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向上爬的必要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作者是顏擇雅女士。
這本書的書名需要解釋一下。最低的水果,意思是說,一棵果樹長滿了水果。有些在低垂的枝椏,有些在高聳的樹端。我們去摘水果,一定會先從容易的開始,也就是最低的水果。
等到低的,容易採的水果摘完之後,那就比較辛苦了。你要費更多心力,才能吃到水果。
作者用這個書名來指稱台灣目前的狀況,她指的是台灣的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剛起步時,會是一個相對快速的成長期。因為只要你引進已開發國家已經知道的機器、工法與程序,生產力馬上會有很大的進展。
譬如從沒有火車,到有火車。沒有電力,到有電力。沒有生產線,到有生產線。都會是飛躍性的成長。只要照著前人的軌跡走就可以了。
然後藉由替已開發國家做代工,經濟就會很有起色。
但這個簡單的時期已經過去了。要比低價代工,世界上有太多初階人力比台灣便宜的國家。我們已經不能在這個地方與人”一較高下”,我們站在邁向已開發國家的路上,要自己領頭,做出別人想不到,或是做不出來的服務與產品。
這是個困境,也是個機會。
我們會面臨這個困境,代表我們過去的成長已經帶我們達到這個高度。
我們面對這個機會,代表台灣將接受考驗,看我們的人民能否有足夠的創意跟行動力,自行開創新局。
但在這個時間點,很多人只看到困境的一面,而不是機會的一面。
看到困境的人,怨東怨西。最常見的情形是緬懷過去。以為過去怎樣怎樣,現在怎麼就辦不到呢?
問題就在於,現在根本是不一樣的狀況啊。不是你伸手就可以摘到水果,現在是要費力先建梯子,再爬上去,才有水果。
面對這個困境,作者很完整的從目前台灣的教育,社會氛圍,與企業家的責任等方面,給予完整的分析。
其中讓我比較有感觸的,是台灣普遍存在的唸書就要進台大等名校、就職就要進大企業或是拿鐵飯碗的心理。
OK,在以前,照這樣做就會有好成果的年代,這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求學或職涯建議。但現在時代不同,我們需要各種專長的人才。社會價值觀的單一化,會讓太多年輕學子或就職人力,往不見得適合自己,但符合社會期待的窄門硬擠過去。
這不僅造成人才的單純化,無法應付目前多變的挑戰,也造成許多”落選者”,自怨自艾,以為人生沒有其它成就的可能。
一個能欣賞各種成就,多元價值的社會觀,才能培養出多變的人才。這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人力基礎。
當然,複雜經濟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特別是我們還有對我們形成龐大壓力的鄰國,中國。對於中國應該採用怎樣的看法與態度,書中也有很好的討論。
這是一本討論面向很廣泛的書,例如追尋本土如何跟國際產生連接(三貂角跟聖地牙哥有什麼關係),到底在台灣民眾心裡對當兵抱持怎樣的看法(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募兵制募不到人),資訊科技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將出現明星大學教授),”台灣之光”這四個字的深層意義等。都是深入,有趣且發人省思的論述。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是一本為當前台灣現況把脈的書,貼近時事且切身相關。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鼓勵我們,當代本來就是更嚴峻的挑戰。不要喪志,努力打造梯子,為我們自己,也為下一代,發展出摘取高處水果的能力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2—群眾才能扶持成功產業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1—各國的經濟發展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讀後感2---政府導引的必要
真確(Factfulness)讀後感1---世界比你想像中美好

綠角先生,顏擇雅固定時間會上News98張大春時間。下述是歷史聲音檔。你文中提到的內容其實在廣播都聽到的
回覆刪除http://abel.math.ntnu.edu.tw/~lyz/commend/commend.htm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