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台大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老師。

在見實習的過程中,有些科別的老師會令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可能過了好幾年後,即使沒走這科,你仍會記得這位老師的樣子和他說過的某些話。

李醫師就是這樣一位老師。

當時覺得這位小兒科醫師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的教學非常”實際”,都是一些臨床上馬上可用,也很有用的知識與經驗。

所以當我注意到”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這本書後,當下就認為這會是本值得一看的書。

書中討論到很多有趣的主題。

譬如,很多人都認為感冒與冷有關。假如這點是成立的,那麼高緯度國家的居民,豈不常常在感冒。但事實上,沒有愈冷的地區,感冒愈盛行的狀況。所以,這其實是人們為了解釋,所找出的理由。

還有,也有很多人認為發燒會把腦子燒壞。這其實是有些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出現發燒,而之後又留下神經後遺症。才會讓人有”發燒會把腦子燒壞”的印象。

但問題的根源是在這些傷害神經系統的疾病,而不是發燒。

還有感冒不能吃冰、腹瀉必須禁食等,這些做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書中都有很詳細的討論。

關於運動能否促進感冒痊癒的討論,我覺得相當有趣。

很多人會直覺的認為,身強體壯的田徑選手一定很少感冒。其實剛好相反,高強度的運動,會讓人體抵抗力降低,會更容易被病毒感染而感冒。

這點在李醫師的書中有提到,在鐵人三項訓練聖經中也有提到。鐵人書中把這點特別拿出來講,是因為在不斷訓練提升體能的過程中,運動員其實是讓身體處在高壓力狀況下,需要特別注意預防感冒。

甚至有一個知名鐵人選手,為了減低感冒機率,還發展出了摸東西一定用右手,摸自己一定用左手的習慣(這個方法可能有效,但沒有證明)。

同樣的一件事,在一個醫師的書中,與一個運動專家的書中看到相同的論點。他們從用不同的途徑,達到了相同的結論。

李醫師本身的專長是感染,在”流感、疫苗與安全用藥”這節,可以看到作者為大眾健康的大力呼籲。

在”打疫苗違反自然”的討論中,作者幾乎是一對一的應答他所遇到的家長質疑。

“譬如疫苗打太多會使免疫系統無法負擔”,以及”打疫苗違反自然”等等,這些都是無謂的顧慮。

打疫苗就像大多的醫療處置一樣,原則是利大於弊。好處大於壞處,醫師才會建議施行。

但很多家長,可能是出於愛護孩童的本能,對於疫苗附帶的一點點可能副作用,相當不能忍受。

可是想想看,不打疫苗,難道等到小朋友真的得病了,才要後悔嗎?

不只是小兒科,很多科別治療的施行都有類似的問題。遇到對於可能的併發症太過執著,或甚至認為一定會發生的患者,這些醫療技術,是很難用在他們身上,對他們帶來幫助的。

而對於含汞疫苗所引起的疑慮,作者以專章解釋。對於媒體的過度渲染,正義自居,也在書中提出批判。

書中說得好,”這種過度質疑究竟是保護民眾還是傷害民眾。”

書中偶爾會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譬如在野外氣喘發作,又沒帶氣喘藥時的處理方式。先找背包中看有沒有巧克力,假如沒有的話,可以找蜂窩(因為有蜂蜜),但要小心不要被叮到。

嬰兒睡姿與猝死症的關聯性、益生菌能否促進消化、以及減肥到底有沒有道理,很多主題書中都有深入的討論,為讀者帶來正確的看法。

這是一本可以增進大眾健康知識,可讀性也相當高的一本書。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醫師的內心世界”讀後感(What Doctors Feel)—情緒影響醫療行為

不會替你健康負責的成藥與營養品廣告

“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讀後感1—在鐵軌上揀拾銅板

“玩命手術刀”讀後感

“橡皮推翻了滿清”讀後感

“台灣的病人最幸福”讀後感

4 則留言:

  1. 其實很多小病應該採"無為而治"的方法讓它自然療癒就好,偏偏很多人就是執著於"Do something",一定要搞出很多莫名其妙的可以幹嘛、不可以幹嘛的規矩,可能等待疾病痊癒的過程太無聊,一定得想個什麼讓自己忙一下才可以吧:P

    回覆刪除
  2. 綠角您好,
    這本看起來真是一本實用的好書。
    希望台灣人都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減少醫師們的負擔。
    感謝您常常分享好書的心得!

    回覆刪除

  3. 不客氣

    其實最該感謝的是這些好書的作者
    讓讀者可以學到新的知識 新的觀點 或是有新的感動
    讓生活更加豐富~

    回覆刪除
  4. 前幾天才聽過小李p的演講
    獲益良多
    By flan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