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3—摸黑前進


在書中,柏南克詳細解說了他任內公開市場委員會每一次開會時所面對的狀況,還有決議情形。

這些描述非常詳細,柏南克先生應該有記錄過往事件的筆記本(或是日記),讓他可以在書中準確回顧這些事情。

這些回顧很寫實,因為它寫出了在當下,大家其實都不知道未來到底經濟會怎麼走,還有金融危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的場景。

用事後之明寫出來的文章,常會有很明顯的因果推論。

下圖是美國標普500在2009年走的走勢。(用S&P 500 ETF,SPY的走勢為例)


股市在2009三月初達到低點,然後開始強力反彈。正確的投資做法,應該在當年二月或三月就投入市場。

我們投資人常希望藉由知道未來經濟的走勢,來做出正確的投資行為。2009當年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2009年的失業率持續升高,要到2009十月到達10.2%的高峰才停止。在2009上半年,美國消失了380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經濟持續萎縮,要到2009六月才終止。

書中描述公開市場委員會在2009三月18日開會的氣氛是:”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消息都很糟。”

假如一個投資人,他在2009年初可以事先準確知道這一年上半年,像GDP,失業率這些經濟數字,他會想要投資嗎?

恐怕不會。

而股市,就在這樣悲觀的氣氛中,大踏步的從谷底走出來了。

我們投資人,甚至連當時的柏南克先生,其實都無法事先準確知道這些經濟數字。

這段歷史,就可以指出,以為單純用GDP的起伏變化,就可以預知何時該投入股市,何時該離開股市的荒謬之處。

首先,沒有人可以準確知道未來GDP的變化。(所以常見修正,再修正)

其次,以為GDP擴大就值得投資,GDP在萎縮就要離開市場。這也不是正確的投資邏輯。

美國股市在2009三月起的反彈,就是在經濟萎縮中發生的。要等到GDP回升才投資,會讓投資人錯過起漲。

每一次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後報告,由主席指出要升息、降息還是不動。好像是一個統一口徑的決策。但委員之中有鷹派與鴿派之分。

鷹派指的是擔心通膨的委員。他們比較不喜歡降息的舉動。任何通膨的蠢蠢欲動,都會讓他們感到不太舒服。

鴿派則時對降息比較寬容的委員。

每次開會,柏南克都要溝通不同委員的意見。一個表面看來一致的會後決議,可能只是多數贊同。即使是贊同的人,也有強弱程度的分別。

公開市場委員會中分岐的意見,也正反應了,每個人都會對經濟前景有不同的看法。整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行為,就是眾人觀點的集合表現。

“行動的勇氣”這本書按照時間的方式排序,陳述近半世紀,襲捲全球的最大金融海嘯的發展過程。敘事清楚明白,可以讓讀者瞭解當時官方主管者面對的狀況與思考邏輯。

對於想要知道金融海嘯當時聯準會的想法與觀點,各種措施的意義的投資人,”行動的勇氣”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1—擠兌影子銀行

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2—救或不救

GDP能否預測股市表現(Does GDP Predict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