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讀後感3----後見之明
這本書有許多關於投資人心理的貼切描寫。譬如我們有心理帳,常將某類資產放在某個標籤下,對於不同標籤下的資產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像自己的住宅好了。當目前市價高過自己最初買進的價格,我們就會把房子歸類於投資。投資有賺,揚揚得意。
假如市價低於自己買進的價格,我們就會換個想法。實際上就是心理帳轉移。我們會把房屋從投資的標籤下,轉到自用的類別。想說,既然是自用,也就不必那麼擔心房價漲跌了。
這種心理帳轉移,讓我們不論遇到房價上漲或下跌,都能怡然自得。可算是一種調適方法。
我們也常陷入可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error)中而不自知。書中舉了一個漂亮的例子。賭場的吃角子老虎得獎時,會嘩啦嘩啦大聲的吐出硬幣。沒得獎的機子則是安靜無聲。賭徒留意四周環境,恐怕會以為玩吃角子老虎,贏錢很容易。
業者呈現想要讓我們看到的狀況,讓負面狀況沒有聲音。這種不平衡報導,可以左右我們的行為。
金融業也是一樣的狀況。基金公司拿五星、四星基金大打廣告,讓這些基金的經理人在各財經節目與雜誌上接受訪談。投資人一看,常會以為選到表現高超的基金相當容易。
各種理財書籍,寫出一個又一個的成功投資方法與故事,讓人以為在金融市場賺大錢很容易,卻沒看到一個又一個沒被報導的失敗者。
避開這種偏誤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醒自己一定要有整體觀。
後見之明則常讓我們陷入痛苦。書中舉的例子是在Google上市前替Google做事的兩個人。其中一人選擇4000美金的現金報酬,另一人選擇Google 4000股的認股權做為報酬。結果等到Google股票上市後,選擇認股權的人擁有價值170萬美金的股票。
有人會問,選擇4000美金的人會不會懊惱、痛苦?
當我們自己是那個拿現金的人,恐怕難免。問題是,為什麼要拿事後才一清二楚的事實,來批評當初一無所知的自己呢?當時自己就是因為無法預知未來的狀況,才會選現金啊。
選擇慣用常規,當出現不利狀況時,比較不會懊惱。譬如你今天開車上班時,選了一條平時不會走的路,結果被追撞。或者你就在平常開的路上被追撞。那種情形你會比較懊惱呢?
一定是前者。你一定會想,不要走這條不常走的路就好了。
這種心態,也讓我們不願意嘗試新事物,繼續留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
書中引用一句Devo樂團的歌詞"你獲得選擇的自由,卻期待因選擇而自由。"
能選擇向來是自由的表徵。但一旦我們做了選擇,倘若不能擺脫後見之明的干擾,我們是走上無窮無盡的懊悔之路。
這本書的英文原版是: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 讀後感1----投資的非金錢所得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 讀後感2----重新框架你的觀點
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2---過去本當如此,未來容易預測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
差點消失的得獎基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