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不只是旅行”讀後感
倘若你看過一位財經作家的作品,覺得頗有可觀之處,而他近年來又專注於旅遊主題。假如自己對旅遊也很有興趣,那豈有不一睹為快的道理。於是我買了黃國華先生的” 不只是旅行”。
這本旅遊書,跟許多旅行書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全書主體專注於旅行中的心情與感觸的描寫。交通資訊往往只在對應章節後的小小一隅。一般旅行指引則是將交通、營業時間、費用,解釋的一清二楚。但你到底為什麼要到那裡,去了那裡會得到什麼?卻是付之闕如。這個差別,反應了作者的旅行哲學。
很多人旅行時就像在跑一個限時集點活動。想在最短的時間內,逛過最多的景點。一個個地名、寺廟、博物館與城堡,全都是一個點。到過就達陣,繼續跑下一個。這樣的旅行,到底是為什麼?為了跟別人說,我到過xx、我吃過oo嗎?
假如你的旅行是這樣的集點活動,那麼你的確需要一本密密麻麻寫滿各式景點、吃食店家、住宿選擇的旅行指引。
但假如你希望旅行可以沉澱心情,得到新的感觸。那麼,”不只是旅行”就是共鳴之作。
作者在第一篇,就提到”遺忘”兩個字。這的確是旅行可以達到的美妙境界。
作者提到,就算是旅行當中,我們也常無法遺忘。惦記著現金還夠不夠用、那裡有可以兌換旅行支票的據點、想著明天前往下一個行程的車班時間、想再確認下一間旅館的訂位情形。
就像我們想藉由旅行暫時逃脫的日常生活,我們惦記該開的會、待完成的事項、繳交水電費與信用卡費的期限、小孩上學的接送時間等。
即便是旅行當中,我們的人生還是被許許多多的瑣事羈絆。旅行,或許可以說是,換些事情來忙罷了。
但有些時候,在旅行中的某一個時點,或許是置身於一個美妙情境、或是已旅行一段時日,不再有初到異國的生疏感,你會突然有一個,此時此刻,就是人生中美麗時分的感覺。整個人放鬆下來,只想待在這一個地點,這一個時刻。任何其它事情都已經不再腦海中有立足之地,你只想用全部的感觀與思緒體會這個時刻。這就是”遺忘”的境地。
或許可稱為忘憂。沒錯,在這個時分,心中的確沒有擔憂之事。但更大的感動,是那讓人想用全心全意,心無旁騖,完全擁抱的美好時分。
一旦在旅行中體會過”遺忘”的感覺,你將無法忘懷,期待與它的再次相遇。
旅行中在異國的體認,則是另一收穫。
作者在參觀許多日本博物館與自然公園時,體會到對於藝術與自然的尊重。在自然公園中,連自己掉下的食物碎屑都要帶走的心態,也難怪日本可以保有讓外國作家瀏連再三的美麗景色。
書中提到的雪景、楓色與彷彿停留在江戶時代的溫泉鎮,令人心生嚮往。
假如你需要一間值得用整天時間慢慢賞玩的溫泉旅店、可以看到雪景、楓葉的特別景點、有著引人入勝的淵源與故事的博物館,在” 不只是旅行”書中,一個試著從旅行中試著撫平過勞職場傷害的旅人獨白,你會找到答案。
後記:黃國華先生的有日光的地方都出版了,我才剛看完2010出版的不只是旅行,真是落後太多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與天使摔跤》讀後感—旅行方法、人生態度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續2---對於技術分析與不實報導的批判
“靠邀”讀後感—專業與道德的價值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
旅行台灣讀後感

現在還追著錢跑
回覆刪除希望以後也可以去旅行
by flankk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