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復甦的手段與意外惡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讀後感2---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本質
銀行在提供企業用於冒險的資本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想想看,對於存在銀行的錢,你有怎樣的期待。
雖然利率很低,但你預期本金可以受到保障,而且你想用的時候就可以馬上提出。
基本上,這不是用來冒險的錢。存款戶要求的是安全與保證。
但其實,銀行會將這些錢100%以現鈔持有,安穩的放在金庫中嗎?
顯然不會。假如開銀行要這麼做,還要給存戶利息的話,那不會有人想開銀行。
銀行會將存戶的錢借貸出去。借給其他人買房子、借給其他人開創新事業,借給其他人投資。簡單的說,就是借給別人去冒險。
銀行將不希望風險的錢借出去,變成承擔風險的資本。
這會埋下一個很基本,而且一定會存在的危機種子。
那就是,假如所有存戶同時跟銀行要求兌現。沒有一家銀行可以全額支付。一定會被擠兌到垮台。
這就是現代銀行體系中的裂痕。
這個系統必需靠信心推動。當大眾都有信心,相信銀行可以還錢時,體系運作良好,裂痕隱約難見。但當大眾失去信心,只要失去信心就好,不必到銀行真的付不出錢,這個裂痕就會在壓力下迸裂,讓整個金融體系分崩離析。
為什麼我們要承擔這個基本風險?何不叫銀行準備95%或甚至99%的現金儲備。那這樣金融體系不就穩如泰山了?
不錯的想法,但代價是,經濟將停止成長。這會讓人很難取得資本取創新與冒險。沒有創新,是要如何進步。
所以,我們寧願冒短期,某個時間點,大眾失去信心,造成金融危機的風險,來換取長期經濟成長的果實。
所以信心危機所帶來金融體系崩潰的危險,是權衡後的選擇,不是市場經濟的缺失。
那對於短期之內,金融危機的可能,要如何處理?
在金融海嘯之後,大眾譴責銀行做了過多的風險承擔。但其實沒有一家銀行可以獨力撐起所有客戶兌現的要求。對於信心的提供,政府擔保是最有效,成本也是最低的作法。
作者也不建議政府無差別的提供保證。而是要依照銀行本身風險的高低,來收取不等的”保費”。無差別的保證,反而會讓市場與大眾失去鑑別力。關於這點,我在談存款保險---續2(Deposit Insurance)文中,有過討論。
這本書可以讓讀者看到與眾不同的論點與實證,更深入瞭解經濟與金融運作的原理。
而當這位美國作家很明白的提到,低階低Pay的工作應該外包出去時,台灣的教育與環境,能否讓我們的下一代,慢慢爬上高階工作的階梯呢?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經濟復甦的手段與意外惡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讀後感1---高生產力的人力資源
邱吉爾的政治見解(Winston Churchill’s Political Opin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