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2018致股東信讀後感2(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專心大決定,減少小動作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2017年十二月,巴菲特與避險基金業者的賭局已經結束。


年報列出用來跟指數型基金對比的五支主動型基金,分別以字母A到E表示,從2008到2017這十年間的績效。這些基金都是Fund of Funds,專門投資避險基金的基金。

這五支主動型基金,分別交出2.8%到87.7%的報酬。遠遠落後同期間標普500指數型基金125.8%的累積報酬。

不要小看這個差距。這五支Funds of Funds都是由投資業界中,擅長評估與挑選其他能幹的經理人組成。而被選入的上百支避險基金,每一支都有它背後看似很有道理也很有潛力的投資邏輯與策略。

這上百位專家忙了半天,結果績效落後標普500指數。全部是白費力氣。

所以重點是,當有人試圖要說服你,他有某個很厲害的選股技巧或交易策略,”保證”帶來勝過市場的報酬。

你的問題應該是:”有什麼理由,這個人會比上百位美國當地的投資專家還要行呢?”

巴菲特當時要投入這個賭局有兩個理由,第一是要擴大當初預計要捐贈給Girls Inc. of Omaha的318,250美金。第二個,公開他自己的信念。什麼信念?就是標普500指數型基金,可以帶來比大多美股投資專家更好的成績。

指數化投資的勝出,這在去年的致股東信中已有詳細的討論。今年,巴菲特提到這個賭局另外兩個值得一提的地方。

原本巴菲特與對賭者都提供50萬美金。如何提供呢?

當初他們分別花費318250美金,買進在十年後到期時,會有50萬面額的零息美國公債

零息美國公債是折價買進,到期時美國政府歸還票面價格。其間的收益就是折價與票面價格的差距。

本來這些公債預計到2017到期時才會有100%的面額價值。但到了2012十一月,它們的市價就達到95.7%的面額(意即變的很貴),殖利率剩0.88%。

於是巴菲特跟對賭者兩人同意,將這些公債賣掉,改買11200股的波克夏B股。

這五年波克夏股票的增值,讓Girls Inc. of Omaha最後收到的捐贈是222萬美金,而不是原先計畫的100萬美金。

也就是說,假如維持原先的公債投資,等於錯失122萬美金的獲利。

不過,其實當初無法保證股市投資在五年內一定會有勝過公債的報酬。但這個例子的重點在於,假如全部投資高評等債券,在股市多頭時,會錯過相當可觀的報酬。

這裡巴菲特特別說明了一個投資觀念。

投資基本定義是把目前可用於消費的錢存下來,希望日後可以達成更大的消費。投資的風險就在於,未能達成這個目標。

以日、月、年這種很短的時間來看,股票似乎波動風險很大。但把時間拉長之後,所謂安全的公債,其實很不安全。它對於購買力的增長與維持,能力往往不如股票。

所以按傳統說法,假如一個年輕人,一個二三十歲的人,投資組合全部都是公債,他叫做持有一個低風險投資組合。

不對。巴菲特說,實際上,他持有一個超高風險的投資組合。這個風險不在於每天、每月報酬的波動度。而在於二三十年過後,這樣的投資方式很可能會讓他錯過大量的股市報酬。就像巴菲特跟對賭者假如十年期間都一直持有零息公債一樣。

但不要以為巴菲特完全沒持有公債。在同一篇報告中,他提到

“During the 2008-2009 crisis, we liked having Treasury Bills that protect us from having to rely on funding sources such as bank lines or commercial paper.”

在金融海嘯時,他很高興公司持有大量的美國公債做為流動性的來源。

這種面對風險的態度,也正是資產配置的核心概念。同時用股市投資參與股市較高的成長性,同時用高評等債券投資來穩定投資組合,並形成股市下跌時可以用來再平衡,加碼投資股市的資金來源。

另一值得學習的地方則是:”Stick with big, ‘easy’ decision and eschew activity.”

做大決定就好,避免過度活動。

在過去十年期間,與巴菲特對賭的那些避險基金經理人大概已經執行了上萬個買進或賣出的決定。他們一定是很努力的,努力的研究公司財報、訪問公司執行長、與分析師討論。努力了半天,卻得到落後標普500同期報酬的成績。

相對來說,巴菲特與對賭者在這十年中只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就是把賭注從公債換到股市,就將終點資產價值從100萬美金拉高到222萬。

對於投資人來說,整天專注要買那支股票,賣那支股票,就是類似那些避險基金經理人的行為。這很可能造成” 窮忙”。

”忙”,因為這會讓這位投資人看起來很努力,有很多事可以做。”窮”,因為這往往會帶來落後指數的後果。

而資產配置投資人,將重要決定,也就是股債配置比率做為決策核心。參與市場方面,就直接用指數化投資工具達成。

這就是做大決定,避免過度活動的投資做法。

總結來說,不論是在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以及將重大決定放在股債配置上面,巴菲特的態度,都跟使用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人是一致的。

而很多打著巴菲特名號的投資方法,則是教人把全部心力放在個股挑選以及如何逃離股市下跌。

想學習巴菲特投資概念的投資朋友,應該自行閱讀與瞭解巴菲特親筆信中的投資概念,而不是看很多冒用股神之名,宣揚自己投資方法的書籍與課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巴菲特2018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成功股市投資的共通原則

巴菲特2015致股東信讀後感2(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巴菲特的投資失誤

巴菲特2016致股東信讀後感2—生產力提升的善與惡

巴菲特2017致股東信讀後感2(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不相信巴菲特與利用巴菲特的人

3 comments:

綠角 提到...

它們的無能為力
是一種數學上的必然

Jerry H. LIN 提到...

我覺得用他們將公債轉成波克夏股, 正好可以說明綠角大的一個盲點.. 為什麼要轉換, 及為什麼轉換才有利可圖...

殖利率低到0.88%就無利可圖嗎? 還有可能到負利率啊.. 但為什麼認為無利可圖呢? 因為公債最後只會回歸面額, 所以知道獲利有限或無利可圖了... ;
同理, 為什麼個股也應該要轉換(或稱買賣), 因為如果都知道最好的結果就這樣了(如同公債的回歸100), 那為什麼不轉換(賣掉再買其他或空手)??
但有沒有可能錯估情勢? 賣掉了還在漲?? 有!! 如果0.88%殖利率可以到負利率一樣.. 都有可能...

所以不是不行, 而是很難、很費功夫, 不是人人都可以.. 所以, 應該採用綠角大所推薦的ETF及資產配置方法, 人人皆可達成.. :)

綠角 提到...

謝謝Jerry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