不定連巴菲特都沒資格說他比別人厲害

    回覆刪除
  2. 這就僅是行銷活動...
    意義大概就是看看主辦商的軟體、活動品質

    生存者偏誤是一個很好用的思考偏誤

    回覆刪除
  3. Ku
    你說的沒錯
    要證明有能力
    實在要很長的時間

    大多人根本不到標準
    就在宣稱自己很厲害
    (其實可能只是運氣好)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