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The End of Poverty讀後感---續1
書中有一個章節,作者用一個最基本的經濟體型態,一個務農、自給自足的家庭,如何提升收入,改善生活品質,來解釋經濟發展的條件。一個相當簡明的解說,馬上可以讓讀者瞭解儲蓄、交易、科技與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當這些條件被滿足時,經濟能向前發展。但當這些條件消失時,經濟也會倒退。經濟發展不是一條只能向前的路。人類社會必需有所付出,才能享有經濟發展的果實。
看到後來,我發現書中前面所寫,都在為後半部做準備。作者的意圖應是讓讀者即使沒有接觸過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在看完這些介紹後,對經濟議題也能有一基本認識,而能瞭解後半部,解決貧窮問題的方法。
再來又是幾個很精彩、充滿故事性的實例。作者描述自己走出校園,實地參與國家層級的經濟計畫經驗。第一個例子是南美內陸國,玻利維亞。作者應學生的邀請,到該國參加研討會。討論會中談到一個問題時,作者從聽眾席中上台解釋給大家聽。有個聽眾就說了,”既然你那麼聰明,為什麼不來幫我們?”這位聽眾後來成為該國的外交部長。很多參與研討會的人士都是政治人物,他們需要一個經濟顧問,作者回應了這個要求,也開啟了實際參與經濟計畫的經驗。
當時玻國最大的經濟問題是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每週物價以十幾趴二十幾趴的速度攀升。一年物價可以上漲十倍,通貨膨脹是1000%。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已經持續幾年的超級通膨也應緩慢處理。先把上千的通膨,降到百位數,再降到十位數,逐步解決。但作者以過去的歷史經驗和玻利維亞通膨的根本原因來看,他說,這件事,幾天之內就可以解決。(但制定行動策略不是幾天的事。)
精彩的地方在於,超級通膨的解決方法,是把境內汽油價格拉高10倍。後來掌權的玻國財政官員,真的這麼做,大幅拉高油價。果然,超級通膨在二週之內獲得控制。
作者的這些故事實在很吸引人。我第一次看財經相關書籍,看到有在讀Dan Brown小說的感覺,很想知道下一步發生什麼。
拉高油價可以抑制通膨。這個違背直覺的作法,居然就是解決問題的良藥。這個例子也讓我覺得,政府應該做有利於民眾的事,而不是做討好民眾的事。但這麼有骨氣的政府,實在少見。
我其實有點想賣關子,請讀者自己去看這本書,到底原理如何。不過,簡單的說,該國汽油供應是國營企業。玻國超級通膨成因在於政府一直印鈔票來支付各項支出。把油價拉高10倍,國家的收入就夠了,不用拼命印鈔票,就沒有超級通膨了。Simple and Easy。問題是,假如你是該國財政官員,你有那個膽子在每週通膨二十幾趴的環境下,宣佈油價調漲10倍嗎?(請勿作太多聯想,以上言論與近期國內的油價政策沒有關係。不論誰執政,我都是寫這一段文字,”政府應做有利人民的事,而不是討好人民的事。”而且台灣經濟狀況與玻國不同。)
作者在玻國,也第一次涉足國家層級的債務協商,簡單的說,就是要Debt cancellation,債務取消。對於這些經濟在崩潰邊緣、國民失業、人民難以溫飽的國家,再要求它們支付債務是沒有意義的事。他們用於支付的錢,拿來發展自身經濟,對全球金融來說,會是個更健康的發展。只且,需要救濟的是窮國的人民,不是已開發國家已經肥到油滋滋的貸款銀行。(雖然最近的次貸風暴,讓這些銀行有些漏油。)
作者也描述了他在玻國與IMF債務協商的交鋒經過。在言詞往來之際,IMF官員脫口說出一句,他回美國之後要請某某人評評理,他一定會不贊同的。而那位某某人,就是花旗銀行的高階主管。作者感到震驚,原來IMF官員在意的是,貸款銀行的主管說些什麼,而不是債務國的悲慘狀況。這段也說得非常精采,很有故事性。
作者在玻國的成功經驗,讓他有了名聲。後來有天,駐美波蘭外交官就去找作者,請他幫忙波蘭的經濟計劃。接下來就是一連串與團結工聯的重要成員,包括日後的波蘭總統,華勒沙先生的接觸與會談過程。作者在描述一個國家的經濟問題時,絕不是只從經濟面看,他各方面都看,從地理、歷史、政治、社會結構、群眾心理,都有個簡單詳明的解說,讓讀者有個較為全面的看法。經濟問題,是許多問題的綜合表現,其實相當複雜。
波蘭除了建立一個從共產經濟轉化成市場經濟的藍圖之外,也有債務協商的問題。波蘭官員出發參與會談前,作者建議他去看一下1953 London Agreement的內容。果然會談開始時,德國總理柯爾堅決反對取消波蘭債務。當時一般想法是,玻利維亞是玻利維亞,但一個歐洲國家,怎麼可以欠錢不還。然後波蘭代表開始幫柯爾複習London Agreement內容,看二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為了讓西德從戰爭的灰燼中站起,是怎樣減輕了德國的負債。(我實在很想知道當時柯爾的表情如何。)最後協商成功,債權國同意取消150億美金的債務。
再來作者轉戰蘇聯。蘇聯從共產到市場經濟的過程充滿痛苦,而且守舊勢力龐大,舉步為艱。對於這些權力鬥爭,西方國家對援助蘇俄的疑慮,有許多深刻的描繪。國際援助,就是一種政治手段,兩者是分不開的。書中也有一個很漂亮的圖,當俄國石油產量一年比一年低落,欠下的外債一年比一年多,終於來到外債超過石油產值的死亡交叉,俄國再也無法支付債務。
接下來是中國。作者與謀畫中國經濟改革的經濟學家們有所接觸,也從中瞭解了中國的發展。中國歷史,是台灣學生的必修。但作者再寫一次給我看時,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太精闢了。
中國這章的副標題是,Catching up after half a Millennium,在500年的落後中,重新趕上。這章有一個很漂亮的圖,橫軸是時間,從西元1000到2000年。縱軸是中國與西方世界,per capita GDP的比值。可以看到,中國在11世紀略勝西方,每人GDP是西方的1.1倍,之後一路下滑。到1850年,中國每人的生產力是英國的22%,1900年14%,1930年19%。到中共掌權後,仍是一路下滑,到70年代末期,開始經濟改革後,終於出現了V形反轉。
這種圖,我不知道要多久以後,才會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一個國家的過去,不一定要偉大。教導下一代認識過去,也不一定要用自大的眼光。
作者提出五個中國經濟史上的關鍵年代,解釋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在很短的篇幅中作了很精要的說明。
待續…
本書中文版是"終結貧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End of Poverty讀後感
The End of Poverty讀後感---續2
已拜讀了,感謝大大精闢的整理。
回覆刪除謝謝onlycafe的回應
回覆刪除綠角,老實說我很羨慕像你還有一些英文好的人,能夠直接看國外的投資書籍。畢竟很多研究國外已經有的,國內卻很缺乏。
回覆刪除我英文也沒多好
回覆刪除去看就會慢慢瞭解
沒想像中難啦!
感謝分享,受教了
回覆刪除綠角大老是說自己英文沒多好~
回覆刪除根本就是太謙虛了~:P
James真是太過獎了
回覆刪除也要謝謝你部落格的支持
我覺得你文筆不錯耶
達意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