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ss Test讀後感12---金融海嘯的救援成果


作者在最後的Epilogue回顧了美國經濟復甦的狀況。

歐巴馬在2009一月就任美國總統時,面臨這樣的處境:

2009預計一年再損失900萬的工作機會。
房屋與汽車市場正在崩壞。
貼滿補丁的大型金融機構搖搖欲墜。

但在積極的財政、貨幣與金融政策下,情勢終於被挽回。

先是跟其它國家相比。到了2013年底,美國經濟整體產出,以GDP衡量,已經比危機發生前高6%。日本、英國與歐元區仍未回復到海嘯前的水準。

作者寫書的時候,2013三月,美國已經經歷了連續48個月的工作成長,私部門共創造了870萬個新工作。

再來跟美國歷史經驗相比。

書中有個很漂亮的圖,把2008跟1929對比。2008的初始衝擊(Initial shock)程度跟1929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2008家庭財富減損16%,1929是3%。2008公司借貸利率爬升2.2%,1929是0.3%。

但最後的成果,是2008比較好。從高點到低點的GDP減損,2008金融海嘯是是-4%,1929至1932的大蕭條是-26%。最高失業率,金融海嘯是10%,大蕭條是25%。

投入救援金融機構的美國政府資金,事後隨著市場反彈,產生很好的回報。估計有1500億美金的獲利。(書中有一張圖顯示各救援計畫的獲利與損失。)

但這個後續發展甚少被媒體報導。造成大多民眾仍以為,這些救援就是送錢給金融業者,一去不回。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經濟產出、工作機會,是在2009之後,才慢慢的用個位數百分比的速度爬升回來。

2009上半年,經濟數字仍很難看。

2009二月,美國失業率8.1%。三月再損失80萬個工作,失業率爬升到8.7%。四月,失業率再爬到8.9%。

但是股市從2009三月就開始強力反彈。

股票市場是一個希望與預期的市場。市場參與者預期日後狀況會好轉,市場就強力上漲。

但經濟活動,是一個靠著一點一滴人為努力堆積成的現實世界。人無法靠想像,就產生100萬個工作機會。

也就是說,金融市場快速復甦,實體經濟緩慢復甦,會更加深大眾認為政府是為了幫助大股東、大銀行,才著手進行這些救援措施的印象。

而一個民選政府,的確會受到大眾看法與印象影響。書中,作者就提到自己多次跟國會與各種委員會交手的經驗。

挽救金融危機,是一個政治上很不討好的舉動。

本書書名Stress Test。表面上看起來,是對金融業者的壓力測試。但這次危機,也是對金融主管單位的壓力測試。更是對投資人的壓力測試。

當我們對金融機構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品頭論足之際,我們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有經過壓力測試呢?

這本Stress Test,是關於2008金融海嘯的絕佳著作。作者以第一線參與者的第一手資料,完整呈現當時金融業者的不同面貌:驚恐、謹慎,自以為是。也呈現了美國政府內部的不同看法:讓它去死、一定要救、我的部門才重要。

看過這本書,即便沒有親身經歷過2008的讀者,也可以體會當時狀況有多危急與緊迫。看到現代金融體系可以出現那麼大的問題,也可以用比較成熟小心的態度,來處理投資問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Stress Test讀後感2---危機歷練

Stress Test讀後感3---金融危機的兩個要素

Stress Test讀後感4---危機前的太平盛世

Stress Test讀後感5---危機的起點

Stress Test讀後感6---限時拆解金融炸彈

Stress Test讀後感7---面對風險的兩種態度

Stress Test讀後感8---無法挽救的雷曼與幾乎倒閉的AIG

Stress Test讀後感9---資本與保證(Capital and Guarantee)

Stress Test讀後感10---沒消息不是好消息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1—擠兌影子銀行

1 comments: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