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1---收入不均將如何發展


寫在前面: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這本書頗具份量,內容共577頁。加上書末的Notes與Index,總共近700頁。看完全書,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我想等到看到最後一頁,再回頭寫讀後感,恐怕會忘掉很多當初閱讀時的收獲。所以這次,我將邊看邊寫。讀後感將在不同的時段發出。

本文開始:

本書作者Thomas Piketty先生,任職於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是一位經濟學家。原書以法文寫成,我看的是英文版。

這本書的Introduction一定要看,對於歷史脈絡與全書主軸有很好的解說。

財富分配將如何演變,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否無可避免的會造成財富愈來愈聚集在少數人手上?

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但卻也是個太常被當代經濟學研究忽視的問題。太多人討論到這個主題時,憑藉的就只有自己的觀點與想像。對於歷史,或甚至當下的狀況,缺乏確實的體認。

這本書從Introduction開始介紹過去的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研究。

Ricardo(李嘉圖)和Marx(馬克思)持悲觀的看法。

Ricardo認為,當人口與產出達到穩定成長後,土地無法成長,會變得相對愈來愈稀有。所以土地價格將愈來愈高,租金也將跟著水漲船高。地主拿到的租金,將占全國收入愈來愈大的一塊。造成財富不均。

(結果這點沒有發生,因為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農業在全國財富所占的比重愈來愈低。200年前的論點,倒是和現在人口愈來愈多,所以不動產價格不會跌的說法頗為近似。)

工業化曾有段時間,帶動經濟成長,但勞工並未受惠。英國與法國在19世紀的前60年,都發生經濟成長,產能增加,但工資停滯的狀況。大多成長的利益,歸於資本家。勞工忍受長工時,低工資與不良的工作環境。

當大多人並未從中受益時,這樣的經濟成長有何益處?

Marx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發展出共產主義的論點。

這是對資本主義的悲觀看法。

國家財富的資料,要到兩次大戰之間,才有經濟學家與政府開始建立每一年度的National accounts。

個人財富的資料,必需這個國家有施行所得稅,才有比較詳實的資料(因為所得稅報表,等於就是個人收入報表)。大多工業化國家約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開始施行所得稅。

所以Ricardo與Marx就某種程度來說都是”空談”。用自己的想法建立理論。

這些悲觀論點在20世紀被Simon Kuznets完全逆轉。他研究美國1913到1948的資料,推導出資本主義發展到較為先進的階段,財富不平等的狀況將自動縮減的結論。

所以對財富分配的未來發展,從極度悲觀,到無比樂觀,都有人支持。

這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為何現代經濟學卻少有人研究。這是作者對當代經濟學界提出的批判,太多人醉心於單純美麗的數學算式與模型,卻忽略了歷史研究,也忽視了經濟研究是一個應與社會發展貼近的學門。

在21世紀初期的我們,其實跟19世紀初的人們一樣困惑。我們都見證了無與倫比的發展,當時是歐洲的發展,現代是新興市場的迎頭趕上。但未來到底會怎樣呢?

財富分配的不均,將嚴重到動搖社會基礎?

或者如Kuznets所說,這是一個隨著經濟成長就會自動緩解的問題呢?

這本書從徹底整理歷史資料與為讀者建立基本概念開始做起。

本書中文版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2---收入必需來自生產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3---資本主義第一定律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4---低成長率才是常態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1—各國的經濟發展

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讀後感

“大崩壞”讀後感1---太平洋邊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