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pectives on Equity Indexing讀後感1----Enhanced Indexing是指數化還是主動投資?


Perspectives on Equity Indexing這本書中文可稱做”股市指數化投資的觀點”。

此書是一本合集,每一章的作者都是不同的人,由他們各自提出對指數化投資的看法。

作者多是業界知名人物。譬如Vanguard創辦者柏格先生跟漫步華爾街作者莫基爾教授,就分別是第一章與第二章的作者。Vanguard指數化投資技術核心人物George Sauter也寫了一章。還有標普500指數編制委員會的主席、其它資產管理公司指數化投資部門的主管等,甚至有提出反對指數化投資觀點的人物。真的是集合了各方觀點。

指數從過去衡量市場表現的工具,到1970年代,因為指數型基金的發行,成為一個投資工具的基礎。這個轉變也影響了指數編制規則。

要可以拿來被基金追蹤的指數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可投資性。標普500指數編制委員會的主席在解釋標普的指數編制原則時,就有特別提到對於證券流動性的要求。

假如為了衡量整體市場表現,把市場上那些流動性很差的證券都加進來做為指數成份股,當然可以更如實的反應市場表現。

但對於指數化投資工具來說,低流動證券帶來明顯較高的交易成本,會妨礙指數化投資的優勢。

George Sauter在他的專屬章節就有特別寫到,在資產管理公司交易室是如何處理低流性證券。

指數編製業者與資產管理業者,兩方都不約而同的提到流動性這點,顯見是個重要問題。

指數甚至帶出新的投資發展方向。譬如書中對Enhanced Equity Indexing有很好的說明。

一般會覺得Enhanced Equity Indexing這個概念很奇特。它說是Indexing,指數化。但又有Enhanced字樣,更好。

要交出比指數好的報酬。那它到底是指數化投資還是主動投資?

事實是,它介於兩者之間。

一般主動投資經理人,比較可以容許一年之內,基金帶來跟市場比較大的績效差別。目標是長期下來,帶來明顯勝過市場的報酬。譬如年化報酬勝過對應的市場指數2%以上,就是很好的成果。

指數化投資則希望年復一年都帶來貼近市場的成果。不要求勝過市場,但追蹤誤差要小。

Enhanced Equity Indexing希望帶來比主動投資小的市場績效差距,同時帶來勝過市場的報酬。其要求勝出幅度也不像主動投資的野心那麼大,能贏過市場0.5%以上,就算達標了。

判斷一個經理人的成果是能力還是運氣帶來的,會用的一個指標叫Information ratio。Information ratio等於Alpha/tracking error

所以Enhanced Equity Indexing雖然Alpha(超額報酬)不多,但它的tracking error(追蹤誤差)也小很多。有機會帶來一個更高的Information ratio。

一個較高的Information ratio,可以在相對較短的評量期間,有較高的信心區間,確定該成果到底是運氣還是能力帶來的。

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完全不想要跟市場產生落差,想要最大幅度的降低投資成本,那麼他會選擇指數化投資。

假如投資人一心想要更高的報酬,單年之內出現明顯的落後也沒關係,那麼他會考慮主動投資。

Enhanced Equity Indexing則提供一個中間點。你拿到的績效會跟市場有差距,但這個差距不像主動投資波動那麼大,一年勝出很多,下一年又落後很多。但你也有機會取得比市場好一些的成果。

要進行Enhanced Equity Indexing有兩大類做法。第一種是Stock-based strategy。另一種則是Synthetic strategy。

書中還提到兩種不同策略合併起來的效果。很有意思。

深入瞭解這些從傳統指數化投資衍生出來的做法與背後學理脈絡還蠻有趣的。

但投資,我還是喜歡簡單一點。主動投資要勝過市場已經被證明是很難的任務了。不會換成用Enhanced indexing就比較容易勝出。單純的指數化投資仍具有高度的說服力。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Perspectives on Equity Indexing讀後感2----自己追蹤指數很簡單?

不是指數化投資的Direct Indexing (Direct Indexing is Not Index Investing)

指數型基金的基本架構論戰

The Power of Passive Investing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的悲觀勝算

The Quest for Alpha讀後感---集中投資的迷思

Bogl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1—用基金投資的理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