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life is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 If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you appreciate none of what you have.” Morgan Housel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誰偷走你的獲利”讀後感
這是一本難得的,很明白的講出投資事實的好書。
書名是一個問題”誰偷走你的獲利?”
看完後,讀者會知道答案。是自己偷走了自己的獲利。
書中花了很多篇幅解釋投資的不良行為。
譬如,想要相信經濟是一個簡單的機械系統。你只要按下某個鈕,它就會怎樣運作。就像家裡的洗衣機。或是想要相信,看一個簡單的指標,譬如GDP,就可以知道未來股市的走向。
作者詳細解說,這些都是太簡單、太天真的想法。股市從來沒有過神奇指標,讓你知道什麼時候該進場,什麼時候該出場。
很多人以為,投資就跟當小學生差不多。中午鐘聲一響,小學生就開始吃午餐。這些投資人以為,股市會有個高懸的指標,等它一響,就可以進場,開始賺取報酬。
這是太幼稚的想法。
(相關討論可見GDP能否預測股市表現?)
很多人過度貼近市場動態,耳邊眼前,塞滿了最新的經濟動態與財經報導。這些報導,就剛好會在市場谷底時,寫出”市場悲哀氣氛籠罩,完全看不到復甦前景”這種標題。在市場高漲時,寫出”專業投資機構上看XXXX點”之類的文字。
過度關注這些事情,剛好會在市場底部,讓你被悲觀情緒感染,不敢低點買進,或是賣在低點。在市場高點,讓你充份樂觀,買在高點。
為什麼投資人老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因為買高賣低,都有很好的理由。這些理由,就由財經媒體提供。你看愈多,理由就愈充份。愈會傷害自己的報酬。
還有,投資人想要相信,有人可以告訴他們未來市場的走向。
誰應該告訴投資人這些答案呢?
當然是投資專業人士,所以投資人無不希求經理人、理專告訴他們答案。
但事實是,從來沒有人可以持續正確的預測市場未來。
假如有人用很肯定的口吻回答這個問題,你馬上將他歸類於投資騙子,通常就是個正確的分類。
投資人希望有人告訴他,而這些專業人士就做出違心之論,假裝知道市場未來走勢。
這個情形正是投資世界最盛行的”上下交相賊”。
投資人去相信這樣的說法,它不可能持續正確,通常是適得其反。所以當然會傷害報酬。
作者也特別提到,理財專業人士,不要再用市場未來走向的預測來做投資”建議”,也不要再以銷售導向來接獲客戶。應該要教客戶,設計與穩定執行資產配置。這才是正確的方向,但也是比較辛苦的路。
(相關討論可見投資顧問的等級
不要讓自己的獲利被偷走的處方,就是管好自己。
一個設計良好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是最好解決方案。(假如搭配使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就更好了。)
這本書由金融業界人士寫成,是難得的佳作。內文旁徵博引,頗具說服力。希望除了讓更多投資人可以用正確的態度觀看金融投資,也可以讓更多志同道合的業者走上理財規劃的正途。
本書新版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巴菲特2015致股東信讀後感3(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真假巴菲特
“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法”讀後感1—落入陷阱而不自知的投資人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Pound Foolish)讀後感3—惟有打敗市場才叫理財專業的謬論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2—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與投機的逆襲
“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讀後感2---最佳化vs最大化


哈哈哈哈哈,騙子!太喜歡綠角大的直白!
回覆刪除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