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3年度聚會---會議概況與心得(Taiwan Bogleheads 2013 Annual Conference)

台灣第一次指數化投資人年度聚會已經在2013年五月11日(星期六)下午,於台北順利舉行。

這次活動地點是位在建國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口的伯朗咖啡。我們將三樓整個包下,做為會議場所。

會前場地照:


報到處:



歡迎海報:




這次活動由演講與座談兩部分組成。我準備了由32張照片組成的一個循環播放的Powerpoint檔案,在報到時間播放。內容除了介紹今天的講者,還有2012美國柏格頭聚會的照片,也有一些歷史照片,像Vanguard總部破土典禮,還有歷年執行長的合影。讓與會者在等待活動開始時,就有一些內容可以觀看。

演講分別由我,怪老子先生與劉鳳和先生擔綱。

我的主題是”我們的指數化投資”。


我講了指數化投資從1970年代開始的發展過程,柏格先生在這段期間的努力(做好事不見得會馬上得到認同與掌聲的)。之後到1990年代初期,ETF發展的過程。還有柏格為什麼會直接拒絕直接找上門的全美第一支ETF發行的機會。

接下來我提到自己如何成為指數化投資者。以及台灣本地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的發展狀況。

第二位講者是怪老子先生。他以”如何用指數化投資工具打造退休投資組合”為主題。


首先提到的是,需要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他提出一個簡單的算式,由自己退休後的每年花費、預期報酬與通膨率,可以計算出所需的退休資產大小。

實際的投資組合,他舉出一個股:債:定存=25%:65%:10%的範例。其中股票那25%,分別由12.5%的URTH與12.%的EEM組成。債券部位,由40%的IEF與25%的EMB組成。定存至少要存放三年所需的生活費。(這是一種Bucket approach。我在綠角的基金8堂課書中,也是採行類似的概念。以現金部位儲備未來幾年所需的退休生活費,並做為緩衝。)

第三位講者是劉鳳和先生。他以”聰明買保險”為主題。


劉先生提到,有三種保險不要碰。它們分別是投資型保單、儲蓄險與終身醫療。他一直強調,保險要低保費高保障,才能真正發揮保險的功能。相關論述,劉先生在平民保險王書中也講得很清楚。

三位講者都講完之後,有個比較長的中場休息時間。這時有點心與飲料供與會者取用。也有許多參加者,圍著三位講者討論發問。

(點心與飲料)

最後是座談時間。會議前發給的資料中,就有一張座談會會提問單。我們在休息時間回收。提問單上有三個欄位,與會者可以分別填入想要詢問綠角、怪老子先生或是劉先生的問題。

我在座談會時,也充當主持人,分別提問兩位講者,也回答我自己的問題。

有趣的是,有些與會朋友對於參加美國的指數化投資人聚會蠻有興趣。我相信未來幾年,非常可能有台灣的朋友前往參加。


(座談會照片)

最後活動於下午17:20順利結束。

總結來說,這個活動我有幾點想法。

這是一個很具有紀念價值的活動。這場聚會不僅是台灣第一場,也是亞太地區第一場指數化投資人聚會。

日本的投資人口遠大於台灣。香港與澳洲有Vanguard的分公司。新加坡市場的分類屬已開發市場。但是在指數化投資的領域,這些地方,都沒有指數化投資人的公開聚會。他們可能有指數化投資人,但凝聚力恐怕還不足以形成組織。這部分,我們台灣的指數化投資朋友可說是領先群倫,率先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

我想要強調的是,這個活動,不是因為綠角發起舉辦才得以舉行。是因為有在座每一位投資朋友的參與才得以實現。綠角很高興能與各位朋友共同參與這場盛會。

這個活動本想達成兩個目的,一是理財資訊的傳達,另一則是指數化投資朋友間的交流。

會後來看,第一點有達到。三位講者的演說與座談,有達成傳播理財資訊的目的。許多參加的朋友也對這點很有興趣。在休息時間,圍著講者討論發問。這很好。不過認識指數化投資同好這點,達成率相對較差。

這個活動之所以請每位報名者提供暱稱並印製名牌,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大家互相認識。(印130份不同的名牌還有報到時一一核對名牌發放,都會讓作業複雜許多)

這個作用在美國的柏格頭聚會非常明顯。我在那邊認識了許多美國的投資朋友。歡迎酒會、用餐時間、討論會時坐在同一桌…有太多太多的交談與認識的機會。而且大家好像都蠻熱情的,覺得沒跟你打過招呼或說過話,就要跟你聊上幾句。其中一位美國朋友,甚至有來參加這次的台灣指數化投資人聚會(沒錯,我們台灣第一次聚會就有外國朋友參加)。

美國的活動中,沒有出現休息時間,與會者仍大量繞著講者討論的狀況。有這樣的活動時間,就是簽書會的時候。假如你與這些理財專家與作家有什麼想討論的,簽書會時可以讓你充份討論。

我覺得美國的指數化投資人聚會有同時達到這兩點。讓與會者聽到理財知識,也有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實我覺得後面這一點可能更為重要,這是聚會的重要目的。不過很可惜的是,這次聚會似乎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這可能日後要藉由不同的活動內容設計來達成。

原先活動名額是100人。後來發現報名人數實在太多,與伯朗咖啡店長確認後,將人數擴增到130人。後來發現,這幾乎達到會場使用上限。130人的位置排開後,最後面幾排的人其實離講者有段不小的距離。在投影片與聲音的傳達上,效果都比較差。

而且會場沒有高低差。前方也沒有講台。坐在後面的參與者視線很容易被擋到。


另外,當天會場前方出現漏水的狀況,可能與當天下雨有關。雖然不影響活動進行,但仍是個缺點。會前勘查,我們至少看過這個活動場地三次,但沒有一次是在下雨時看場地。沒抓到這點有點可惜。看來看演講場地,要跟看房子一樣,白天晚上晴天雨天都要看一下,比較保險。

費用方面,這次的報名費收入,會後結算是虧本的。無法打平。也就是說,就算日後活動仍使用伯朗咖啡這個費用等級的場地,這個聚會的費用也必需提高。有許多朋友在會後問卷反應,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假如活動時間拉長,成為一個整天的活動,或是使用更好的活動場地,都會拉高費用支出。不過這應都仍在與會者可以輕鬆負擔的範圍之內。

辦這場活動,需要許多人的通力合作。

在合作廠商方面,印刷講義與海報,需要找印刷廠。準備發給每位與會者的磁鐵紀念品,要找專門做這種東西的工作室。它們只負責印製,海報與紀念品的圖樣,都需要籌備團隊設計與完成。

除此之外,還要找場地提供者。要找製作名牌夾與帶子的廠商。每一個業者都需要跟他們個別聯絡。

講者方面,我們必需聯絡怪老子與劉鳳和先生這兩位非常具有知名度,行程也相當忙碌的講者。在活動日期前好幾個月,我們就在約一個大家都有空的週末,做為活動日期。然後還要就演講與活動內容進行討論。這裡我要特別謝謝怪老子先生的建議。本來設計三人的演講時間都是一小時。怪老子先生說這樣會模糊活動主題。應以指數化投資為主。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在美國方面,我在美國柏格頭論壇公布台灣聚會的消息。還有寫信跟美國指數化投資人組織領導者Mel Lindauer先生,與我們的大家長柏格先生邀請寫信給我們台灣的朋友。這些全部要以英文連絡與發表,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

另外就是一些小細節。譬如會場發給參與者的資料。99%都是中文版,給台灣的朋友。但因為有位美國的參與者,所以我們也需要特別準備一份英文版的資料。


(左邊中文版,右邊是英文版的會議資料)

會場我們也準備了一張大型卡片,讓所有與會者簽名。這張卡片將直接寄送到美國給柏格先生。除了感謝他的付出與努力之外,也讓他知道,在台灣,也有一群忠實的指數化投資朋友。





綠角與所有籌備夥伴,都有正職的工作。這些準備事項都要在自己的空閒時間完成。結果就是,在會前一週。白天上班,晚上繼續忙這些事情。有許多朋友說,能不能在台中或高雄再辦一場。真的很謝謝大家的支持。但人力有限,辦一場就需要很大的心力了(還要自己貼錢?!)假如能每年辦一場,恐怕就很不錯了。

這場聚會,有夫妻,甚至還有父子檔前來參加。活動中,有的朋友找我不是要問我問題,而是要跟我說聲謝謝。謝謝我辦這個活動,還有這些年來的分享。

寫這個部落格,除了釐清自己的投資概念,能讓許多讀者朋友也覺得有所收穫,真是最大的回饋。

2006,綠角財經筆記從零開始,發表第一篇文章。2013,我們舉辦了亞太地區第一場指數化投資人聚會。之後還會有什麼有趣的發展呢?

未來總是令人期待。


紀念品小磁鐵: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柏格先生給台灣指數化投資朋友的一封信(John C Bogle’s Letter for Taiwan Bogleheads)

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5年度聚會(Taiwan Bogleheads 2015 Annual Conference)-回顧與心得1

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3年度聚會(Taiwan Bogleheads 2013 Annual Conference)

綠角參加2012第11次柏格頭聚會1---就在今天(Greenhorn at Bogleheads Reunion 11---Today is the day)

美國柏格頭聚會的由來(The History of Bogleheads Reunion)

25 則留言:

  1. 綠角兄,謝謝您的付出。建議下次活動有些工作可以事先徵詢志工協助,NPO組織本來就是要善用外部力量,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回覆刪除
  2. 學生時代或出社會工作有辦過活動的朋友都知道, 所有製作禮品, 聯繫廠商, 找場地等等, 全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特別是"還得自己貼錢!"
    這一切只有熱情能夠支撐, 但這個熱情能走多久, 沒人曉得, 所以這勢必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同合作, 但這不僅需要理念相同, 個性是否相處的融洽也得考量, 畢竟這一切都是自發性

    最後還是謝謝綠角與籌備團隊, 你們辛苦了

    回覆刪除
  3. 謝謝綠角的辛勤付出。

    回覆刪除
  4. 謝謝您的熱心付出!!

    回覆刪除
  5. 謝謝版大,加油!

    回覆刪除
  6. 嘿嘿,我有先偷偷亂喵有沒有認識的暱稱喔,沒看到才去旁聽別人討論,結果反而是旁聽時被Orange兄給抓到了。感覺和Orange很有緣份,幾次無意間都同時留言回應,這次又碰面了。不過一方面劉先生講得正精彩,二方面我們兩個似乎都不是很會哈拉的那種,所以後來也沒有機會再互動。

    慢慢來吧,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回覆刪除
  7. 謝謝綠角大大與籌備團隊們~

    這是開創歷史性的聚會~!!




    回覆刪除
  8. 謝謝綠角,因為您與籌備團隊的關係,台灣才會有這個如此有象徵意義的活動出現,真的很慶幸在一開始對理財完全不懂的時候看到您的部落格,就像是汪洋中的一盞明燈,再次跟你說聲感謝~~~

    回覆刪除
  9. 綠角與工作團隊真棒!
    為了一個平等的投資公民身分
    這個願景逐漸發芽
    看這則文,真的很感動
    謝謝你,綠角

    回覆刪除
  10. 很開心邁出第一步,這是台灣指數化投資重要的里程碑。
    那天花板不停漏水,看到有位志工跪在地上,專注的用抹布吸除四濺的水痕,無私的付出,令人感動!
    這是屬於大家的活動,許多朋友都會樂於出錢出力協助,請不要客氣。
    再次謝謝綠角和熱忱的志工們,辛苦了!

    回覆刪除
  11. 綠角大大您好

    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問題是是否曾經有台灣券商想過將Vanguard集團的商品引進台灣呢?因為像文中提到的其他亞州地區都有類似的商品,為何就獨缺台灣,是因為台灣券商的心態問題,還是Vanguard集團並不將台灣視為一個有潛力的地區?還是曾經有實行過,不過因為哪些原素而失敗了呢?在下是最近才接觸到指數型投資,所以不太清楚台灣的現況是什麼。最後還是要感謝綠角大對台灣指數型投資的貢獻

    回覆刪除
  12. 非常感謝綠角大大的無私付出與貢獻!

    身為領頭羊總是特別辛苦的,籌辦活動如果只是兩三個人要辦這麼大的活動更是如此!或許未來可以像蔡依橙醫師的活動團隊吸取更多的經驗,也可以再多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來辦,希望一年一年都可以繼續下去!

    提議:明年是否改在麗星郵輪上辦,不但有更多時間的經驗交流、課程學習、認識投資同好!

    回覆刪除
  13. 感謝您和團隊為活動辛勞付出和貼心卡片...以及網上的熱情分享...

    回覆刪除
  14. 感謝Jesse, Edward, Welong, 兩位匿名先生, Rib, 宮廷, 蕭華特, 孫小姐,
    John Chien, 家豪, 逸揚指, Diana, kc等許許多多朋友的鼓勵

    指數化投資真是條有點孤獨
    但又不是那麼孤單的路
    有你們真好

    回覆刪除
  15. 非常感謝綠角無私的奉獻
    像這樣的活動,應該讓更多人有機會來參與
    當然,也有很多熱心的志工會願意幫忙的

    回覆刪除
  16. JJ(有帳號的)説得沒錯。

    透過這樣的平台,能夠讓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力量,
    繼而推廣正確的投資之道,避免不必要的追高殺低,
    與時間上的浪費,大家專注在自身專業的領域上,
    才能帶動社會的正向力量與經濟發展,並回饋到自身
    的投資報酬,這才是正面、良性循環的投資之道。

    JJ (沒帳號的)

    回覆刪除
  17. 綠角兄,不知是否有研究Vanguard 在香港掛牌的ETF(2805)?有機會是否能為大家解讀基金章程?畢竟有中文的範本會容易懂些,謝謝!

    回覆刪除
  18. To Jesse,

    如果您是要找中文章程,連結如下:
    https://www.vanguard.com.hk/portal/investments/detailoverview.htm?lang=zh&portId=9582

    回覆刪除
  19. 小熊兄,
    謝謝您的分享,我之前就看過了,只是程度不好有看沒有懂,想請綠角兄解讀一下.

    回覆刪除
  20. 綠角兄您好:

    一轉眼聚會至今已過了快一年,有感於您部落格上許多指數化投資同好們所分享實用的資訊心得多分散在不同文章後面,沒有像Bogleheads這樣交流平台,因此想要尋找有興趣的綠角迷們,一起在Facebook(或其他討論區)成立有關指數化投資及資產配置的社團。

    由於沒辦法在您Facebook的粉絲專頁上留言尋找其他有興趣成立社團的朋友,就想到在這篇聚會心得文後面留言,希望有機會找到其他有興趣的伙伴。(或是綠角兄願意登高一呼就更快了,哈!)

    剛好發現您也提到上次活動較缺乏指數化投資同好之間的交流,想說如果可以透過網路社團互相認識,將來再舉辦大型活動時彼此也會更熟悉,再次感謝您對指數化投資的付出。

    Yufeng

    回覆刪除
  21. 感謝Yufeng再次提供很有建設性的提議

    我一直有在想要不要再辦一次台灣指數化投資人年度聚會

    辦起來實在很有意思
    不過辦一個百人以上聚會所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
    還真是不小啊~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