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投資,是增加報酬,還是適得其反?(Concentration, Good or Bad for Investment Return?)

投資界常見的一個說法是:

“投資股市不應分散。分散只會讓你拿到接近市場的報酬,沒有突出表現的可能。

投資應該好好研究。選出幾支自己有高度信心的股票,然後重壓其上,集中投資。這才是致勝之道。”

這種說法表面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不要忘記,大多股票是不賺錢的,市場報酬是由少數幾支股票帶來的

集中投資,當持股愈來愈少的時候,錯過股市中的大贏家股票的機會就會愈大。只要錯過這些Big winner,你的報酬反而會是落後市場。

所以問題在於,是否集中投資自己最具信心的證券,會帶來更好的投資成果呢?

美國晨星在Portfolio Concentration Doesn’t Have Much Sway on Returns這篇研究報告,試著解答這個問題。

作者Alex研究的對象是有持股與報酬這些公開資訊的共同基金。分為美國股市與國際股市兩大類別。

美國股市基金再分為:大型混合股、大型成長股、大型價值股、中型混合股、中型成長股、中型價值股、小型混合股、小型成長股、小型價值股這九個類別。

國際股市基金則分為:大型混合股、大型成長股、大型價值股、中小型混合股、中小型成長股、中小型價值股這六個類別。

美國股市基金的研究資料來源期間是1994年初至2018年底。國際股市基金則是2004年初至2018年底。

研究中,把這總共15個類別的基金,依其前十大持股占總資產比率,分為四組。

Q4代表投資組合最集中的基金。美國股市的Q4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40-50%。國際股市的Q4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30-40%。

Q1代表投資組合最分散的基金。美國股市的Q1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10-25%。國際股市的Q1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8-17%。

首先是關於報酬率的探討。

結論,最集中投資的基金跟最分散投資的基金,在報酬率方面沒有明顯的差別。有些基金組別,是集中的贏,其它組別是分散的贏。但這個差距,都沒有統計上的意義。
(原文:None of the retur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st and least concentrated quartil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接下來是成功率(Success rate)。

文中對基金成功率的定義是說,在該期間,基金存活下來,並且勝過對應的市場指數。

對於成功率的探討,目的是想要知道,集中投資的經理人,是否有較高比率會勝過市場(且存活下來)。

作者研究的期間是一年跟三年。以一年來看,最集中投資的那一組基金,在美國股市的九個類別中,有五個類別成功率落後最分散投資的那一組基金。在國際股市的六個類別中,最集中投資的基金在三個類別,成功率落後最分散投資的基金。

三年的狀況也類似,好壞相間。但差距未達統計顯著程度。

也就是說,集中投資的經理人,未必就更能勝過市場。
(原文:There isn’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folio concentration and the odds of beating the market.)

最後是針對風險的探討。

直覺會認為,持股數愈少的投資組合,波動會愈大。但沒有。這個研究顯示,持股集中的基金,波動未必較大。理由在於,經理人可能藉由買進防禦性類股或是拉高現金比重,調和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所以報酬率、成功率、波動度,都跟投資組合集中程度未必相關。那到底什麼有關?

費用。

作者發現,投資組合集中的基金,收費高於投資分散的基金。在美國股市的九個類別與國際股市的六個類別,全都是如此,沒有例外。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作者前面在比較績效與成功率時,用的是尚未扣除費用的粗報酬率(Gross return)。

所以高度集中投資的基金,既然在粗報酬率方面無法勝過分散的基金,但在費用方面卻高於分散的基金,那麼結果就是,較差的淨報酬。

結論就是,投資界常說的,主動投資一定要深入研究,然後集中投資少數證券,才能達到較好成果。

這只是一種敘事,好聽的故事。

集中持股會增加錯過超高報酬股票的風險。

在專業投資業界(本文研究的是基金經理人),並沒有證據證明持股愈集中,報酬就愈高。

但持股愈集中,卻有收費愈高的傾向。

投資人應注意這些基金的特性。

需留意的是,這個研究中,即便是最集中投資的Q4類別基金,持股數也至少是好幾十支股票。(有的類別的Q4基金,平均持股數甚至破百)

一般投資人,以為自己研究專心一下,只買個位數的股票,那是超級集中投資。錯過市場上報酬主力來源股票的機會,會大幅增加。

不要以為自己是例外,是天縱英明,以為只要努力研究,買少數幾支股票,就能大幅增加勝過大盤的機會。這恐怕是過度天真的想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持股愈少,績效愈差(Concentration is Bad for Performance)

自組ETF跟ETF的根本差別(Self-Made ETF is NOT ETF)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訪問公司,有用嗎? (Confirmation Bias, confirmed!)

你在看財經雜誌的公司報導買股票嗎?那你一定要知道這個研究的成果(Cover Stories are Just Stories)

過度自信的病癥—偽大師才會說市場容易打敗(The Problem with Overconfidence)

武松巴菲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