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股票來收租會有什麼問題,以PowerShares S&P 500 BuyWrite ETF(PBP)為例(The Problem with Buy-Write Strategy)

股市投資中有一種”收租”策略,基本運作方式是像這樣的。

先買進一支股票。然後賣出這支股票的Call option,收取Premium。

這種投資方法的英文叫Buy-Write Strategy,因為它要先買進(Buy)股票,然後賣出它的選擇權(Write call options)。這個方法也稱Covered Call Strategy。

贊成這種做法的理由,在於它可以帶來除了股票本身配息之外,更多的收入。

那麼它的成效如何呢?

在美國ETF業界,早已經有利用Buy-Write Strategy所發行的ETF,我們來看實際成效到底如何。

PowerShares S&P 500 BuyWrite ETF(美股代號:PBP)成立於2007,它的運作方式是買進標普500的成份股,然後賣出這些股票的Call option,收取Premium。每年內扣總開銷0.75%。

PBP自成立以來每年的報酬如下表: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PBP

-29.73

24.72

4.88

4.83

4.37

12.39

4.83

4.45

SPY

-36.97

26.42

14.93

2.06

15.84

32.21

13.53

1.34

(上表資料源自美國晨星。績效以淨值計算,單位是%)

跟PBP比較的,是單純買進標普500成份股,完全沒有賣出選擇權的標普500ETF,SPY。

從表中可以看到PBP跟SPY相比,只有在2008、2011、2015這三個年度有較好的表現。其它年度都是落後。

這八年期間的總報酬,PBP是23.8%。SPY是64.7%。PBP落後。PBP唯一比SPY好一點的地方在於波動較小。PBP的年報酬標準差是15.3%,SPY是21.3%。

也就是說PBP帶來更多的收入,但卻是較差的總報酬。

總報酬較差,配息多有什麼用處?

想想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答案就在於Write call option,把Call option賣出的舉動。

Call option的買方什麼時候會想要執行他的選擇權?

就在股價上漲之後。

(選擇權小複習。Call option的買方,會具有在特定價格買進的權利。Put option的買方,則會具有以特定價格賣出的權利。)

所以PBP賣出Call option的不良後果就是,當股價上漲時,賣方就會執行選擇權,把股票買走,害PBP沒有參與到上漲。

所以買進PBP這種ETF,或是執行Buy-Write Strategy,你等於在做一個下跌的時候會跟著市場跌,但市場漲的時候,不會跟著漲的投資組合。

什麼時候這會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在市場持平或是下跌的時候。

但遇到明顯上漲的市場,這種策略是大大不利。

會帶來某些好處的做法,也往往會同時帶來缺點。

金融市場的推銷者會專挑優點來講,身為投資人的你,則要同時知曉優點與缺點。

股票收租?

你會知道這只跟你講租金的好處,沒跟你說錯過資本利得的缺點。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模擬避險基金的ETF有比較厲害嗎?---以GURU ETF為例

掩護性買權策略的缺點(Disadvantages of Covered Calls)

選擇權基本定義(Basics of Options)

選擇權基本定義(Basics of Options)續

2 comments:

阿甘 提到...

謝謝綠角的分享,想確認一下:"
所以PBP賣出Call option的不良後果就是,當股價上漲時,賣方就會執行選擇權,把股票買走,害PBP沒有參與到上漲。"
這裡是想說買方就會執行選擇權,對嗎?

綠角 提到...

Learnman
前兩句說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