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拔去爪牙的猛虎—高費用指數化投資工具(Index Funds with High Expenses)

最近某家台灣投信將募集歐洲指數型基金。這是好事,讓台灣投資朋友有更多指數化投資工具可用。但當我看了該基金的詳情後,我不再確定這是件好事。

目前該基金的基本資料如下:


經理費1.5%。保管費0.24%。一年內扣總開銷,至少1.74%起跳。

1.5%的經理費,和國內常見的主動型基金1.5%經理費,完全一樣。

這支基金,是對國內投資人智商的最大考驗。

1.5%的經理費,用來聘請主動經理人,都已經是過高的收費。(想瞭解為何這算是太高的收費,請參考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1---台灣基金投資成本過高)

現在這支指數型基金,只幫你買某個歐洲指數中的50支成份股。都不必選股,不必研究財報。一個成份股如此單純的指數,用複製就可以追蹤了。居然要收1.5%的經理費。

這個收費的意思,似乎是想要測驗台灣投資人是否真的對費用如此無動於衷。看看台灣投資人是否真的不知道,幫你做指數化投資,還要收1.5%是天價收費。

再來,真的略微知道什麼叫”指數化投資”的人,看到1.5%的經理費,大概就會轉身離去。

因為這個費用,很確實的完全去除了指數化投資的優勢,那就是低費用。

指數化投資之所以能贏過大多數主動選股的嘗試,就是贏在低費用。(不是贏在效率市場。用市場不具完全效率的論點來否定指數化投資,代表這個人恐怕不太懂什麼是指數化投資。詳細討論可見指數化投資要義)

我曾在歐洲股市ETF(VGK)與歐股基金績效比較這篇文章中,分析歐洲股市的指數化投資工具VEURX,跟高費用境外基金相比的優勢。

VEURX用每年0.26%的內扣總開銷,就可以替投資人買進1200多支的歐洲股票,做指數化投資。現在台灣的這支歐洲指數型基金,保管費要0.24%,就快要跟VEURX的內扣總開銷差不多了,另外還有1.5%的經理費!

VEURX原先的十年績效排名如下:



排名

基金名稱

十年年化績效

1

貝萊德歐洲基金

8.94%

2

GAM Star歐洲股票基金

8.51%

3

MFS全盛歐洲研究基金

8.48%

4

天達環球策略-歐洲股票基金

7.61%

5

VEURX

7.40%

6

霸菱歐寶基金

7.35%

7

摩根士丹利歐洲股票Alpha基金

6.87%

8

鋒裕基金-核心歐洲股票

6.51%

9

先機歐洲股票基金

6.43%

10

鋒裕基金-歐洲研究

6.35%

11

德意志DWS Invest歐洲股票

6.19%

12

紐約梅隆泛歐股票基金

6.19%

13

鋒裕基金-領先歐洲企業

6.14%

14

柏瑞環球基金-柏瑞歐洲股票基金

6.04%

15

CI資本國際歐洲股票基金

5.97%

16

宏利環球基金-歐洲增長基金

5.06%

假如把VEURX,扣除1.5%的績效,就好像台灣這支高費用的指數型基金一樣。

它的排名會變這樣:



排名

基金名稱

十年年化績效

1

貝萊德歐洲基金

8.94%

2

GAM Star歐洲股票基金

8.51%

3

MFS全盛歐洲研究基金

8.48%

4

天達環球策略-歐洲股票基金

7.61%

5

霸菱歐寶基金

7.35%

6

摩根士丹利歐洲股票Alpha基金

6.87%

7

鋒裕基金-核心歐洲股票

6.51%

8

先機歐洲股票基金

6.43%

9

鋒裕基金-歐洲研究

6.35%

10

德意志DWS Invest歐洲股票

6.19%

11

紐約梅隆泛歐股票基金

6.19%

12

鋒裕基金-領先歐洲企業

6.14%

13

柏瑞環球基金-柏瑞歐洲股票基金

6.04%

14

CI資本國際歐洲股票基金

5.97%

15

高費用拖累的歐洲指數型基金

5.90%

16

宏利環球基金-歐洲增長基金

5.06%


績效降到5.9%,名次從第五名降到第15名。

少了低費用,指數化投資根本就不值得做啊。

這點,難道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會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推出這樣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指數化投資工具,至少經理費要比主動型基金的1.5%還要低,才算合理吧。

或許,短時間內的指數化投資熱潮可以讓這家公司順利募集資產。但沒有低費用的優勢,這支指數型基金的前景恐怕非常悲觀,恐怕也不會為投資人帶來令人滿意的長期投資成果。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永豐歐洲50指數基金,台幣計價與歐元計價的不同意義(Different Hedging Policies for EURO STOXX 50 Index Fund)

ETF全委保單分析---以”富邦人壽目標收益富利組合”為例

富邦日本ETF概述(FB日本ETF,00645)

沒用的ETF(ETF for Speculators)

綠角不贊同的ETF(Not All ETFs Are Created Equal)

值得觀察的元大標普500ETF(Yuanta S&P 500 ETF)

元大寶來台灣50ETF與永豐台灣加權ETF比較分析(0050 vs. 006204)

27 comments:

J 提到...

富邦最近發的日本ETF,經理費0.99%+保管費0.22%,也是讓人很搖頭... 真的很敢收哩。

https://websys.fsit.com.tw/case/Event/japan/page2-3.html

J 提到...

順手查了一下,元大預計要發的標普500 ETF也差不多,經理費0.99%+保管費0.2%。 無言..

匿名 提到...

本來很高興台灣終於有其他不錯的ETF了,結果~~~~另人失望。

匿名 提到...

台灣的ETF根本是指數被動化投資,主動化收費,
因為台灣人不看內扣,只看熱門度!

熱門度就是現在什麼地方已漲出「成效」可以來報導了。
有大家看好,市場可投入標的少!就是投信發行ETF的標的。

台灣的ETF投資人已被教育ETF是
短線化、槓杆化、多空皆賺-->神化(技術化),
換言之,就是想低買高賣,賺個波段!
內扣多高?不重要!持股不超過半年,這波要賺個30%-100%~
重要的是看好的地方要有標的,要可多空,要高槓杆,
其他的就看我如神般的操作了,這波要賺個30%-100%~
如之前上證,現在要深100。每個內扣都超過1%多。
下次會在週刊上看到「我用ETF賺到一千萬」

鐘鼎山林 提到...

台灣的陸股ETF的費用也都很高,幾乎已成慣例,另一方面,金管會經常要金融業不要殺價「惡性競爭」也很讓人搖頭,已觸犯公平交易法,聯合壟斷、協議價格的罪嫌

匿名 提到...

是0.50%,0.99%為槓桿反向產品

阿銓 提到...

我是問過服務人員內扣的問題

他說
因為有做台幣避險

一個台幣避險值那麼多錢嗎?
不如我自己買VGK
自己來避險如何?

但是外匯避險具體要怎麼操作呢?
這要請問綠角大大。

匿名 提到...

我是留言「台灣的ETF根本是指數被動化投資,主動化收費」的匿名,回應另一個匿名「是0.50%,0.99%為槓桿反向產品」。

富邦上證180、深100皆是管理費0.99% +保管費0.1%

http://websys.fsit.com.tw/FubonETF/Funds/Profile.aspx?stock=006205

http://websys.fsit.com.tw/FubonETF/Funds/Profile.aspx?stock=00639

台灣的ETF內扣都太高!上面非總內扣是只有管理+保管費
,其他有指數授權費、交易費、行銷費、受益人開會費、上市費等
都沒有算入,都算入不知達多少%?

在說明書看到上市費,這是給繳給誰的?投信?政府(證交所)?

美國ETF總內扣中,是否也包含交易費(指基金經理人操作基金買賣股票交易費)?美國也有上市費嗎?還請知道大大告知,謝謝。

我一直有一個問題,為何基金的行銷費要從基金內扣?
(好像基金才有行銷費,ETF沒有,不是很了解,請賜教)
一個基金變大,有好處是投信,除了怕太小被清算外,
對基金受益人沒有什麼好處,為更分散嗎?
(對被動也許是好的,但對主動而言基金大,反而有害。)
如何看基金變大,最大得利者都是投信公司,
而行銷費卻是基金內扣?
若有錯誤,還請各位大大指教。

感謝綠角大大這幾年來的分享,給了我好的ETF配置觀念,謝謝~~

Unknown 提到...

今日新聞 : 國泰金受惠於旗下壽險與銀行獲利挹注,前3季自結稅後純益達548.9億元、年增23%,EPS達4.33元。國泰世華銀行手續費收入持續成長,年增率達25%,其中財富管理手收年成長高達46%。

可見國內投資人還是很多人捐錢給銀行的財富管理! 以前我也捐不少 績效卻不彰 現在寧可出國玩至少有回憶留下
國外ETF還是王道 !

高英哲 提到...

John Bogle 最賭爛 ETF 的理由,在這些可以說忝不知恥的國內 ETF 身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印證。

噢對了,台股 ETF 今年的週轉率是 893% 。是一種神經病當熱門的概念。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51102000187&cid=1204

匿名 提到...

我非常推崇ETF,我是此部落格的長期收視戶,本身也在此部落格的教學下到國外開戶買ETF,
這點我非常感謝綠角的分享,因為我之前對於國內所謂的高費用也是反感。
但後來到投信工作之後,我發現如果台灣的收費跟國外一樣的話,台灣的投信業恐怕就倒光了,
畢竟台灣的市場太小,但是投信的基本成本仍還是有,
為了符合金管會的規定其實投信都有許多跟投資本身無關的成本在。
只能說若需要便利的基金買賣那就可以找國內的投信,若是不嫌麻煩那就可以到國外開戶,
但如果說國內的基金實在收費不合理,太貴,我覺得國情不同這樣直接比較實在不太適當。
或許大家可以思考,台灣是最愛殺價競爭的,看看我們偉大的製造業就知道了,殺價是台灣產業的專長,
但為何投信業的費用卻沒人殺價競爭呢?因為再殺就倒了....

匿名 提到...

提供一則財經資訊:

那斯達克ETF 明年來台掛牌

跨境ETF產品競爭白熱化,美國那斯達克決定跨進台灣市場,推出含有台灣DNA的第一款Nasdaq 100 ETF產品。那斯達克指數及諮詢服務部主管休斯(Rob Hughes)昨(10)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明年上半年是最好的時機。

休斯指出,那斯達克相關ETF產品在全球17個國家掛牌,台灣可說是「最後一個」那斯達克交易所最想進入的亞洲資本市場,多年來與台灣官方及業者討論過程,目前台灣法規的開放及對海外ETF產品的接受程度,是那斯達克決定跨進台灣的主因。

專程從紐約飛來台灣的休斯,此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台灣櫃買中心、在地合作券商討論掛牌細節,他發現,台灣方面希望那斯達克能出更多力,教育台灣投資人接受EFT產品。

Source:http://goo.gl/KDdVRu

WOW~想不到第一家前進台灣的外國公司竟然不是呼聲最高、大家最期待的Vanguard而是Nasdaq,這是不是也代表說長期使用次等貨的台灣投資人終於有機會享受地國際級的低成本指數型ETF可以用了呢?也希望藉由Nasdaq的直接掛牌來刺激台灣投信業者,讓他們能夠開始注意到費用率與接軌國際的重要性!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和討論~

國內的指數化投資
的確往投機與高費用的方向在發展中

這剛好是柏格當初推出指數型基金要避免的兩件事啊~

綠角 提到...

匿名朋友

在這個產業工作
往往會有個直覺反應
就是這個產業是一定、必需要存在的

但就投資人的觀點
假如去忍受這些高費用
會造成自己晚十年退休,或是有更低的資產總值,更差的退休生活水準
我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投信的高費用工具?

假如台灣的投信不僅都關門了
金管會還規定,台灣投資人只能用Vanguard的基金與ETF來投資
台灣投資人的績效與資產會不會更多?

當一個產業替它服務的對象帶來負價值時
它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Unknown 提到...

我是上面的投信匿名工作者,關於產業是否有存在必要這個就有一點點需要更深入探討了。
若光從成本去想其實台灣有一大堆產業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電子代工業、農業(以及出版業?)等還有其他許多有來自國外更廉價替代品的產業,其實都在政府的保護傘下生存著。
我上面想說明的主要是以目前的投信業來說市場小成本卻未變小的情況下,費用很難低,
但如果政府願意全面開放,讓市場機制決定所有產業的去留,
我也樂觀其成,畢竟成本更小品質更好的東西與服務絕對是有利於消費者的。

提姆的新聞剪貼簿 提到...

直接拿Vanguard的ETF來發Feeder Fund,不知道能不能更省一點?

Alex 提到...

臺灣建設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都是牲大眾利益,直接以立法將利益給少數人.這些少數人,就是不良財團.一條馬路建設下去,一條捷運建下去,費用,全名買單,沿路工程扣稅稅率降為0.

基金,也是一樣,很離譜.隨便舉一例.

國內投信投資台股金額高達一.五兆元,國內投信基金在100年1月月底總受益人數近二百萬人,業者每年進入股市以億元為單位,但部分投信與前五大券商下單手續費0.14%,與一般散戶下單支付的0.1425%幾乎沒有差別。我們一般散戶,都可以很容易就找到打五折的券商了,甚至到兩折、三折的費用優惠。
我認為金管會如果沒辦法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將其交易的手續費,降到0.1425%之2折。那麼基金管理公司有背信之虞,金管會有瀆職之虞。請告知金管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具體的處理措施及期限收益.你知道金管會,根本不鳥你嗎?

有證交所得,繳稅,很正常.我們上班,年所得超過30萬,大概要繳稅,買賣房地產,獲利400萬,才須繳稅.證所稅,未廢除,但有多少人繳到稅.要扣徵證所稅,計算很複雜?那些正常國家要扣繳股民的稅,人家就很容易?說白,就是極小數透過立法直接搶走小老百姓利益.

交易量小,就說要廢除証所稅,對於內線交易的法令及執行,如此之寬.這不是圖利少數人而已,而是破壞社會基礎,讓這個社會,沒有是非,對錯.只有錢.

匿名 提到...

提供一則財經訊息:

華南永昌投信攜手MSCI 合作全球物聯網指數基金

物聯網全球潮流夯,華南永昌投信看好這個下一個高成長產業,與全球最知名最具權威的指數編製公司-MSCI合作,將於11月23日起募集一檔華南永昌MSCI全球特選物聯網指數基金,追蹤MSCI全球物聯網指數。

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林怡君表示,全球物聯網商機正逐漸醞釀爆發,MSCI是全球最具公信力的指數領導者,這次華南永昌投信與MSCI合作國內第一檔全球物聯網指數基金,瞄準全球具成長潛力的物聯網公司,提供投資人掌握物聯網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機會。

Source:http://goo.gl/0CR4I5

看到又有投信要推指數基金是件好事,但...這檔基金的費用率如左:手續費(%) 3.000、管理年費(%) 1.600、保管費(%) 0.260,所以總費用率是1.86%(以上資料摘自:https://goo.gl/P62Ilm),這個費用率也高的太嚇人了吧~~將近兩趴!除了無語,還是無語!

樂活 提到...

這是詢問永豐投信的回覆:
這檔指數型基金的經理費是依區域類型不同,參酌國內投信業者同屬指數型基金之費率水準區間訂定。謝謝

看到都傻眼,是怎麼參酌的!

匿名 提到...

降到0.03%,美國etf在市場大及竸爭大下,就是「降有感」!
國內賣的境內、境外、etf,何時可以看到會自動降的?降到有感的?

先鋒不知是否跟進?如果貝萊德不是補貼方式降,
這樣先鋒應該更有條件降才對。

《ETF》貝萊德7隻ETF減價撼領航基金
《環富通基金頻道11日專訊》全球最大型上市交易基金(ETFs)供應商的貝萊德,調
低7隻ETFs的收費。
  iShare Core S&P Total U﹒S﹒ Stock Market 
ETF的開支比率今日由0﹒07%降至0﹒03%,較其競爭對手的領航基金為低,規模達
570億美元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收費為
0﹒05%。
  貝萊德其他6隻ETFs的收費方面,iShare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的收費約降至0﹒16%,iShare 
Core U﹒S﹒ Growth和Core U﹒S﹒ Value ETFs的降至
0﹒07%。iShare Core Total U﹒S﹒ Bond Market 
ETF的收費由0﹒15%降至0﹒12%。(ho)

匿名 提到...

規模停滯10年 投信業陷瓶頸

【廖珮君╱台北報導】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投信基金規模都維持在2兆元,沒有大幅成長,投信業發展恐已面臨瓶頸。據投信顧公會統計,過去10年來、投信基金規模都維持在2兆元上下,等於投信基金恐已面臨停滯性成長。

曾銘宗:投信要加油

曾銘宗說,境內基金規模無法成長,可能是因為績效問題,不過近期投信業產品多元化,如ETF(股票指數型基金)推出槓桿型或反向型,但總數不多,最近規模增加3000億元到2.3兆元,主要都是ETF所貢獻。
他說,台灣資產管理市場約6.6兆元,包括投信基金2.3兆元、境外基金3兆元,全委是1.3兆元,和去年比較成長14%,台灣儲蓄率很高達28~29%、資金充沛,但有更多資金流到海外去,台灣資產管理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曾銘宗也直言,投信業者過去幾年來都沒有長足的進步,投信業需要更努力。

Source:http://goo.gl/xaNkpN

境內基金規模無法成長的主因從來就不是績效問題,而是那昂貴的費用率極高到難以接受的手續費、行政費......等開支,為何講了這麼多年投信業還是不願面對這些真相呢?如果台灣的投信業願意推出類似VT、BWX...之類的低費用指數投資工具的話,我們的錢也願意留在台灣,而不是不斷的把錢送出台灣、投奔美國券商阿~若有一天,哪家投信願意採用類似Vanguard的模式,推出幾隻低成本的指數基金or ETF,我相信這家公司的生意一定會很好!但是,這樣的夢境會不會在台灣成真呢?我想恐怕不易!

綠角 提到...

謝謝Alex的分享
這裡面的確大有問題

基金為什麼要交0.1425%的股票交易手續費
我們一般散戶都可以拿到折數了

我寫有這篇文章討論
台股基金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

真的是把投資人都當成不會計較的傻瓜嗎?

綠角 提到...

提姆
這的確是一種方法
但這樣推出的基金或ETF
更會讓人想去買原版就好

綠角 提到...

看來台灣本地投信已經很快了學會所有可以用指數化投資工具變的把戲:

收費過高
槓桿反向
追逐潮流

可悲啊~~

綠角 提到...

謝謝洪先生的分享

就是這種官方答覆
根本不把投資人當一回事
這種基金還有投資的必要嗎?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朋友的分享

美國業界競爭激烈
受益的是投資人

台灣業者相較之下
還蠻有默契

綠角 提到...

投信規模沒有成長
只代表一件事
它的工作沒做好

它只想著如何從投資人身上賺錢
而不是如何帶給投資人正確觀念、替投資人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