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該看過去績效來挑選基金(Past Performance is No Guarantee of Future Performanc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看過去績效來挑選基金(或ETF),這大概是投資界最難逃脫的陷阱。它就像黑洞一樣,以強力的一般生活經驗與直覺認知,將投資人吸向它。等到投資人發現過去績效良好的基金,未來表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時,才滿身傷痕的爬出來。

為什麼投資時,不要用過去績效來挑基金呢?

第一個理由是關於投資的基本原則。

一個過去五年,年化績效20%的基金代表什麼?

簡單的說,代表它已經漲很多了。

假如是它投入的該資產類別表現很好,那代表該市場價位已經上漲許多。

假如是該基金經理人用的投資策略在過去五年特別有效,那代表市場上可能已經出現許多模仿者。

這兩種情形,都是未來績效的大敵。

因為在投資界,我們常常看到好壞相間的情形。一個資產類別在多年的好表現之後,往往就要走下坡了。一個經理人,在多年的好表現之後,接下來他的策略時常就會不行了。

在一個東西變很貴之後,再去追買它,這就是看過去好績效然後買進的第一個大問題。違反投資基本原理。

不該看過去績效的第二個理由在於,投資世界有許多與日常生活經驗相反的事。能力持續性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我們看運動比賽,上一屆的金牌得主,在這一屆,往往仍是奪牌熱門。

我們去餐廳吃飯,一家好吃的餐廳,下次再去,一般還是一樣好吃。

日常生活,我們常看到能力的持續性。於是許多投資人,就直接把日常生活經驗衍生應用於投資世界,以為過去表現好的經理人,未來仍會表現很好。

但實際狀況是剛好相反,我們比較常看到的是,過去表現好的基金經理人,接下來表現很差。

這種狀況我在部落格寫過文章描述。譬如基金排名的變化,以台股基金為例

我認為這是投資人最難想通的一點。因為這個情形跟一般直覺完全相反。

根據過去績效來挑基金,可以說是根本沒用。

第三個問題在於,過去績效太泛濫。

美國當地法律規定,基金需要公開過去一、五、十年績效。

基金公司假如要廣告或宣傳某支基金時,它們一定會用過去績效做廣告。

所以,說了再多次的”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但過去績效就在那裡,投資人還是會不自禁的觀看這些數字。

一看,腦中就會自動形成”想法”。想避都避不了。

第四個問題,看過去績效其實是一種偷懶法。

依過去績效決定那個標的比較好,是一種決策捷徑。

真的要分析一支基金,比較正規的做法是這樣:

這位經理人的背景與個性。他是一個很敢跟市場不同,堅持己見的人。還是看策略沒效,就會馬上修正的人?

這位經理人用的策略。他到底是根據什麼原則在選股。他的策略,在怎樣的市場狀況會表現好,什麼時候會表現差?

該基金公司的文化。該基金公司是會讓經理人自行發揮,還是重大投資決策都要經過一個更高層的投資委員會審查通過?這是一家想要培養明星經理人的基金公司,還是注重團隊成效的業者?

該基金的收費是高於市場平均,還是低於平均?

說真的,這些問題不好回答。

不然我們換這個問題,這支基金過去績效如何?幾顆星?

你看,簡單多了吧。

過去績效以及依據過去績效的星級評等,把應該做的投資功課簡化成再簡單不過的解答。

但是,針對一個本來應該下功夫做功課解答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解答。恐怕好處就是”簡單”兩字而已。但卻會將投資人帶向錯誤的方向。

簡單解答,未必就是正確解答。有時候是適得其反。

許多看過去績效的投資人,只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想要避免困難問題。

最後一個大問題,投資顧問與媒體,喜歡引用過去績效。

投資顧問(或比較正確的說法是銷售顧問),如何說服投資人買進一支基金?

最有力的說詞莫過於:”這支基金五顆星耶!”

星星,不論用於推薦美食或是共同基金,一樣有效。

問題在於,前者,的確很大的機會帶你找到美食。後者會很有機會讓你踩到地雷。

跟投資人解釋什麼叫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去分析基金的投資策略,經理人屬性,這太辛苦了。

何不就順從投資人的直覺,順著說:”看過去績效買就對了。”

這種無法告訴投資人真相,只想用簡單方法賣基金的業者,是為投資人著想的專業人士,還是圖一己私利的行銷專家?

你應該判斷的出來。

還有許多財經記者,在寫基金報導時,不知道要寫什麼,就寫下像這種句子

“雖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但仍可以參考”。

這就像在說

“雖說丟銅板全憑運氣,但仍可以用來決定今天是否該出門。”
“雖說喝酒駕車不應該,但仍可以偶爾做。”

就跟你講不行了,還要參考?

邏輯不通,莫過於此。助長跟據過去績效選基金的歪風。

許多知名財經專家與機構,也針對過去績效的危害做過說明:

譬如美國財經作家Jason Zweig說過:

“If you look at performance first, it then becomes an unconscious bias.”

假如你先看過去績效,那就會形成一種下意識的偏見。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發行AAII Guide to Mutual Funds中有這麼一句:

"Top Performance lists are dangerous."

過去績效排名列表是危險的。

漫步華爾街作者Burton Malkiel寫過:

“My own work suggests that there is very little persistence in performance, and today’s hot funds are more likely than not to be tomorrow’s turkeys.”

我的研究顯示,績效少有持續性。今天的熱門基金,往往變成明天的落湯雞。

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說過:

“Picking mutual fund managers and heeding the advice of market-timing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prior performance were fool’s errands.”

指數化投資之父柏格先生寫道:

“The mutual fund world is one in which forecasting relative returns based on past performance is indeed a fool’s game”

兩位知名專家都用了Fool那麼強的字眼來描述根據過去績效挑基金的行為。

拜託,不要再當基金投資時的笨蛋,然後還自以為聰明了。

假如一個金融業人士,跟你說:

“挑過去績效好的基金,就可以挑出未來的好基金。”

兩個可能。

第一個,他基本專業知識嚴重不足。連過去績效無法選出未來表現好的基金都不知道。

第二個。他知道。但他覺得你沒必要知道,或是不想讓你知道。他覺得你沒那麼聰明,他只想趕快賣出手上的基金。達成本月手收目標。

這兩個都不是令人愉快的場景。

總結來說,有幾個因素促成投資人過度依賴過去績效。

投資人自己的決策捷徑。
過去績效隨處可見。
金融業者的因循茍且,與不知所云的媒體報導。

投資朋友,請加強自己的知識與認知,跳脫這個最常見的基金投資陷阱。

這是基金投資,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同的問題,相同的本質(Don’t Chase Past Performance)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4—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

投資熱門基金的不良後果—以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為例(Poor Return Following Good Past Performance)

小心,不要被過去十年績效誤導(10-Year Annualized Return Can Be Misleading)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隨機騙局(Fooled by Randomness)讀後感3---隨機即可創造好績效

分析基金過去績效的系統性方法—以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例(A Systemic Way to Analyze Past Performance)

一樣的頒獎臺,不一樣的本質(Pretending Luck is Skill)

3 comments: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Cassie 提到...

請教綠角大
那麼該如何瞭解基金經理人呢?
是否直接查詢該經理人的名字就可以大概瞭解呢?

綠角 提到...

你應該不會覺得有人查詢你的名字
就會瞭解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