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該注意投資成本(Cost is Important)

在投資時談成本,向來是一個不熱門、不討好與不被重視的主題。

成本?

何必呢?

投資當然是要細微的講公司財報,宏觀的講整體經濟。這才是內外兼修的投資心法。

講成本,就像在計較一條牙膏,在屈臣式還是超商買,差五塊的討論。

就是那麼不討好。

但我非常建議,所有進入投資世界的人,在修練偉大的投資武功前,一定要先把”投資成本”這個馬步打好。

為什麼投資成本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投資功夫的馬步。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投資成本對於最後績效成果影響重大。

你以為每年差1%的成本,最後二十年、三十年下來,終點價值也是頂多差幾趴而已嗎?

不,事關重大。

每年1%的成本,幾十年下來,會產生與嚴重空頭一樣的資產減損效果

假如你投資為的是要在幾十年後累積資產,不論你用的是短線進出,或是長期持有的策略,投資成本都很重要。

第二,投資成本其實不容易理解。

各種投資工具的成本,絕不是像到超商買一包零食,買一罐可樂,就有一個明白的標價在上面。

投資工具有各種方法,讓投資人交錢交的不知不覺。

譬如基金的” 內扣費用”。這就打死很多人了。

從綠角財經部落格成立至今,十幾年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內扣費用到底怎樣收的?”(註1)

人人都在買基金。但其實,很多投資基金的人,根本不知道內扣費用是怎麼收的。不知道自己的錢是如何轉進業者的口袋。

還有,台灣的基金公司(包括本土投信與境外基金公司)就只講經理費。基金公司網頁、基金基本資料上,都是經理費。他們不談更完整的內扣總開銷。把這個費用藏在幾百頁的公開說明書中。(註2)

讓投資人不知道如何被收費,讓投資人不知道實際費用其實更高。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讓投資人付出重大費用而不自知。

還有,以總資產百分比陳述的費用率。這也是很精巧的選擇。為什麼基金公司不用費用占預期報酬的多少來呈現,卻選用分母最大的”總資產”來呈現費用率。目的,就是讓投資人低估其影響力

而業者也成功了。投資人的確普遍低估基金的收費。

很多基金的收費等級,假如以正確的觀點來看,等同於40-50%的”所得稅率”

請問,假如你收入已經達到這個級距,交20%的所得稅感覺恐怕已經不是很好。但許多人卻對更可怕的基金的費用率,甘之如飴。這是基金業者相當成功的地方。大量刮取羊毛,羊也不會抱怨。

基金還有複雜的收費,後收型基金,或說是 B股收費結構。不只在基金界可見,在保險界也可以看到。讓投資人與保戶,付出更多費用、更大代價,還自以為撿到便宜。

刮更多羊毛,羊會更高興!

天啊!這真的是不簡單的成就啊。

上面這種內扣費用收費方式,以資產百分比呈現的費用率、B股收費模式,難懂、複雜。

目的只有一個,從投資人身上收取最高可以收到的費用。而且,讓他們不知不覺,不會抱怨。

假如你不懂成本,你就是投資界的呆頭鵝。被收取高額費用,付出重大代價,渾然不覺。

第三,你可以完全掌握投資成本。

研究財報,你買的公司日後就會營運一帆風順,不會遇到革命性創新者?

研究聯準會的每一份報告,你就可以正確猜到債券市場未來動向?

答案都是未必。

這些辛苦的研究,其實都未必能為你的投資多帶來1%報酬。

但假如你將投資成本,每年降低1%。你就是每年多1%的報酬。直接而有效。

省下的錢,就是多留給自己的資產。投資成本是少數幾個投資人可以控制的投資變項。

投資時,忽略可控制變項,把心力放在難以捉摸的全球金融市場動態,或是股票評價,是投資界最常見的本末倒置。

第四,投資成本決定報酬分潤。

我們藉由券商、基金、ETF等投資管道與工具投入市場,在投資的路上等於是多了一位”合夥人”。我們要跟這位”合夥人”決定,報酬要如何分潤。是64、73還是82。

聰明的投資人一定知道,這是要計較的事,絕不能裝大方。因為這對我們的投資成果有重大影響。

不然就會發生,像客戶資產被合法轉到業者手上的悲慘後果。

結論是,投資成本,是每一位投資人該做的功課。

因為它重要、可控制、而且不易捉摸。

任何告訴你投資成本不要考慮太多的人,最可能是以下兩種人:

第一、自己就是被收取高費用卻渾然不覺的投資人
第二、從客戶繳交高額費用維生的金融界人士

前者,將會走上資產嚴重減損之路。後者,只是在幫自己說話。

我們不想成為前者,對於成就後者的財富也不感興趣。

聰明的投資人要懂得看顧自身利益。

任何說”只要在意績效,不需要在意成本”的說法。都是一種基本的投資邏輯矛盾。

因為成本愈低,愈容易取得較佳績效。

在意績效,就從瞭解成本開始。








註1:基金內扣費用是,每天,從你持有的基金單位淨值中扣取。在你持有的每一天,每一天都要支出費用。

註2:美國金融主管單位規定,美國當地基金與ETF,在基金公司的說明網頁,就要直接列出內扣總開銷。台灣金管會,可以效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費用決定績效(Funds with High Expenses are Born Losers)

台股投資人,你知道自己已經交了上兆的稅金與投資成本嗎?(Trillion Dollars of Taxes and Fund Expenses)

花大錢做簡單的事1---目標到期債券基金(Defined-Maturity Bond Funds with Exorbitant Management Fees)

你是在買基金還是背貸款?(Mutual Funds Expense Ratio Can be Higher than Mortgage Rates)

買高費用基金,就是讓別人爽快花你的錢(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 Can Ruin Your Financial Life)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