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2---百年前的銀行
“Money of the Mind”討論了19世紀美國主要銀行的營運狀況。其中之一就是George F Baker所掌管的The First National Bank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這是在1863年,在紐約成立的第一家National Bank。(當時美國有好幾家National Bank。雖名為National,但不是公有銀行。是私人經營的銀行)
這家銀行代表了傳統老派的銀行業作法。
它只有紐約的一個總行,沒有任何分行。因為Baker先生不喜歡Chain-store banking概念。他認為開銀行不是在開連鎖店。
要跟這家銀行借錢的話,需備有100%等值由美國公債組成的擔保。也就是說,假如你有借款的條件,你也不需要借款了。
錢存放在銀行,沒有利息。銀行給存款人的,就是安全與便利性。沒有利息。美國存款保險制度在1930年代新政推出後才開始。所以19世界當時,光是安全,就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當時銀行的股份幾乎全部由管理經營者持有。
這有幾個作用。
第一個就是經營者對於銀行所承擔的風險會很小心。因為任何借款出去被倒帳的損失,直接就是自身財富的損失。
第二個就是,銀行的資本額看起來會很小。因為當時銀行股東有Double liability的責任。譬如某銀行有100萬的資本額。假如這家銀行倒閉,債權人可以跟股東要求100萬,等於資本額總值的賠償。
也就是說,在銀行倒閉時,銀行股東不僅自己原先投入的資本會虧光,他還會欠債權人錢。
所以當時銀行的資本額都盡可能縮小。造成一些銀行在業務擴大後,會有一種小孩開大車的感覺。
在沒有存款保險的時代,銀行股份大多就是由少數幾個經營者持有的狀況下,是銀行經營者對存款者直接負責。銀行倒閉,不是納稅人出錢負責。
在這種狀況下,一家銀行的運作與管理者個人,能否帶給大眾安全的感覺。就成為關鍵所在。銀行與銀行家的形象,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做法是政府出面拯救垂死的銀行。但在1890年時,美國大銀行的信用,比美國政府好。
在金本位制度下,美國財政部運作有點像一家銀行。市面上有多少美金流通,財政部就持有多少黃金。就像值得信賴的銀行該有充足的現金準備一樣,一個值得信賴的政府也應有充足的黃金準備。對銀行失去信任時,大眾擠兌。對國家失去信任時,民眾擠兌黃金,急著將手上的鈔票換成黃金。
這就是美國政府在1893年開始遇到的狀況,財政部的黃金存量愈來愈低。最後低到不足七千萬美金時,一個被認為可能引起金融風暴的低水位時,美國政府開始應變措施,亟於拉高黃金存量。
最後是J P Morgan聯合當時的大銀行,幫美國政府發行債券來籌錢買黃金,補足存量。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金融與銀行”常規”,在過去可能根本不是如此。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1---蕭條時的英雄,繁榮時的狗熊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3---農地就是只有那麼多,只會漲不會跌
令人掩卷嘆息的故事--- Mr. Morgan and Lya Graf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2—美國央行的成立
很多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回覆刪除都是歷史演進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