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Pound Foolish)讀後感1—投資致富太簡單


這本書的作者是Helaine Olen。她是一位新聞工作者,因為在90年代後半開始負責洛杉磯時報的”財富大改造”(Money Makeover)專欄,而開始對理財有了獨特的見解,寫成此書。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投資的書。它是一本描述當今財務知識是如何宣傳播送的書。

書名”Pound foolish”,應是源自英文諺語”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意謂小處聰明,大處愚笨。有本末倒置,見樹不見林之意。

書從最早的個人理財暢銷作家談起。接下來談到幾位當今的熱門個人理財標竿人物。

首先是Suze Orman。在看這本書前,我就知道美國理財界的這個人,也知道她有出書。不過我恐怕不太會去看她寫的理財書籍。那不是我會看的理財書類別。

雖然她的理財建議矛盾又善變,但不可否認,她是美國理財界的當紅炸子雞。不過投資,我比較希望的是實用且有根據的論點,而非行銷堆砌出來的明星光環。

接下來討論”自動千萬富翁”(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作者,David Bach。

每天省下一杯咖啡5塊美金的花費,一個月可以省下150美金,一年可以省下2000美金,投入報酬率11%的股市,到了65歲就會有200萬美金。

這個概念就是他鼓吹推廣的。

太完美了。每天一杯咖啡的錢而已,到退休時可以有6000萬台幣的資產耶。

低收入,高支出,債務負擔?

這些看似難解的財務問題與龐大的資金需求,都可以藉由每天省下五美金,就輕鬆解決了。

這個論點,讓很多人對日常生活支出輜珠必較,認為自己日後能否有錢,就取決在能否每天省下150塊台幣。

但很不幸的,這是一個過度樂觀的估計。

每天省下5塊美金,一整年365天,應該只會存下1825元。大衛把它”四捨五入”為2000元。

每年11%的報酬?Well,就算是20世紀全球表現最好的美國股市,從1926以來,長期年化報酬也約只有9%而已。

11%?

那個國家的股市未來20年,還是30年可以給你這樣的報酬。

假如因為某種原因你現在真的確切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答案本身就不只有200萬美金的價值。

11%還是名目報酬。扣掉3%通膨後,實際購買力沒有那麼多。

還有,投資還要成本,所得還要扣稅。透過一支內扣費用2%的基金去投資股市,最合理的假設就是你的績效會因此落後市場2%。

稅務負擔則因個人狀況有所不同。

所謂省下一杯咖啡錢就可以成為千萬富翁的說法,太過簡單,也不是事實。

這個說法忽略了,沒有人能確保股市未來會交出10%、還是11%的高報酬。也忽略了投資的成本與稅負。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許多投資書籍當中,那就是把投資說得太美妙,太簡單。

“照我這樣波段操作0050,每年就20%”
(Bravo!20年後你就是下一個巴菲特耶!)

“照書中的方法投資,你就會得到財富自由,再也不必工作”
(假如真有如此神效,這本書應列為禁書。因為人人都看了這本書之後,這個社會就會一片死寂。星期一上班日,不會有任何店家或政府機關開門營業。因為大家都財富自由了,不必工作了啊!)

財富,不是光靠投資就可以累積。工作收入一樣重要(或說是更為重要)。

決定一個人一生財富位階最重要的因子,是收入的層級。收入愈高的人,愈能累積大額財富。

(相關討論可見投資,不該是生活的重心理財的重點這兩篇文章)

而且比起金融市場的變化萬千,陰晴不定,工作所得可真能說是”保證賺”。

所以,重點恐怕不在於如何每天省下咖啡錢,而在於你能否實質的提高本業收入。

可以確定的是,當每月收入提高一萬、兩萬或更多時,對財富的加分效果遠高於省下一杯咖啡。

不要因為厭惡工作,就把投資想得太美好,進一步把刻意迎合這種大眾心理的偏頗財務觀點,當成人生理財規畫指引。

等你到了60歲才發現,過度仰賴投資卻一事無成,花了太多心力在投資上面反而造成工作收入成長不夠。那會是一個讓人後悔莫及而且也無法修正的錯誤。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Pound Foolish)讀後感2—富作者、窮讀者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Pound Foolish)讀後感3—惟有打敗市場才叫理財專業的謬論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

我用死薪水理財輕鬆賺千萬(Millionaire Teacher)讀後感1---不要買賠錢貨

“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讀後感1---Gap的由來

The Quest for Alpha讀後感---挑選經理人的困難

2 comments: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Jake 提到...

老實說 我是看了窮爸爸和富爸爸 才去鑽研致富之道 並努力成為第四級的投資者房地產我沒錢搞 買了不少書來看 我覺得清崎是講富人的觀念 最後大家都去學習搞房地產 有點怪 那只是致富的工具之一 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人貴自知 要致富還是要搞懂自己的性質吧