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The Money Illusion讀後感2---通膨與通縮的傷害
為什麼貨幣的購買力會波動呢?作者對此提出解釋。
每一筆買賣,賣方交出物品,買方交出貨幣,完成交換。所以有兩種流動,一是物品,一是貨幣。假如我們把某一段期間,譬如一年,成千上萬,所有交易中的物品與貨幣流動統合起來,我們就會看到兩大循環,一是物品的循環(Circulation of Goods),另一則是貨幣的循環(Circulation of Money)。
通膨與通縮的緣由,就在於這兩個循環的相對大小。
假如到了下一年度,物品循環的規模維持相同,但貨幣循環的規模增加,那我們會看到物價指數上漲,也就是通膨。
假如貨幣循環規模維持一定,但物品循環變多,那麼就會看到物價指數下跌,貨幣的購買力增加。
所以,假如物品循環與貨幣循環,以相同的速率增加或減少的話,那麼物價指數不會改變,維持衡定。
重點在於,物價是由該物品與貨幣兩者共同決定的。
我們常看到某個東西價格飆高,就直覺的想說,一定是這個東西供不應求,才會出現高價。但事實上,也可能是貨幣變得較不值錢。
以物易物時代的人,反而較能理解這點。譬如某個交易是用米換牛肉,原本五斤米可以換一斤肉,後來變成要十斤米才能換一斤肉。進行這類交易的人們,往往可以馬上體會到這可以是肉變稀少,也可以是米變過多造成的結果。
但到了近代,當我們把米換成貨幣時,我們就似乎忘了這個基本原則。
在瞭解了通膨與通縮的基本機制後,作者開始討論,貨幣購買力的變化會有什麼影響?
貨幣是購買力的代表單位。
當我們把各種度量的衡定當成生活必需時,我們卻忍受貨幣購買力的變化。
譬如,你買汽油,假如你今天加油的一公升是1000cc,明年加油的一公升卻只有800cc,你會不會有意見?你一定會說,”豈有此理!”
但在金融市場上,債券購買者接受債券發行者在十年後歸還1000元的承諾。但卻忍受,十年後的1000元可能只有現在800元的購買力的風險。
答應在未來給付一個固定金額,這個固定金額的購買力增減,會對合約雙方有重大影響。
假如未來的1000元,只值現在的10塊,那麼出借金錢者會嚴重損失,借貸者得利。
假如保險公司未來將給付保戶1000元,但這1000元的購買力只有原先的百分之一,那麼保戶嚴重吃虧,保險公司得利。
但假如反而是通縮的話,得利與受害的雙方將互換。
貨幣波動的購買力,讓社會大眾身不由己的參加全民大樂透。每個人都會因自身的狀況,選擇壓注某一方。最後結果是樂透或是傷透了心,就取決與飄忽不定的購買力變化。
我們常提倡儲蓄,說這是一種美德。作者書中的例子會讓你看到,在通膨的年代,擁有儲蓄美德的人會怎樣受到懲罰。當你以前存下的1000塊,日後變成只有10塊的購買力時,心中會有什麼感覺?(書中原文:His only reward of thrift is punishment.)
儲蓄貨幣,唯有當貨幣的購買力不會貶值時,才是一個可能有回報的做為。
並不是說我們不要再儲蓄了。只是,現實世界中,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要儲蓄,也要儲對東西。不要對貨幣購買力變化的可能,視而不見。
通膨與通縮,也會造成公司資本結構中的債券持有者與股票持有者,互為受害或受益的一方。
通膨與通縮造成景氣循環、失業率波動。受薪階層在通膨時,收入落後物價上漲的幅度。在通縮時,因景氣不佳被裁員。無論什麼狀況,都無法得益。
各式各樣的不良後果,全起因於貨幣購買力的不穩定。所以作者寫道,Our unstable dollar is a relic of barbarism.
這本書的主題是Money illusion。所以在帶領讀者突破Money illusion後,看清了貨幣購買力會波動,也會造成傷害的事實後,下一個自然浮現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
作者分成個人、政府與銀行三方面可採行的措施來討論。
對個人來說,我們可以同時注意物價指數。今年加薪了,很好。但也看一下,從去年到今年的物價指數上漲幅度,你就會知道這是真加薪與假加薪。
作者也建議,所有企業財報要加上通膨調整後的數字。多一欄而已。但可以讓人更貼近事實。
在政府與銀行這些管制單位方面,作者認同人為管制的必要。管制目的就是要讓Circulation of goods與Circulation of money兩者的增減配對起來。不要出現一方迅速增加,另一邊卻穩定或甚至減少的情形。如此一來,就可以維持貨幣的購買力衡定。
作者詳細討論了各種可行方案,有作者自己的方法,也有當代其他學者的論述。重點在於人為調控。不過人為控制無法保證成功。與這本書的論述相比,Milton Friedman在其著作中對美國Federal Reserve System人為調控貨幣失敗的批評,真是相當強烈的對比。
1920年代到現在2013年,近90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沒有馴服貨幣購買力波動這隻猛獸。The relic of barbarism is still with us. 這也是為什麼,這仍是一本值得一讀的佳作。
後記:
當代有很多討論貨幣的書籍。就像有很多討論投資理財的書一樣。有時候這類書籍會給人愈看愈迷糊的感覺。這時就要抓到重點,就是要先把基本原則弄清楚。不要再試著重新發明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或是看別人重新發明)。
許多我們想到的問題,幾十年前或一百年前,就已經有很聰明的人想過,也寫下見解了。物理界是這樣,財經界是這樣。當基礎教育系統已經把基本科學原理教給我們時,財經知識卻付之闕如。這也造成許多人在探尋財經知識時,事倍功半,難以有成。論點清晰,邏輯明白的名家傳世之作,可以大幅增進我們的學習速度。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Money Illusion讀後感1---普遍存在的貨幣幻覺
The Way the World Works讀後感5---通膨與稅制的交互關係
請問綠角大大,這本書有中譯本嗎?
回覆刪除光看綠角大的總結就覺得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
回覆刪除對於最後的後記也深有感受。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講,到底甚麼是經典、甚麼是推銷,有時真的很難分清楚。經典的卓爾不群,相對於鋪天蓋地的氾濫資訊抓瞎亂看的人來說卻變成滄海一粟般難以發現。
感謝用功的綠角大持續的分享這些核心知識。
綠大說真好, 給大大讚
回覆刪除貨幣理論的演進與修改,一直是近代經濟學家爭論的重點,但經濟學許多理論基礎於幾年受到許多質疑跟挑戰,到底是經濟學將複雜的現實生活簡單化,還是其實已將各國的政府政策帶向難以理解的境界。
回覆刪除Felix
回覆刪除就我所知
這本書沒有繁體中文版
謝謝各位讀者朋友的分享
回覆刪除http://money.cnn.com/2013/04/19/news/economy/low-inflation-risks/index.html?iid=HP_Highlight
回覆刪除為什麼美國印這麼多鈔票,通膨狀況仍然很低呢?
就像幾年前推行某類投資時的論點
回覆刪除"原物料一定會愈用愈少
價格一定向上"
很多表面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
事實上未必那麼簡單
可以多想一下 或多看點書
To 匿名 :)
回覆刪除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hyperinflation-no-inflation-yes-2013-3
謝謝Stephen的分享
回覆刪除請問綠角先生,最近又有公眾人物吵著要政府再度發放消費券 ,由此看來,除了造成市場上貨幣流通變大而導致的通澎,發放消費券似乎對整體經濟並無助益?第一次發問,若問題太國粗淺請見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