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全球股市的四大分區:美國、已開發歐洲、已開發亞太、新興市場。
這四個區塊可以用以下四支ETF做代表: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 (VGK)
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 (VPL)
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 (VWO)
它們在2008到2014每一年的績效如下表: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VTI | -36.97% | 28.82% | 17.26% | 1.06% | 16.41% | 33.51% | 12.56% |
VGK | -44.66% | 32.04% | 5.01% | -11.49% | 21.01% | 24.93% | -6.56% |
VPL | -34.24% | 21.25% | 15.91% | -13.89% | 15.60% | 17.55% | -4.58% |
VWO | -52.77% | 76.28% | 18.99% | -18.68% | 18.84% | -5.00% | 0.60% |
2008年初,到2014年底的總成果如下表:
| 年化報酬率 | 總報酬 |
VTI | 7.72% | 68.32% |
VGK | -0.59% | -4.06% |
VPL | 0.45% | 3.19% |
VWO | -1.26% | -8.50% |
這個表告訴我們很多事情。
首先,假如你在2008年初投入全球新興市場,很可能的結果是到現在都還沒回本,仍處在虧損狀況。
指數化投資工具VWO的-8.5%在新興市場基金中已是”名列前茅”的成績。(可參考這篇新興市場股市ETF(VWO)與新興市場基金績效比較)換句話說,大多使用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人,虧得更慘。
再者,在全球股市的這四個標的中,新興市場在2008是跌最慘的。
有種常見的投資論點就是,”跌的愈深,反彈也愈大”。很抱歉的事實是,新興市場在2008超過50%的下跌後,經過之後六年的掙扎,仍無法擺脫負報酬的泥淖。
不要相信”波動大的標的,就算跌得很慘,日後也一定會漲很多彌補回來”這類說法。沒有人可以給你這種保證。假如這是事實,那麼全球投資人就大家都來買劇烈起伏的標的就好了,大家都會賺大錢。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四大分區,美國可說是獨領風騷。累積68%的報酬,遠遠領先其它三地區。也就是說,假如過去這幾年的全球股市投資沒有買到美國的話,那根本是錯失報酬最主要的來源。報酬率只會在0%上下。
這代表了全球投資只選其中幾個地區來投資的風險,你可能會錯過表現最好的地區。
投資報酬向來不是平均分布。
在時間上不平均,某段期間年化5%的報酬,可能幾乎八成都來自某個表現特優的年度。
在地區上也不平均,報酬可能來自一兩個地區。
不要認為自己總是可以事先看出那個地區未來表現較好。2008之前,談到美國最常見的就是雙赤字與弱勢美元論點,沒人想買。當時的國際股市投資,幾乎與”新興市場投資”同義。要投資當然要買高成長性的新興市場,是每個基金投資人都知道的事。
2008當時,美國就是金融海嘯的原爆點,次級房貸由此而起。誰會想到到了2015,美國會變成過去七年,表現最好的地區股市?
不要理會市場上,看好那個地區、看壞那個地區的論點。隨著時間過去,你會發現這大多是錯誤的看法。
固定持有一個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才是穩健投資之道。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波動愈大,報酬愈高?續(The Myth of Higher Volatility, Higher Return)
挑選區塊與擇時進出的不良後果(The Dismal Outcome of Trying to Time the Market)
2014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股市篇
我對Ultra ProShares的看法(2X Volatility Does Not Mean 2X Return)
常見的投資謬思---本國市場賺不到錢,何必要投入國際市場
指數化投資---市場風險的代罪羔羊?(Indexing, the Scapegoat of Market Risk?)
投機的結果---一位市場老手故事的省思
真的!還自以為聰明加重新興市場比例,再平衡也沒有照預先的配置購入VTI,現在可是深刻的教訓阿!
回覆刪除是啊~
回覆刪除一開始好好設計好投資計畫
然後照計畫走
往往成果會比自以為的"隨市場狀況調整"要好
我只持有VT,省下了投資地區的再平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